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研究, 没有Top5刊物, 劝你不要想终身教职!

计量经济圈 计量经济圈 2021-10-23


凡是搞计量经济的,都关注这个号了

邮箱econometrics666@sina.cn

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丛的程序文件, 微观数据库和各种软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由@计量经济圈 撰写

美国经济学博士学术联合会

Heckman教授做了一个关于Top5刊物发文与在美国35个知名经济系获得终身教职的关系的研究。结论就是,没有Top5确实没法在Harvard, MIT, Chicago等经济系混,是不太可能给你终身教职的。但他们深层次的implication是,并非发表在Top5的文章就一定具有很大影响力,且一味追求Top5会扼杀年轻学者的学术创造力,因此在评定Tenure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其他级别的期刊文章。

咱们主要展示一些事实,对于理解经济学术圈子的现状具有很大借鉴意义,对于在美scholars,建议到这个计量社群交流探讨。

下面这个是35个US知名经济系里教师获得终身教职的年限分布图。从中可知,大部分教师在5-10年里就可以在系所取得终身教职。”人往高出去,水向低处流“,因此,很多排名稍微后面一点的系所教师在0-5年里就拼命向更好的系所跳槽。圈子是世界通行的生存法则,我在Harvard, MIT, Chicago受到的经济学训练和感染,确实要比国内Peking, Tsinghua等学校高出不少。越是排名靠前的经济系所里的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初期,越表现出倾向于同级跳槽,比如从Chicago跳槽到Yale。至于这种跳槽原因,既包括有这个能力跳槽,也包括有猎聘鼓励跳槽等等。有一些实在没有学术兴趣的,或者觉得取得终身教职无望的年轻教师,直接选择退出学术圈转战企业界。


下面这个是35个US知名经济系里教师”取得终身教职“与”未能取得终身教职“两个组别在各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据。无论是排名1-5的经济系,还是6-15的经济系,有终身教职与未能有终身教职的组别在第8年累计发表在5大刊物上的论文差异最大。这表明,取得终身教职的那些教师本身做学术就要好一些,另外,取得终身教职与5大刊物发表与否及多少直接挂钩。


下面这个是在5大刊、A刊、B刊和一般刊物上发表发表1-3篇文章,从而得到US经济系终身教职的概率。从中可知,5大刊物对教师取得终身教职的巨大影响了,具体而言,在5大刊物上发表1篇取得终身的概率为0.29,但发表3篇取得终身的概率一跃到0.63,而在其他非5大刊物上发表1-3篇的概率都还不如在5大刊物上发表1篇的高。


下面这个是35个US知名经济系里的教师发表在五大刊物上的文章数量与取得终身教职的概率。从中可知,在top 10的经济系里,发表1篇top 5从而取得终身的概率为0.22,但发表三篇取得终身的概率跃升到0.59。基本上手握三篇top 5的教师就可以在US顶级经济系畅游。


以下这个显示,相对于发表论文的质量(通过其发表所有论文的引用量评估),发表在五大刊的数量才是取得终身教职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以下是从非终身到终身教职晋升过程中,发表在各级别刊物上文章数量的贡献度。从中可知,五大刊物的贡献度最大,而越是在级别低的刊物上发文,越难以从非终身跨越到终身教职。


以下是发表在各级别刊物上文章数量与取得终身教职所需时间的Weibull分布图。从中可知,若有三篇发表在五大刊物上的文章,那基本就在5-10年可以得到终身教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若发表在其他刊物上,那基本就需要15-20年才能取得终身教职。


以下表现的是性别在文章发表与终身教职上的异质性。无论如何,平均而言男性都要比女性在经济学上的造诣高一些,表现之一就是男性得到终身教职的时间更短(当然,也包括性别歧视)。


以下体现的是US经济系对女性研究者在职业上的歧视。凭啥女性在5大刊物上发文数量与男性一样,但得到终身教职的概率却明显更低。没有办法,知名女性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确实比男性要少,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


以下显示经济系教师们眼里哪些指标对终身教职和晋升决策最重要。从中可知,在五大刊物上发文章最重要,然后就是外部的推荐信,最不重要的竟然是写书。一般都是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写书籍,文章毕竟只影响一部分专业领域人士,但书籍可以影响所有领域的人士。


以下是35个US知名经济系对取得终身教职需在五大刊物上发表文章数量的最低要求。从中可知,要想在前10的经济系取得终身教职,那么名字至少要在五大刊物上出现3次(独作是2次)。


以下显示有五大刊物发表经历的教师能够取得终身教职和晋升的概率。从中可知,有五大刊物文章在手,基本上都能够取得终生教职,也有很大可能转聘为正教授。


以下主要是五大刊物主编服务期限的分布,除了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外,其他刊物的主编服务期限都相对要长一些,可以看看JPE和QJE这两个期刊,他们的主编有服务20年以上案例。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投稿者都按照主编感兴趣的主题和论证模式写作,尤其是同系所的同事投稿给他们学校主办的期刊。


以下可以看出连理裙带关系,Chicago的往JPE投稿并发表居多,而Harvard和MIT的往QJE投稿并发表的居多。

Reference: Publishing and Promotion in Economics: The Tyranny of the Top FiveJames J. Heckman, Sidharth Moktan

如果不能发表5大刊物,建议在美scholars还是到中游大学的经济系寻求终身教职。若是打算回到中国Top大学也可以,很多高校引进海外人才动辄年薪50-100万RMB。


延伸阅读:

中国土博士又发AER一篇, 竟磨刀7年才获得Ph.D

AER的主编和编委偏好什么, 在哪个领域更容易发表

AER姊妹刊年度"最佳文章奖", 36篇经典当选

与AER齐名的期刊主编亲笔信, 你需要这样来做计量实证研究

统计显著与经济显著, 发AER和经济研究的标配

1997-2014中国市场化指数权威版本release, 是时候发表AER扬眉吐气

欢迎到社群交流探讨社科前沿问题。

2年,计量经济圈公众号近1000篇文章,

Econometrics Circle

数据系列:空间矩阵 | 工企数据 | PM2.5 | 市场化指数 | CO2数据 |  夜间灯光 

计量系列:匹配方法 | 内生性 | 工具变量 | DID | 面板数据 | 常用TOOL | 中介调节  | 时间序列

干货系列:能源环境 | 效率研究 | 空间计量 | 国际经贸 | 计量软件 | 商科研究 | 机器学习 | SSCI | CSSCI

计量经济圈组织了一个计量社群,有如下特征:热情互助最多、前沿趋势最多、社科资料最多、社科数据最多、科研牛人最多、海外名校最多。因此,建议积极进取和有强烈研习激情的中青年学者到社群交流探讨,始终坚信优秀是通过感染优秀而互相成就彼此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