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盘点【政策篇】| 补贴首年退坡、双积分改写格局

2018-01-05 甄文媛 汽车纵横杂志社



导  读
时光荏苒,迢迢不停,转眼又是岁末年初。过去的2017年,汽车产业依旧是熙熙攘攘、生机勃勃,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也承受着来自交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压力和挑战,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思维方式的冲击和变革。可以说,回顾过去这一年,我们依旧在路上。本期从国际、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5个维度,盘点了过去这一年汽车产业的新闻热点,将这一年汽车产业的年度记忆凝固在这些此起彼伏的新闻热点中。惜别2017年的成功与荣耀,怀抱着新的憧憬和希望,我们共同祝福2018年的理想与梦想。 



TOP
1

双积分政策将改写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9月由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正式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于2018年4月正式实施。《办法》同时考核车企的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进口量不达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与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10%和12%。《办法》强制车企必须产销足够量的新能源汽车,否则只能向其他车企购买积分或削减传统燃油车产量,甚至面临巨额罚款。

纵横点评:作为接棒补贴政策的重要市场化管理手段,双积分政策意在加强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协同管理,倒逼各类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投放和战略转型升级,推动了行业里新一轮的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热潮,自主品牌自我竞争格局结束,全面竞争时代随之来临。在技术路线层面或将导致纯电动车型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TOP
2

试点放开股比、打破中外合资“两家”限制

新合资潮起

6月,由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明确放开外商在华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取消汽车电子和动力电池企业的股比限制。同月,由发改委与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在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的同时规范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项目条件,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随后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则要求进一步扩大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明确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纵横点评:一系列新规打破了原有的政策束缚,加速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的进度。特别是建立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限制的规定将带来更多诸如“江淮大众”合资项目的落地。外资将更快进入相应领域,在带来相应资本、技术、人才的同时,也让中国车企面对其更快更猛烈的进攻。

TOP
3

补贴首年退坡、申领标准提高

优惠向购买使用环节倾斜

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调整版补贴政策提出,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新能源汽车补贴2017-2018年将在2016年的补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贴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强调各级地补总和不得超过单车国补的50%,并抬高了申领补贴的产品技术门槛。此后已出台的不少地补政策中,单车补贴大幅降低,但优惠向充电设施补贴、路权使用等倾斜。时至年末,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四部委明确在2018-2020年,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关于2018年中央补贴提前加速退坡及地方补贴取消的传闻甚嚣尘上。

纵横点评:补贴越来越少、拿到越来越难,调整版补贴新政等政策客观造成了年初几个月新能源车市遇冷,商用车市场降幅明显。但刺激车企加速技术含量更高的新车型的投放,资金及优惠政策投向充电设施等使用端倾斜则优化了使用环境。再免三年购置税对明年新能源车市是重大利好,但年末的传闻加剧了车企及经销商的恐慌,引发续驶里程较短的车型的上牌潮,成为年底翘尾的重要影响因素。

TOP
4

提高新能源车企生产标准

推进专用号牌管理

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由工信部发布,是对2009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修订和升级,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在公安部等部门的推进下,北京等全国107个城市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明年将推广至全国。

纵横点评:管理规定一改过去相对宽松、与传统汽车生产准入区别不大的管理状态,与动力电池等相关管理政策形成联动,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优质企业的意图非常明显。现有15家新能源乘用车企业获得发改委批复,但通过工信部审核的仅有5家。对使用中车辆实行专属号牌管理有利于落实“不限行”等差异化优惠政策。

TOP
5

加速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推广目标翻番

12月交通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要求在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城市物流、汽车租赁、邮政快递等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并提出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数量达到60万辆的新目标。此前9月由交通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的《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则要求对于符合标准的新能源配送车给予通行便利,鼓励各地推广清洁能源货运车辆,目前国内近30省市明确了电动物流车规划。

纵横点评:公共交通运输领域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首块试验田,目前已经提前完成原定2020年30万辆的推广目标,这种模式也是中国的应用创举。政策不仅提出了比原目标翻番的推广任务,并在各细分领域进行落实,将带来各细分市场的新增量和存量置换,加速技术水平更高的新产品的应用。

TOP
6

提升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水平

部署回收利用工作

3月由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2018年前保障高品质动力电池供应,大力推进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基础研究,并对产品性能、产业规模及整个产业链等提出具体发展目标。10月由发改委、能源局等五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拓展电动汽车等分散电池资源的储能化应用,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出选择若干城市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WTO官网上还公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纵横点评: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目前动力电池产品性能、质量和成本仍然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需求,自2017年起参与国内首批推广应用的动力电池已经开始陆续退役,未来大规模的回收利用问题日趋严峻。针对动力电池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旨在提高产业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的水平,并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及梯次利用进行部署,有助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及全产业链条的完善,对商业模式及技术标准体系的形成意义重大。OP1

TOP
7

鼓励新能源汽车探索分时租赁

推动共享经济发展

8月由交通部与住建部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则强调清理规范制约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进一步取消或放宽资源提供者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审慎出台新的市场准入政策。

纵横点评: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个人消费越来越难带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以分时租赁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形式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助推器。新政出台代表政府对分时租赁这一新生业态的认可,对汽车共享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TOP
8

鼓励充换电服务模式多元化

对重点领域进行部署

9月份由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提出鼓励电能服务公司、充换电设施运营商等创新智能用电服务内容和模式,探索开展电能云服务,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能源局等三部委的《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则明确到2020年,公共机构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要规划建设配置充电设施比例不低于10%;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在京公共机构比例不低于30%;在京中央企业比例力争不低于30%。重点技术标准方面则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征求意见稿发布。

纵横点评:充换电基础设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及推广的重要制约因素,近两年来在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已有长足进步,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给电力能源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一方面要继续在数量规模上满足基本需要,同时要便利、好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发挥相应作用。

TOP
9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淘汰升级

规范申报监管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机中心在2017年接连发布近20项针对或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整改文件。例如“关于新能源产品清理整顿的通知”,彼时有2210款新能源车型仍未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补充提交相关检测报告;“关于落实企业监测平台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平稳对接的通知”指出,新能源车企应建立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对已售车型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与国家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对接。关于《公告》内部分车型整改通知发布时,19家车企的45款纯电动车因未按要求进行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检测,拟被暂停进入第300批公告。

纵横点评:一系列关于落实、整改、核查方面的通知意在规范车企产品申报标准及流程,督促产品真正按要求完成试验及检测认证工作,提升公告内产品的技术水平。业内推测如此频繁发布整改通知是在为2018年补贴提前退坡做准备。如果推测属实,车企又需重新申报,客观上加大工作量,延迟新产品上市,这一现象在年初的重新申报中已有发生。

TOP
10

补贴不退坡

燃料电池汽车迎来产业化发展期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车载储氢系统以及氢制备、储运和加注技术发展,推进加氢站建设。调整版补贴新政中燃料电池汽车成为2017年唯一补贴不退坡的新能源汽车品类,在北京、深圳等地方补贴政策中,破例对燃料电池汽车按国补与地补1:1的比例进行补贴。

纵横点评:燃料电池汽车一直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即将迎来产业化发展的突破期,2017年国内关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拐点已至的说法在业内被广泛传播。产业地位更受重视及补贴资金的倾斜有利于引导车企及相关企业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力度,加速其产业化进度及推广应用。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18年1月刊。本刊2017年盘点系列文章将于近期陆续推送,敬请关注!)



记者:甄文媛  编辑:郑雪芹



 赠阅活动 
你有多久没有闻到过纸质刊物的墨香了?即日起,《汽车纵横》杂志官微推出扫码赠刊系列活动,每月底将从当月新增粉丝中随机抽取三名读者连送三期杂志,赶快“点击页头蓝字”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吧!(获赠名单将在月末推文中公布,敬请关注。)





 

本刊更多深度好文,快戳速进!!!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盘点【事件篇】

从博弈关系到鱼水关系,奔驰全新理念值得借鉴

“错过”中国电动车市场红利,是现代的“过错”吗?

2018年车市预测:合理增长速度应为6.5%左右

欧美日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不同路线解析

二手车电商“三国杀”,火爆背后有隐情

德尔福已破解“中国式过街”,正开启自动驾驶未来

中国汽车“新十年”:汽车大国的崛起

二十年后再来谈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的问题

刚刚丰田宣布,2040年汽油内燃机将完全消失

对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几点看法

印度汽车外资政策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徐长明:双积分政策落地后,外资车企将全面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