查看原文
其他

艾瑞:欢迎加入云计算,万亿规模的黄金赛道

艾瑞 艾瑞咨询 2022-11-09

云计算丨行业洞见

导语:

数据已经成为第五生产要素。大数据的发展催生云计算的市场需求。数据成为资源,云的需求被激发只是个自然的过程。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文件的一大亮点在于,数据被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并列,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地位凸显。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也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一年前的2020年4月,IBM发布了一份《实现数据红利》的报告,87%的受访首席财务官(CFO)将数据视为一项战略资产,人类携数据已经进入“洞察时代”。IBM的这份报告建立在全球2105位CFO的访谈结果基础之上。报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和云计算的兴起,组织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洞察,从而带来丰厚的回报,主要体现在客户数量增多、单位客户收入提高、成本降低和产品面市速度加快等,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

数据,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组织经营活动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企业对于数据组织和生产的方式,将终极决定其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大数据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的赋能,也构成云计算产业爆发的根基

微软为什么卡位云计算?

美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值得中国借鉴。受益于云计算,过去六年,美国五大互联网科技巨头,“FAANG”(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都获得了非常出色的表现,平均涨幅超过3倍。尤其是另外一家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借助向云服务商的成功转型,获得了9年11倍的市值增长。

微软的历史,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踏中了两次产业浪潮,一度错失互联网。两次浪潮,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PC时代,一次是2010年以后的云计算。

微软成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微软的崛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推出享誉全球的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这一系统让微软坐上了全球PC软件的头把交椅。

业务发展如日中天的微软,逐渐成为对手们的眼中钉。2000年4月,微软被联邦法院裁定为存在垄断,市值暴跌。此后的十多年,微软一直没有很好的找到自己的定位,错失互联网时代。再加上脾气暴躁的鲍尔默领导无方,微软业绩低迷,市值疲软。比较一下微软两个不同时期的市值表现。

复兴的转折点在2010年后出现,彼时微软云计算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5月,微软任命萨提亚·纳德拉出任CEO,彼时微软股价大涨欢迎这位新领袖。纳德拉上台后,对于微软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坚持“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

这一战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云计算的带动下,微软的业绩开始重拾升势。目前,微软已经是全球重要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其在全球拥有超过200个以上的数据中心,中国有6个。利用这些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微软可以向用户提供office365、Dynamics365、Teams以及Cloud在内的各种服务,这是一个完美的生态。

Gartner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微软云计算业务(IaaS+PaaS)全球市场份额以19.7%的占比居第二,仅次于亚马逊的40.8%。

微软的云计算业务收入从2016财年的25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48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7.96%,其占营收的比重攀升至2020年的33.82%,业绩贡献已经超过了其传统的PC业务。

微软的身份已经发生变化,从此前的卡位PC的软件供应商转变为卡位云计算的生态服务商。一幅图,清晰揭示了微软公司业务转型前后,服务内容的大不同。

投资者积极拥抱微软的变化。市值方面,从2013年1月开始迄今,约1800个交易日35个季度,微软的股价仅有4个季度下跌,累计涨幅9年11倍,过去一年就增长了近80%。目前2.1万亿美元的总市值,接近巴西2019年的GDP总量。是云计算让微软梅开二度。

微软的成功转型,首要原因是踏中了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浪潮。IDC数据显示,全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220亿美元猛增长至2020年的312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6.5%。

其次,微软转型云计算能够成功,离不开其精心的战略布局和成功卡位。微软的Azure云平台,实际上是微软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目前Azure 云平台汇集的产品和云服务超过 200 种,用户可以便捷的通过这个平台存取数据,办公协同,甚至共同交流和开发软件。

从市场的角度,微软的云计算卡位体现了其战略前瞻,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全球经济转向数字要效率,云计算是必经之路,也从侧面证实美国企业界对于云计算存在着广泛的需求。这对中国企业具备同样的借鉴意义。

云计算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据中共中央、国务院7月20日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预计中国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很严重的挑战之一就是劳动力人口在下降,这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关于中国人口趋势的重磅定性,实际暗示了中国未来科技、经济振兴之路,也暗示了中国经济向数字转型的决心。唯有依托数字化,才能重新获取国家之间的比较竞争优势。

站在企业角度,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是利用这些庞杂的数据提高企业效率,扩张市场,这需要云计算的支持。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力,这就像人类之前发明的蒸汽轮机,燃油发动机,或者像70年代的计算机一样(他们都代表技术要素)。数据的生产以及加工处理的方式与效率终极决定一家企业的兴衰。

有现实的案例。永辉超市是中国最大的商超之一,在社区零售方面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截至2020年底,其在全国29个省份依然拥有1017家门店,总营业面积750万平方米。如今,数字能力对于这家超市的冲击已经展现。随着中国零售行业整体向数字化转型,生鲜电商以及社区团购兴起,人们对永辉超市的依赖下降,永辉超市的“物理”优势(即门店)正在被“数字化”对手蚕食。

对于商超来说,原来衡量其业务前景的最重要资源是门店这样的物理资产,现在则要看无形的数字资产,甚至物理门店可能变成“负资产”。类似的情况从京东与国美以及苏宁的市场地位变化也能找到答案。由于没有能够及时向数字化转型,永辉超市渐失光彩,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近两年以来持续下滑。财务数据显示,永辉超市的营收增速从2017年至2019年的平均20%,断崖式下降至2020年的不足10%,今年一季度更是同比下滑10%。

反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这些互联网平台,依托数字化,他们却在不断扩张自己的市场边界,不断蚕食着属于永辉超市们的实体店市场份额。以阿里巴巴为例,超千万商户以及超10亿消费者活跃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他们为阿里巴巴贡献近8万亿元的GMV,7132亿元的年度营收,过去六年阿里巴巴的平均营收增速高达45.65%。

落后就要挨打。另外两大跨国商业巨头家乐福以及欧尚也被中国互联网电商打败,2020年先后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其在华业务分别被苏宁以及阿里收购。打败他们的不是别的,正是“数字”。

企业如果想健康成长,就必须向数字或者数据要效率。这些数字或者大数据的存储、快速处理和分析挖掘都需要云计算提供基础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向数字化转型,未来的数据量将呈现几何级增长。中国信通院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到2035年,全球生产和存储的数据总量将达2142ZB(泽字节),相比2016年的18ZB增长119倍,年复合增长率近30%。

ZB是个新词汇,2010年才出现。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人们只好靠“造”新词来表达。一个ZB=1180591620717411303424字节,这确实有点烧脑。简单一点表示,一个ZB是GB字节的12次方。

企业需要寻求更有效率的途径来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真正用好数据并把数据打通,最终将数据变为决策工具,这有赖于云计算的赋能。谷歌2020年发布的《云计算的未来》报告指出,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利用更多样化的数据源,打破信息孤岛,利用更快的网络速度,并支持更强大的分析,而且成本比以往任何技术都低。

数据的爆炸式增长,构成云计算业务井喷的资源基础。据艾瑞咨询,到2024年,中国云计算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300亿,相比2020年的2300亿增长超过4倍。

具体到企业角度,云计算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云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灵活性,比方不用考虑重资产的IT投入,创业成本更低。云可以帮助打通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或者降本增效。

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罗永浩一场直播可以卖出45万盒小龙虾;更不用提直播带货量极其可观的薇娅、李佳琪们。显然,数字化可以带来营销。

前述IBM报告就指出,在较多采用了数字技术的企业中,75%的企业实现了可观的收入增长,67%的企业认为己获得了超出预料的利润。

云计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人力成本。目前困扰中国企业的很大一个问题在于招工难,以及人力成本的急剧上升,以至于有人戏谑的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员工挑老板”的时代。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13年,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1.7万元上升至2020年的5.8万元,3.38倍的增长,年均上涨11%,过去六年的增长率稳定在8%上下,背后反映的实际问题是劳动力人口的下降。

2021年5月11日,七普人口数据正式公布。据七普数据,13-59岁的劳动力人口,与上个十年相比,下降了6.79%个百分点。劳动力人口的下降,意味着企业面临的用工短缺将是中长期问题。进一步说,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感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切肤之痛。

十四五期间,中国就要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了。人口红利已经不复存在,降低员工成本开支的便捷之道在于向数字化转型,这将催生云计算的内在需求。利用数字化、云计算这样的科技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或者扩张销售,已经不是选择的问题了,而是兴衰存亡的问题了。

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三大不足

上云带来的可观效益驱动更多的企业采取行动。包括格力电器这样的白电龙头也逐步放弃传统的线下门店,转向线上零售,董明珠还亲自上阵线上直播卖货。再比方,格力还与浪潮合作,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风机、风叶等在内各个空调零部件的快速研发,提高品质降低成本。

企业的数字化行动,带来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中国云计算市场过去几年一直在快速发展,且整体增速大大快于美国。阿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1.1%,显著高于美国的23.8%。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云计算的渗透和传播,全球包括中国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20年4月,微软一季度的业绩报告会上,微软总裁萨提亚·纳德拉说,“由于新冠病毒影响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两个月内就看到了相当于两年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微信这边提供的一个数据也很有代表性。2020年12月23日,企业微信年度大会上披露了一组最新数据:企业微信上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550万,月活跃账户数超1.3亿。企业客户通过企业微信连接及服务的微信用户数已达4亿。在这之前一年,企业微信服务的企业与组织数量仅为250万。

Synergy Research的研究也指出,新冠疫情推动了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并加速了从本地部署到基于云服务的过渡。企业需求驱动微软在内的云计算厂商营收快速增长。2020财年前三季度,微软的智能云业务同比增长22%,亚马逊的云业务则增长了近30%。

还是应当指出,尽管发展迅速,但是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还是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尤其跟美国市场相比。

借用一二级资本市场概念,跟美国相比,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一个典型不足是,一二级倒挂。IaaS以及PaaS偏重基础设施,我们不妨称之为一级市场,SaaS更偏重企业应用,视为二级市场。

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测算,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SaaS和IaaS市场规模占整体云计算市场的比例分别为58.15%和23.31%,而在中国市场中,SaaS和IaaS的占比分别为28.26%和65.66%,明显倒挂。

数据说明,中国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先行,但是中国企业对于云计算的认知整体还不够充分,上云率不高,这当然也意味着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跟美国市场相比,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第二个不足是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

中国云计算的发展落后美国大约5年。深度方面,2020年,中国云计算整体渗透率约为12%。在典型的管理软件领域,如CRM、ERP以及SCM软件,中美之间存在10倍以上的差距。规模方面,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193.8亿美元,仅相当于同年美国公有云市场规模的10.8%。

多方面因素导致了中美云计算的差距,其中之一是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中国刚刚迈过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降本增效的急迫性,而美国早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企业信息化程度是约束云计算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中国企业级SaaS行业研究报告》就指出,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中国自20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计算机技术,企业大规模应用互联网是在进入本世纪以后。

一些行业痛点的存在,也制约着国内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比如,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稳定性的要求尚不能被有效满足;再比如一味模仿美国技术而开发的产品,缺乏对中国市场业务和需求的理解,难以有效刺激企业需求;以及企业管理方式传统,缺乏对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的理解等。

创新本质上是解决痛点的过程,行业痛点的存在,恰好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沃土。

SaaS才是云计算领域的黄金赛道

诸多迹象显示,中国云计算的发展正在从供给拉动转为需求拉动。

不过,未来云计算的细分赛道方面发展空间并不均衡。

从交付层面看,云计算分为IaaS、PaaS以及SaaS层。其中,I层以及P层,对于资本的投入要求较高,属于有钱且实力雄厚的玩家才能玩得起的赛道,且国内寡头格局相对稳定,如国内的阿里、腾讯、华为、百度、浪潮等,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极为有限。

SaaS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集中度较低,是未来的真正黄金赛道。据Gartner 调查显示,SaaS 是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市场,预计 2021 年全球市场规模 1226 亿美元,占比超过过一半。据安信证券研报,S层目前Top5占比仅18.70%。据艾瑞咨询,中国SaaS企业级服务市场2020年整体规模超过500亿元,预计2022年将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超过50%。

社会生活、工作以及行业的多样性,赋予SaaS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千变万化的工作生活场景、差异化的市场需求等,很难有一家厂商可以行业通吃,这意味着行业发展机会众多。

云计算行业发展“倒挂”问题,从而侧面印证了SaaS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今年5月,Gartner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公有云市场,2021年IaaS还将保持50%的高增长速率,但是国内PaaS和SaaS的用量和增长速率还低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国内公有云用户已经从互联网,电商,转向政府和传统企业,各大公有云厂商纷纷在AI,DI,边缘计算,机器人等领域和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应用场景和生态。”

还有几个关键的趋势,也将推动国内SaaS行业大爆发。

趋势之一,从云部署的层面看,公有云将会获得更快的发展。过去很多年,由于监管、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非公有云的发展比公有云发展更快,规模更大。2018年,情况开始改变。当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609亿元,首次超过了非公有云417亿元的市场规模。据艾瑞咨询此前发布的《中国基础云服务行业发展洞察》,到2024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至8008亿元,非公有云为1278亿元,总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公有云发展显著快于私有云。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 2020 年最终数据显示,全球数据中心公共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22%,私有云的资本开支下降了4%。

随着市场向公有云转移和部署的加快,SaaS市场迎来发展机遇。私有云的环境下,很难开发出通用性的SaaS软件,行业很难有大发展。

趋势之二,中国云计算的庞大开支。据7月份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预计在20%以上,到2023年,总算力超过200EFLOPS,其中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

趋势三,中国5G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驱动物联网的发展,这催生云计算的客观需求。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基站总数量超过130万个。截至2020年底,中国5G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实现所有城市都有5G覆盖。信通院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5G手机渗透率将超过90%。

从政策鼓励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看,云计算的产业爆发条件越来越充分。

美国资本市场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洞察行业发展的窗口。过去几年, FAANG表现的确出色,但SaaS巨头们在股市的表现其实远远超过FAANG。行业垂直类SaaS软件VeeVa、Shopify、Autodesk等涨幅惊人,其中Shopify三年10倍。

IPO方面,美股SaaS公司表现惊艳。艾瑞咨询不完全的统计发现,包括Datadog、Cloudflare等在内的14家云计算公司登录资本市场,上市以后的平均涨幅超过3倍,用2020年的营收来测算的市销率为42倍。如下表。

不难看出,美股市场云计算SaaS分布非常广泛,涵盖金融、医药、消费、人工智能、客户体验等众多垂直行业,服务类别上则包括了CRM、办公协同、云安全等,生态丰富,并在各细分领域都诞生众多独角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市场SaaS之所以成熟,很大程度上就是跟美国市场公有云更为发达有关。

国内方面,SaaS快速发展,融资不断攀升,显示市场认同。IT桔子数据显示,2010年,涉及SaaS的融资案例仅21起,总融资额6.3亿元,到了2020年,上升至268起,总融资额达416亿元。今年上半年168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额427亿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从2010年至今,近2500亿资金涌向这一细分领域,且从2014年开始呈现井喷态势。

当然,也应该指出目前中国SaaS行业发展的不足,跟美国市场相比,国内的SaaS服务商普遍收入规模偏低,行业分布也窄,这当然跟国内SaaS起步晚有关,另外的一些不足是一些行业痛点的尚未被市场满足,目前的云计算应用总体上存在偏ERP、CRM的较多,特别优秀的行业垂直类SaaS软件相对缺乏,相比美国市场存在差距。

不过,中国SaaS行业的正在走向成熟。2017年以后,SaaS领域的融资事件总体明显下降,但是单笔融资额不断上升,显示行业集中度提高,这是行业走向成熟的表现。

细分来看,在资本助力下,国内SaaS 服务正在从协同办公、CRM 等企业管理领域,逐渐向金融、医疗、教育、政务、工业等行业垂直领域核心应用渗透,国内SaaS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期。

IDC做了一个乐观的预计,到2024年, 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孕育出超过 5亿个新程序,这跟过去40年出现的程序数量相当。另据IDC,到2023年,40%的中国排名前500的企业会把安全特性的设计放到应用开发的早期,以便让开发团队更早的审核应用架构和发布计划。

文章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原文👇)


专题
推荐

专有云的发展洞察    |    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DeVOps应用发展    |    互联网通信云市场

基础云服务白皮书    |    低代码行业白皮书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查看及下载更多PDF高清完整版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