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21年中国薪税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薪税服务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研究背景:薪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之一,也是财务报表和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人员规模扩张和税制改革推进,薪税处理和部门间的协同逐渐变得困难且低效,促使企业寻求更专业化的薪税外包服务,或应用更便捷高效的薪税管理产品。如果将薪税服务划分为外包型、租用型和平台型三种类型,外包型则是薪税服务中市场规模占比最大、发展历程最久的部分,而本报告将更为聚焦于讨论租用和平台型的、数字化的薪税服务产品。
行业现状:在政策规范和税务稽查趋严、新经济灵活用工市场爆发式增长、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2016年以来,薪税服务市场以37.6%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至2020年市场规模超50亿元,未来三年,预计市场仍然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按照对应的用工模式,薪税服务可以区分为标准用工和灵活用工两个赛道,厂商和产品的商业模式在不同赛道也存在差异,但随着行业竞争者们纷纷采取市场开发和产品延伸的发展战略,行业逐渐呈现相互渗透、赛道融合的竞合态势。薪税的定义
劳动者薪酬及与之相关的个人所得税
研究范畴界定
聚焦薪税服务的数字化工具应用
薪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之一,也是财务报表和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实际操作中,薪税环节往往是人力部门和财务部门职能的交叉环节。“薪”的部分,从员工管理、薪酬体系设计、假勤和绩效数据的收集到社会保险的计提,往往都由人力资源部门承担;而“税”的部分,包括结合奖金和企业福利、社会保险、各项专项附加后员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入账,向税务机关的个税申报和代扣代缴,银行税后薪资发放和薪税报表制作,则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
随着企业业务发展、人员规模扩张和税制改革推进,薪税处理和部门间的协同逐渐变得困难且低效,促使企业寻求更专业化的薪税外包服务,或应用更便捷高效的薪税管理产品。依据艾瑞《甲方乙方:2020年中国企业服务研究报告》对企业服务的分类,薪税服务可以划分为外包型、租用型和平台型三种类型,其中外包型是薪税服务中市场规模占比最大、发展历程最久的部分,而本报告将更为聚焦于讨论租用和平台型的、数字化的薪税服务产品。
薪税管理的价值
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合规风控
相比于过去企业手工或依赖传统的Excel表单算薪,使用薪税管理工具有效辅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合规风控。面对企业庞大的员工规模、复杂的薪酬体系、多地区多主体的组织架构以及个税计提扣除、社会保险缴纳比例等政策变化,薪税管理工具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了出错率,同时大大降低了薪酬、管理、资金成本。此外,从劳动者端尤其是灵活就业者们的角度看,企业完善、高效的薪税管理工具能保障劳动者个税社保的合规缴纳,维护劳动者的信用纪录,同时提升发薪结果反馈的响应时间,多元化薪资体系和支付方式也满足了各劳动者的个性化需求。
薪税服务的发展历程
随着技术水平提升、数字化渗透和用工模式的变化,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上世纪70年代“将不懂的业务交给专业的人”的管理思想兴起,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在我国逐渐产生,薪税服务在早期以将整个业务流程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商的形式展开。信息技术发展到本世纪初,企业开始部署e-HR软件进行人力资源的信息化,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渐趋成熟,企业上云大势所趋,更为灵活的SaaS产品也不断涌现。此外,2015年前后共享经济兴起,用工平台面临新的用工管理和薪酬结算方面的挑战,推动互联网灵活用工薪税结算平台的产生和发展。
重要性逐步显现,薪税师正式进入国家职业(工种)目录
随着薪税服务行业的发展,2020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下新增“薪税师”工种,是集人力资源管理师、税务师和管理会计师多重岗位于一身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要求其能力标准需既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及财税基础知识,又能熟练进行企业薪酬体系的全流程设计,并能熟练掌握薪税规划、薪税费核算、薪酬支付、税费申报、薪税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及薪税费风险防范与管理。
薪税师作为国家职业(工种)目录的新增工种,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和财务岗位人员提出了能力复合化、能力升级的需求,也推动了行业进一步健康、规范发展。
促进行业发展的社会因素
劳动力供应的结构性短缺,使企业人力成本不断攀升
近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逐渐趋缓,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人口红利见顶。在此背景下,尽管2010-2019年间劳动力数量仍呈上升趋势,但是其占比却不断下降。此外,我国劳务市场需求/供给比例的上升也反映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
劳动力供应短缺和人力成本攀升不断推动企业对提升劳动者获取和管理效率、降低用工成本的需求,同时促进了灵活用工、共享经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结算关系的产生。
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因素
个税改革推动企业寻求更专业的薪税管理工具和服务
自1993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共经历过7次修订,其中,第七次修订在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情况后,以“便民、惠民、利民”为目的,优化税率结构,建立综合与六个专项扣除相结合的个税制度,同时引入配套征管措施。相比一次性的个税改革,对企业影响更深远的是持续的税收调整,和各行业及地方扶持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区等。税收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意味着企业需要匹配更专业和精细的财税人员,同时财税人员们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应对,由此,企业开始偏好选择数字化的薪税管理工具或将发薪报税等事务委托给专业的服务机构。
薪税服务行业产业图谱
行业参与者众多,呈现相互渗透趋势
薪税服务行业竞合分析
市场整体呈现相互渗透的态势
各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基于自身优势,在薪税服务行业中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但市场整体呈现相互渗透的态势。
如果将外包服务和软件工具视为薪税服务行业的现有产品和新产品,将标准用工和灵活用工(尤其是新经济下的灵活用工)视为现有市场和新市场,那么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商们在外包服务方面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开始探索软件工具的开发和新经济下灵活用工市场的开发,以实现多元化经营;综合和e-HR软件厂商们由于受到SaaS产品形态的冲击,将产品上云升级视作优先的发展策略,以加速对现有市场的有效渗透;SaaS厂商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部分选择复用成熟的技术能力,将产品向灵活用工赛道延伸,还有一部分则选择通过线下服务的开发进行纵向的一体化,丰富产品维度;而灵活用工平台作为新市场下新的产品形态,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升技术能力,差异化产品以建立竞争优势,实现市场的渗透。在后文中,我们也将继续对各市场参与者的发展方向和竞争要素进行探讨。
薪税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22年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2016年以来,薪税服务市场以37.6%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至2020年估计市场规模超过50亿元。未来三年,预计市场仍然将以超过40%的增速发展,其主要驱动力来源于企业对SaaS产品付费意愿的增加、灵活用工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此外随着政策规范和税务稽查趋严,一些过去选择不健康、不可持续乃至不合规的薪税筹划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企业也将转向选择合规、高效的薪税服务产品。
薪税服务行业投融资情况
资本市场节奏放缓,个税改革以来有所回暖
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1年上半年,薪税服务领域共有投融资事件148起。继2015-2016年间SaaS行业爆发式增长后,薪税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下滑明显,直到2019年个税改革后有所回升。需注意的是,此次统计的范围包括垂直薪税领域厂商以及包含薪税功能模块或服务的综合型厂商,但未包含零星通过不健康、不可持续乃至不合规手段进行薪税筹划的厂商。
融资轮次方面,2016年A轮及以前轮次的融资比例达近六成,而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三成,同时企业挂牌上市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看出近年来融资轮次逐渐后移,新跑出的厂商数量少,但同时行业仍没有形成很高的集中度。
从企业类型来看,近年来挂牌上市的企业以成熟的、头部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为主,但其他轮次的被投企业以SaaS厂商为主,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同样认可需求端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且更为关注和重视创业企业的产品能力和成长性。
企业需求痛点
对准确、高效的薪税管理存在刚性需求
薪酬和个税处理是每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处理中都需要面对的环节,尤其对于经营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大型企业,区域差异化且时有变动的税保政策、企业复杂的薪酬制度、代扣代缴的属地化操作需求都对人力和财务人员每个结算周期的薪税核算带来沉重负担,使企业面临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潜在的合规合法性风险。
产品功能架构
覆盖员工全生命周期的薪、税、保管理
薪税的准确计算是当前薪税管理工具的基础和核心功能。应对企业各类复杂的薪酬场景,人力、财务人员可以在平台灵活地进行薪酬政策、规则、公式的设置和选择,并快速地收集员工结算周期的工作数据,一键进行薪酬的计算,最后通过系统预置个税社保申报模版,进行高效的税保计算并向税局申报缴纳。薪税管理工具的应用能缩短部门间、系统间协同的路径,大大压缩算薪时间以提升发薪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人力、财务人员的负荷,提升薪税计算、申报和入账、发放全流程的工作效率,同时第一时间对政策法规的调整作出响应和调整。
市场规模匡算
2020年市场规模约22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6-2018年SaaS类薪税管理产品开始涌现,但多数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付费意愿还未形成,2019年的个税改革和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企业办公管理方式的改变使薪税管理产品市场增速出现一轮高峰,据测算,2020年标准用工关系下的薪税管理产品市场规模约22亿元,过去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33.8%。未来,来自企业的薪税管理需求将会继续增加,预计到2023年,标准用工关系下的薪税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
市场参与方类型:转型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和银行
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们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薪税管理工具的开发。对HRO服务商而言,数字化工具首先服务于自身的薪税外包业务,因为标准化、灵活、可复用的工具无疑能大大减轻员工的重复劳动乃至节省单个项目的劳动力,提升服务交付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帮助他们更合理化、高效率地将人员配置到其他标准化程度更低或是自身优势更强的服务环节。渐渐地,一些头部的HRO服务商在对内的开发和应用成熟后,也开始将产品封装进行对外的输出和销售,一方面作为其外包服务推广、获客的手段和增值的附加产品之一,另一方面也作为独立的产品向企业客户提供。
某种意义上说,HRO服务商既是薪税服务行业的原生玩家,同时也是这一数字化转型阶段薪税服务行业的新进入者。具有类似属性的市场参与方还有承担代发薪资业务的银行,当前已有部分头部商业银行开始发挥自身在资金往来安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金融科技,将服务触角由传统的薪资代发业务延伸至打造企业薪税管理数字化服务平台,但已经完成产品开发上线的玩家数量并不多,且目前几乎仍处于试用、不作收费的推介阶段。
市场参与方类型:新兴
SaaS厂商
根据所覆盖模块的范围,SaaS厂商可区分为垂直薪税模块厂商和一体化综合型厂商,SaaS产品一般基于企业的员工人数进行定价,按照一定的周期(一般是一年)进行订阅制的收费。一体化厂商往往会覆盖人力资源业务链条上尽可能多的环节模块(但在要求比较高的垂直模块能力不足),对不同模块的定价有所区分,而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挑选、组合其中部分模块进行采购。薪税模块在一体化的HRSaaS产品中属于核心、基础的模块,绝大多数采购一体化HRSaaS产品的企业都会将薪税模块包含在内。
相较而言,垂直薪税模块的厂商更专注于单点业务,在产品的颗粒度和能力上打磨得更细,专业度更高,对于复杂薪酬制度的理解能力、标准化配置能力和计算能力更强,同时产品也更简洁和轻量化,学习成本低。尽管垂直薪税模块厂商和一体化厂商之间并非是绝对的竞争关系,企业大可以选择采用一体化产品覆盖基础的核心模块,而以垂直薪税模块产品作为补充满足专业化程度更高的需求。但从当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垂直薪税模块厂商面临获客能力不足、盈利水平较弱、续费比例较低的问题,促使垂直薪税模块的厂商纷纷开始向一体化转型,在产品中补充其他基础的人力资源模块。此外,与以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为代表的办公平台SaaS厂商战略合作,将薪税模块接入移动办公平台也是目前一些垂直薪税模块SaaS厂商进行产品推广和获客的策略之一。
企业产品选型指标
产品能力和市场能力并重
随着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获客和留存成为所有厂商必须面对的挑战。企业对薪税产品的评估和选择往往从产品能力出发,首要关注安全性以及产品对于复杂薪酬规则和场景的适应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同时也比过去更重视持续性、价值感知和体验过程。此外,品牌力、对垂直行业的积累和认知以及产品的价格和后续服务也是厂商客户成功的重要要素。
标准用工模式痛点
社会、企业与劳动者三方共同促进用工方式变革
从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等问题共同催化了灵活用工模式的需求,而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则促进了灵活用工市场的快速增长。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随着运营管理和用人成本的不断提升、经营压力加大,企业亟待降本增效。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灵活用工反映了劳动者灵活就业、用工保障等方面的长期需求。面对传统用工模式无法有效解决的社会、雇主、劳动者三方的痛点,灵活用工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灵活用工行业发展历程
政策以稳定就业为主导,在促进与规范间寻求平衡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灵活用工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探索期,而2014年左右新业态的出现真正大力带动了灵活就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在不同时期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目标略有不同,主要以稳定就业为主导。灵工行业自2018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宏观经济环境与新业态发展起主要促进作用,而疫情是偶发但尤其重要的推动因素。疫情促使不同行业、企业的波峰波谷错行与差异化用工需求被放大至极致,就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2020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企业灵活用工的数量和规模都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可以预见,在鼓励和支持有助于灵活就业等新型用工模式的同时,对行业进行规范完善将成为未来的政策重点。
“共享经济”的新形态应运而生
伴随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诸如网约车、外卖配送等新型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且快速壮大,并以其自身灵活、多样、便捷的工作方式和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新就业形态提供了适宜的成长土壤。新就业形态的出现与发现有组织方式平台化、雇佣方式弹性化、就业边界扩大化与全球化等特点。以灵活用工为代表的用工模式凭借其对用工中合同关系和税收社保政策的探索,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综合用工成本,同时,在社会上也有广泛吸纳劳动力等正面影响。疫情防控期间,“共享员工”、“灵活用工”理念得以广泛传播,进一步催化企业用工模式的多元化与灵活化。
核心需求痛点
新经济环境给企业和劳动者带来薪税方面新的挑战
在新经济和新用工模式的背景下,企业对于传统灵活用工产业链前端的劳动者招募选拔、技能培训方面的需求降低,而后端劳动者任务管理、薪酬/佣金的计算发放和税务处理成为了企业新的挑战,具体包括:①对劳动者进行统筹和管理:灵活用工就业者数量庞大且分散,与企业的关系也更为松散,企业缺少有效的管理工具,人工对接手动统计的老方法易出错且管理消耗大。②合规式获票:企业要将支付给灵工劳动者的薪酬金额计入成本,但是灵工劳动者并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且没有自主开票能力,需要由灵活用工平台帮助劳动者进行临时税务登记或注册个体户,才能以合规的方式进行开票。③业务真实性和完整性:企业需要对大量的灵工劳动者的业务进行管理,以确保业务真实且完成以供税务局进行核查认定。④跨区域经营的属地性操作:劳动者能够在灵活的地理位置进行业务交付,企业需要拥有税务跨区域的调配、整合能力。
从劳动者的角度,也承担着新型的风险:①没有自主开票能力:必须通过税务局申请或者零工平台对接企业。②劳动关系缺失:企业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为劳动者代缴个人所得税以及提供五险一金和其他保障。
灵活用工薪税服务平台的商业模式
合同、资金、发票、业务四流合一的新业态平台
灵活用工薪税服务平台的基础与核心功能,体现在任务匹配/项目承接后,为企业和个人面对的薪税难点提供便捷的结算与报税服务解决方案。平台针对新经济、新业态下的多种灵活用工场景,快速收集劳动者的基础信息,快速准确地验证其任务完成交付情况、代企业计算劳动者应得佣金并进行即时的薪酬发放。在这一过程中,灵活用工薪税服务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代企业和劳动者进行发票的开具和税款的申报,最终按佣金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平台一般以两种模式提供合规票据,其一是帮助劳动者线上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劳动者作为纳税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端实时提交开票申请、查看开票数据(开票权限不给到个人)。其二是平台取得企业代开、代征资质,和当地电子税务局接口打通,线上批量帮助自然人进行临时税务登记,开具普票做为企业的合理成本支出(本质由税务局进行发票代开)。
在任务完成/项目交付时,企业支付佣金及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给平台,平台为企业提供增值税专票、为个人支付佣金,即基于平台实现了合同、资金、发票、业务四流合一,为新业态中的企业与个人提供了便捷的税务、收入管理平台。
市场规模匡算
2020年市场规模达3572亿,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
随着企业雇主灵活用工需求不断涌现,劳动者对灵活用工方式接受度持续提高,与此同时新经济形态下线上平台的应用也迅速发展部署,因此2016-2020年,灵活用工平台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6%,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催化了灵活用工在线化平台应用。预计未来,市场将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至2023年将突破8000亿元。
市场参与方类型:新兴
技术型厂商
新业态、新经济的背景下,灵活用工在后端薪酬结算、税收申报环节的痛点显现。由于这一环节服务属性弱而规模化、标准化难度较低,一批第三方技术型厂商开始通过建设新型的薪税服务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实时、自动化的劳动关系、薪酬、税务管理。与此同时,一些HRSaaS和垂直薪税模块SaaS的厂商也开始进入灵活用工和新经济赛道,将其已经相对成熟的模块和薪税计算能力进行复用,丰富产品矩阵,寻求新的收入增长点。此外,灵活用工发包、招聘、撮合平台等偏前端环节的厂商也开始延长其产品链条,使企业和劳动者能获得一站式、便捷的全流程服务。
相对于传统灵活用工服务商提供的招聘、培训、交付能力,技术型创业公司们以信息技术优势作为壁垒,对于这一类型的技术型厂商,企业往往更为关注其产品性能,即服务是否稳定、信息是否保密、响应是否快速、结算是否及时、资金是否安全以及是否有更强的扩展能力。
行业层面
竞争态势将逐渐明朗,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升
在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刚性需求,我国薪税服务市场远远未达到饱和阶段,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探索和挖掘空间,行业竞争激烈,但梯队也尚未形成定局。因此,包括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人力和财税SaaS厂商、技术型创业公司在内的各类型厂商纷纷布局,尤其是将新经济产业、灵活用工关系下的薪税服务视为新的、重要的收入增长点,发挥自身优势各自扎根。
随着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用户对数字化薪税服务的信任和依赖程度提升,加之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前期打下良好基础、经营理念健康合规、产品能力扎实、知名度高、建立了稳定生态的厂商会逐渐跑出优势局面。从投融资轮次的角度看,在标准用工赛道,已经有产品矩阵完整的一体化厂商,以及在垂直薪税模块不断打磨产品能力的厂商获得了更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和支持,但由于仍处于发展早期,灵活用工赛道当前还没有出现代表性的明星厂商。此外,随着厂商的业务拓展和相互渗透,未来标准用工关系和灵活用工关系的赛道区分也会逐渐模糊,具有产品和市场能力优势的厂商市占率将会大幅提升。因此,找准目标客户的定位、多维度拓展厂商优势并及早布局产业链生态,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占据高地。
政策层面
政策的支持与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灵活用工对传统劳动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预示着灵工经济这一新就业形态的未来发展潜力。一方面,各国对平台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认定尚未形成明确的标准,我国随着“五证合一”、“金税三期”等税收监管方式的不断完善,监管将日趋加强、税收政策将逐步完善合规,兼具普适性与公平性,在此过程中不合规、存在灰色收入的灵工平台将逐渐被取缔。另一方面,国家将针对性地出台相关社会保障政策以维护劳动者利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随着政策的促进与引导,灵活用工行业将向更加合规、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原文👇)
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查看及下载50页PDF高清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