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败局丨我曾是在屈臣氏卖3个亿的化妆品牌 现在被扫地出门

2017-11-17 王总 化妆品观察


品观君曰

一个曾在屈臣氏1年卖3亿的品牌为何会被屈臣氏扫地出门?

by_王总


在化妆品行业,有曾经顺风顺水的代理商、化妆品店倒闭的,也有曾经风光无二的品牌由盛转衰,甚至死掉的。

 

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A品牌,近10年专注于大品牌都看不上的小品类,曾在屈臣氏1年卖3个亿,多年位居品类NO.1,最近却被屈臣氏扫地出门。

 

一个在屈臣氏渠道根基深厚、在单一品类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品牌为何会被这个渠道抛弃?品观君和A品牌现在的操盘手王总聊了聊,试图复盘A品牌由盛转衰的历程,探究出其败局背后的原因。


曾在屈臣氏1年卖3亿 风光无二


我是在去年年底刚接手A品牌的。对这个品牌了解得越深,我越是感慨:这个品牌现在的光景和前几年落差太大!原来一提起A品牌,所有人都会想到一个词:风光。

 

A品牌2005年在广州创立,成立之初就以细分品类切入市场,并成功进驻屈臣氏。那时屈臣氏对入驻品牌的审核很严格,但我们在各个层面都通过了屈臣氏的检验。同时那几年屈臣氏以新奇特为主打卖点,更倾向于寻找一些消费者喜欢的小众产品和品类,在这一点上我们也非常契合。


 

据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老员工描述,A品牌在屈臣氏上架后,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这个品类概念新颖,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对屈臣氏的消费者很有吸引力。


在这个被巨头们忽视的小品类上,我们持续深挖。最开始进驻屈臣氏的只有3款单品,后来我们在品类创新上做突破,不断丰富产品线。


 

前几年,A品牌的销量增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屈臣氏1年做到3个亿,还挤进了屈臣氏的TOP10品牌榜。陈列在屈臣氏最黄金的位置、连续几年位居屈臣氏畅销榜前列、拿下多项屈臣氏美丽大赏奖项……A品牌在屈臣氏一时间风光无二,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资本注资5000万 目标上市


那一年可以说是A品牌发展的巅峰时期:除了在屈臣氏1年卖了3亿,我们还同年获得了资本青睐,拿下几大资本的投资。


 

虽然5000万人民币的投资金额并不算太高,但在当时也是行业里值得骄傲的大事,引得行业各方纷纷关注。

 

获得风投后,我们老板决定加快发展速度,并在当时定下了争取两年后上市的目标。



其他渠道拓展不力 埋下隐患


在屈臣氏发展得红火,又拿到了资本投资,老板也有了更大的野心——布局全渠道,跻身本土一线品牌,让A品牌和自然堂这样的大牌们同台竞技。

 

为此,我们拿着钱大举进军CS渠道和电商渠道:投入几千万的广告费用、大力度促销,希望在这两个渠道也做出影响力。


 

但几年下来,CS渠道和电商渠道并不像屈臣氏那样轻松过亿,两个渠道加起来也只有两三千万的量。

 

现在我和员工回过头来反思,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我们此前只擅长屈臣氏渠道的运作,没有专业组建CS渠道和电商渠道团;在CS渠道,我们给的利润空间不够,服务又跟不上,代理商和门店也就没把这样SKU少的小品类品牌当回事,往往摆在货架上自然销售;电商渠道的发展速度又太快,线上线下价格不统一还引发了线下渠道的不满。

 

总而言之,我们在这两个渠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远未取得预期收获,可以说是一桩赔本买卖。


竞品搅乱市场 危机初现


其他渠道困难重重,我们在屈臣氏渠道也遭遇危机。

 

虽然我们聚焦的品类很小,欧莱雅、自然堂等国内外大佬都看不上,但也免不了有竞品来搅局。2014年底,一个做房地产的土豪金主做了个化妆品品牌,切入的正是这一品类

 

砸钱、砸广告、全渠道突破,土豪金主做的B品牌不仅在CS渠道快速布局了不少网点,还盯上了屈臣氏。它和屈臣氏谈判贸易条件的时候,原则只有一条:不缺钱,但要求比A品牌更好的排面。

 

就这样,B品牌在屈臣氏正式上架,与A品牌展开正面竞争。B品牌的负责人甚至放言称,进入屈臣氏系统,就是要做品类第一,确立领导地位。B品牌的出现搅乱了本来就不大的市场,我们在屈臣氏首次遭遇危机。


屈臣氏团队被集体挖走 操盘手离职


竞品的出现虽然让A品牌由盛转衰,但还未造成致命一击。

 

2016年,更大的危机出现。

 

上海一家大公司花大价钱挖走了我们在广州的屈臣氏团队。或许是品牌接连遭遇挫折让团队对未来没有信心,亦或是大公司给出的待遇太过优厚,无论是哪种原因,核心团队的流失都让A品牌元气大伤。


 

不久后,我的前任——在A品牌工作了7年的品牌操盘手看到这两年发展这么困难,又有大公司给出双倍高薪,他也选择跳槽。我刚接手的时候,A品牌没了核心团队,也失去了原来的操盘手,全公司上下人心惶惶。


品牌重新洗牌 被屈臣氏淘汰


近两年,屈臣氏业绩不断下滑,外部电商、本土化妆品连锁强敌环伺,内部饱受品牌老化等诟病。今年,屈臣氏更换领导层,新上任的屈臣氏老大一上台就要大刀阔斧地清理滞销的国产品牌,腾出位置引进更受年轻人喜欢的进口品牌。


 

A品牌虽然在前几年还能排进屈臣氏TOP10品牌榜,但经历一系列事件大伤元气后,排名早就滑到了倒数几名,覆盖的屈臣氏门店甚至不及总店数的一半。

 

在我接手A品牌后不久,屈臣氏找到我们下最后通牒:老大规定了销售排在末尾的品牌都要被淘汰,再给半年的缓冲期,双方就终止合作。


 

我和很多老员工聊天的时候,大家都表示,以前从未想到品牌会被屈臣氏淘汰出局。当然,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单一渠道、单一品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品牌可以高枕无忧。没有掌控渠道和资本的能力,近十年的辉煌也可以在一夕间崩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