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年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民俗学论坛 首都文化智库 2022-07-03

(十二月)二十三日,灶神奏天之期。礼宜祭祀。王用猪羊,遣典膳官祭;乡绅士庶用三牲或刀头贡献。

——《如梦录》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祭灶词》范成大


那么,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呢?


图文科普版








简单科普版







其实,小年并不是专指某一天,各地风俗习惯不同,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一样。小年又称祭灶节、灶王节,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古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向灶神祈福,求全家来年平安。
祭灶的传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俗称为“送神”,据说每年年底,灶君、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灶君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以此作为对人类奖惩报应的依据,所以人们大多在此时奉拜家中诸神与灶君,祭灶的传统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是腊月二十五。

 


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在北方,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史料考证版





“廿三”还是“廿四”? 回到古代找答案


小年是过年前的重要前奏,同时也是灶神上天的日子,灶神会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玉皇大帝想了解的事务。俗话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中国的老百姓对灶王爷这次“上天”非常重视,会进行大扫除,还会在灶台上方贴上“灶王爷”挂图。


为了不让灶神说人间的“坏话”,这一天还流行吃麦芽糖,好让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而张不开,这也是刚才提到的北方民俗“廿三,糖瓜儿粘”的由来。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廿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廿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


这就要到清朝了。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廿三在坤宁宫祭祀神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官员随之效仿,每年腊月廿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还有一种说法,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廿三过小年,百姓腊月廿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廿五过小年。


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有网友脑洞大开,为灶王爷画了个回天庭的路线图:


假设灶王爷的各个影分身在北方吃完了小鸡炖蘑菇、烤羊腿,腊月23 出发,当晚到达长江流域附近,再次开始享用美食,腊月24一早从南方启程,去了哪不知道,反正腊月29必定出现在长三角地区吃小笼;腊月30接着去西南耍;正月15、16去南京、云南……


基本上灶王就是这个线路↓↓




小年这一天有什么习俗?


1祭灶神

“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 


灶神,本是因为万物有灵观念驱使以及对上古人发明火烧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来的神。


《周礼》称“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灶神在上古是指火神祝融氏,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才出现了人格化的灶神。 


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经“上天言好事”去了。 




祭灶的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目的。 


2吃糖瓜


“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这是一首民歌,说的正是祭灶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去,祭灶时都会给灶王爷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也是希望给灶王爷吃了以后,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给玉皇大帝做报告时多言好事。但是毕竟灶王爷不是人,它不会真正吃糖,糖瓜也就最后落在了小孩的嘴里。


3贴灶神画像


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4扫尘土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5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据介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6放鞭炮


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啦。




7吃饺子


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8吃年糕


北方地区的节日几乎被饺子一统天下了,但在南方地区,小年的美食还不少。


跟北方的糖瓜对应,南方这一天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为灶王爷准备的是年糕。蒸了糕,放上枣,蘸上糖给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去说说民间的好事。




9吃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10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11吃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相传宋朝福州有个穷书生,祭灶日买不起供品,只好捡别人丢掉的甘蔗头供奉灶公灶婆,还剪了个纸马,写道:“一匹乌骓一条鞭,送你灶公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谓道文章不值钱!”那日,灶公上天把此事告诉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让书生中了状元。


所以,在福州传统的祭灶日里,至今还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头的讲究,这样才有“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事实上,无论小年是哪天,大年都快来啦!祝大家鼠年大吉!



文章来源:岳麓书社、中国日报等


编辑|徐骁排版|徐骁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我们尊重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联系到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做删除处理。转载请注明:首都文化智库




往期回顾

鼠文物:中国人的“鼠文化”了解一下!

人工智能2019:一边赋能媒体,一边掀起争议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权威发布 | 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附解读)

盘点7年“世界媒体500强”之后,我们发现了这些...

北大报告:文化产业10大关键词、10大特征、10大趋势预测

政策四大连发,北京文化产业利好频频

二十四节气民俗美食之小寒

“魔弓传奇”闪耀新岁 吕思清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成功举办

古装剧里的取暖法有几分依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