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妆品的私人定制时代还有多远?

陈其胜 化妆品观察 2021-01-29


品观君曰

足不出户就能购买自己的专属产品,成为化妆品“私人定制”的趋势。


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未来,化妆品也将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2013年,羽西推出“一人一方”的中草药护肤定制产品,以“彩虹瓶”打头阵,成为近年来国内最早进入化妆品“私人定制”领域的探路者。此举曾一度掀起了大众关注护肤品定制的热潮。

 

5年后,尽管羽西官网上再也找不到“彩虹瓶”的踪影,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却愈加显现,众多品牌陆续涌入这个市场。


探路之行:羽西官网挂出“敬请期待”


推出“彩虹瓶”,让消费者可以在肌肤测试后从27种调配组合中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曾让羽西受到过极大的关注。

 

虽然有了话题和关注,但“彩虹瓶”的路走得并不顺利。其中,最让消费者感到困扰的是其30天的保鲜期。

 

按照品牌的初衷,肌肤的自然更新代谢周期一般为28天。在30天内用完第一瓶之后,皮肤会进入到下一阶段的修复,彼时初衷是好的,却并未迎来产品的“春天”。


羽西“彩虹瓶”

 

羽西没有轻言放弃,两年后,其又推出了全新的虫草焕颜定制精华,提供三种定制方向,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仍然未能获得成功。目前,这款产品在其官网上显示的信息是“敬请期待”。

 

尽管“先行者”的探索之路并不顺利,但此后的几年,依然有众多品牌纷纷涌入“私人定制”的市场,寻找出路。


单线前行:彩妆成切入点


羽西未能成功的阻碍之一,或许来源于护肤品复杂的运作机制。而不同于护肤品定制,操作上更为简单的彩妆定制(如粉底液和口红)成为了众多化妆品品牌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切入点。

 

2016年底,兰蔻推出了一款私人定制粉底液。除了让顾客根据喜好自行选择滋润度和遮瑕度外,兰蔻还会帮助顾客采集脸颊、额头、下巴的数据以及评估肤色,再进行内容物配比的调整,通过机器灌装定制专属产品。其售卖价格并没有比普通粉底液高出多少,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也推出了定制口红。如加拿大品牌Bite Beauty,让消费者从将近200种色号、20多种天然香味中选出自己喜欢的,经过调配、倒模、冷却、装罐,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15分钟,简便的操作获得了消费者的追捧。

 

Bite Beauty


但严格来说,这些品牌的定制产品未能有大的突破。Bite Beauty等品牌更侧重于消费者的主观喜好,并未做皮肤测试,而对于不少盲从的消费者而言,只有在尝试之后才能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而为消费者做皮肤测试的品牌,如兰蔻等也仅局限于到店定制,也就是说,未到店做皮肤测试的消费者,没办法买到定制的产品。而这,对于产品普及至大众,依然有着或多或少的阻碍。

 

当然,化妆品行业的“私人定制”之路并未就此止步。



纵深发展:大数据应用成“催熟剂”


2015年,化妆品行业步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应用产品应运而生。立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个性化定制,经过3年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面貌。

 

智能肌肤测试仪、美容配方设计器等相继出现,护肤品领域的私人定制产品有了更多的体现,如日系品牌POLA收集了超过千万例女性的肌肤状况作为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个性化定制系列等。

 

其中,备受瞩目的当属资生堂开发的个性化定制护肤系统“Optune”,该款产品于今年上半年在其官网试销。

 

消费者只需用手机APP拍摄肌肤照片,APP 将自动测定皮肤纹理、毛孔大小、皮肤水分含量等信息;分析完皮肤数据后,APP将结合当天的气温、湿度、紫外线等外界气象数据再次进行分析。这两次分析的所有数据都会上传到专门仪器Optune Zero,该仪器通过算法向消费者提供目前最适合的产品,包括精华液、乳霜等。


资生堂“Optune”


相较于此前羽西只有27种调配组合,Optune系统更加细分,它共能搭配超过1000种调配组合。不过,目前该产品还在试验性销售阶段,具体面向大众的发售时间还未定。

 

当然,除了资生堂推出的Optune,美国平价美妆品牌 Cover Girl 上线过一款名为“Custom Blend”的APP,专门出售定制粉底液;法国唇彩品牌 La Bouche Rouge也推出了一款APP,通过该APP,消费者可以提供所需唇彩颜色的照片来量身定制口红……

 

足不出户就能购买自己的专属产品,成为化妆品“私人定制”的趋势。


未来可期:“大市场”等待“大突破”


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纷纷试水,目前在国内却并未出现“爆款”,原因何在?是国内的市场不够大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女性护肤品使用效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使用护肤品的女性中,有高达62.3%的人表示购买的护肤品不合适,46%的人表示出现了问题,仅有35%的人表示适合自己,真正改善了肤质的人只有18.6%。

 

按照报告的数据来分析,能够买到合适产品的人寥寥无几。“不合适”的情况越多,消费者渴望得到“合适”产品的愿望便越强烈,“私人定制”的需求和市场也就越大。照此来看,这个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很多。



既然有市场,为何“私人定制”在国内没有迎来“爆发期”?

 

一方面,国内对化妆品的监管限制了发展。我国化妆品法律法规其中一条提到,一款产品上市前需要将内材和外材送往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此外还需要到国家食药监局进行备案。

 

此规定意味着,如果品牌方为某一位消费者定制了一款专属产品,则需要拿去备案,而这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正是受限于国内的法规,不少国际品牌的“私人定制”的服务和产品并未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政策法规向“私人定制”领域倾斜在国际上已有先例。2016年,韩国发布了一条政策,“允许美容商店现场调配和出售不同产品或配料”,换句话说,“定制化妆品”销售在韩国获许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也会迎来类似的政策。

 

另一方面,私人定制产品意味着个性化的调配,调配组合而成的产品的安全性和毒理性仍有待权威检测。对于化妆品而言,换一个含量0.001%的内容物都要做上半年的测试才能通过。按照私人定制的模式,大部分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

 

而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进步,这一问题也许不会成为困扰。如资生堂研发的“Optune”系统便有超过1000种调配组合,其势必会在产品测试方面做出更进一步的尝试,成功与否,我们且拭目以待。


英敏特发布的《Beauty Global Trends 2018 (2018年世界美容行业趋势)》报告中强调,未来,美容行业将不得不解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问题。是的,我们可以期待,化妆品行业“私人定制”时代的到来。



【品观APP福利日】

凡在今天下载注册品观的新用户

即可免费获得“阳狮广告(上海&广州)CEO”

杨正华老师的精品课程

《杨正华品牌营销秘籍》

1000+品牌传播案背后的心法,今天免费送给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