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美国教育最近的中国课堂在哪里?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945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历时一个月
跨越美国 / 中国
采访30余人
再沉淀数月
终于完成此文 -
探索中的启迪。
”
“没有老师讲课!课堂都被学生占领!太邪恶了!
必须先交作业才能入选!太邪恶了!
交了作业还不行还必须设计课程推广方案!太邪恶了!
不收学费,但是必须交保证金!太邪恶了!
交保证金还要抢板凳才有资格能上课!太邪恶了!
不完成课后复盘作业要连坐扣除保证金,太邪恶了!
入选课程的正确心态是:求虐待!求碾压!太邪恶了!
发起人:邪恶·冯”
读着读着,心里一震,这是招生广告?还是灭人说明?有谁会去报名?
碳9学社创始人:冯新
作者手记:
作为80年代留美旅居、
美国教育书写20年的自己,
与许多【留美学子】一样,
内心深处,
对中国教育给予的扎实基础,
充满着感恩之情。
中国教育不是一无是处,
美国教育更非完美无缺。
之所以撰写此文,
缘由这个世界上,
总有太多自己认知边界的局限,
更有太多自己不知晓的东西。
这里讲述的故事,
不是因为他们如何的成功,
而因他们的
特立独行、
执著无畏、
自创学习方法论、
自发组织磨课、
深度社交形式、
系列的颠覆与创新、
折射着一批再一批年轻人
生生不息的求索
挑战与超越之精神。
还记着文章开头那则不着边际的广告语吗?
然而,这个世界里,还真的有人愿意中招,他们不仅要先交作业受审,第一轮筛选后,还要抢位置进入正式录取。即使坐下来上课,排山倒海的知识袭来,被强迫脑洞大开….. 终于课业结束,学员彼此该说道别时,却发现他们的课堂学习才真正开启。 这里发起人叫:冯新,大家不称老师,却称呼他为觉主 (觉悟的觉,犀利时如同一把钢刀,柔和时如同一坛净水)。
其实这块教育土壤,被大家称为可以开花结果的“湿地”,这里没有学费,没有指定专家授课,特别不被传统业界看好。然而,学员却一批又一批的挤入,粉丝一批又一批的形成,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学员们的学习报道,一次再一次,在数千人的群体中,刷屏、分享,令我自觉不自觉的在好奇的窥视中,等待着答案。
终于攀谈上一位资深学员杭新宇,后来成为"碳9学社"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如子弹式的表达,直击内心。
“这里的日日夜夜,很多场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的复盘了我的生活。
一直在问自己:一群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抛家舍业,关了公司,踢了女友,遣散团队,在这里为了什么?
是因为在这里学到了什么别的地方肯定学不到的东西吗?
是因为在这里结交了别处不能结交的人吗?
还是因为在这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吗?
这里真的是学习的圣殿,整个人从西安一种慢节奏,安逸到近乎耄耋之年的休眠状态,一下子进入了近满负荷癫狂状态。这种感觉,不论是肉体还是灵魂,都是蜕变的撞击。
在一次《组织创新》课程最后集体复盘时,一群由俊男美女精英们组成的精英星火队,却因为本次课程表现不佳,在课堂上被其他同学的认知碾压。全体组队员复盘时失声痛哭,成为碳9课堂上震撼一幕。
什么样的学习,能让一群感觉牛气冲天、已经在职场有所成就的成年人、失声痛哭呢?这里,藏龙卧虎,有没有领导力,有没有学习能力,你立刻相形见绌原形毕露。无论是否名牌毕业生?无论是否博士生? 你都可能直接在平等竞争中,被淘汰。”
听者听着,我被拉进这个课堂,突然发现,这是我一直在找寻的课堂。 无论美国教育有多么独特,但是终究可以获得如此机遇的,国人不为多数。而且,如果“贫寒”子弟被拒绝在优质教育大大门之外,本身也是社会的一直悲哀,而在这里,我发现了离美国教育最近的课堂,我被感动、我被刷新的认知被开启。
1
启迪一:
从5% 提升到90%的学习效率
毕业于北大本科的碳9学员易冰洁说:北大的课程里的知识存留率为5%, 而到了这个免费的课堂里,她的获益为90%。 真的吗? 她说:“北大读书4年,100多个学分,能让我记住的老师寥寥无几。北大作为全国一流的学府,却依然在使用传统方式:300-500人的大课堂,教材10年未更新,老师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片…… 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完全只能靠自己默默地学习。”
这里,首先让我了解到一个“学习金字塔”的模型存在,恍然大悟;原来北大的课程设计,24小时后的内容平均存留率,只有5%。(金字塔的图)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是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的经典结论。
这个理论指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为何这里的课程,知识存留率为90%?
当走进冯新的课堂里,所有学员无时无刻不在“输出”、“教授别人”,而“输出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加入课程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比如,上次课程易冰洁被分配进行拆解、讲授《发现商业模式》一书,她花了2天阅读、理解、拆解、分析、纪录,最后发现,这是易冰洁一生读的最认真、最用心、也是理解最透彻的一本。
因为读了之后,她要负责给其他学员的知识输出,而在这里,无时无刻不在“输出”、“教授别人”,而“输出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加入课程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于是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的课程方式,真会让知识存留率高达90%!
90%的保存率的延伸,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受益。
孙君自认企业做得风声云起,然而,夫人丁鹏偶尔会给丈夫提出一些警示,作为事业做得比夫人强的丈夫,自然而然的不愿意听从夫人的指教,而夫人强调,作为身在此山中的人,当事人看不到自己的盲点,有时夫妻为了经营上的分歧,争吵得没有结果。 然而,当他们双双走进这里的课堂, 在知识的碰撞与吸收之下, 俩个人的交流,从感性进入理性思维, 知识成为智慧的时候, 争吵的结局是双方对问题的理解与共识,而这一切,是学习给他们搭起交流的桥梁。
每个月一期,连续数期的学习下来, 夫人丁鹏都会给还没有长大的儿子写一封信,告诉他,每一次妈妈去学习后的感悟,以及这些能给儿子的成长中,带来何谓种启迪。
从学习的金字塔的最低端,一步一步走入高端, 知识的留存的比率,也在一步一步加大提升,逐步注入生命中。
2
启迪二:
它真正开启了教育的真谛
首先“这里”指的是哪里?
图中师生们手举砖头,等着去拍和被拍。
从学习金字塔、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翻转课堂、同伴学习、社会化学习、混合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到前置性学习,每一样最先进的学习方法都可以在碳9找到影子,而碳9没有照搬其中任何一个方法,而是对每一个学习方法都做了打碎和重组的扬弃 。
现在国内所谓传授美国教育知识的课堂比比皆是,坐在里面听课,仿佛就是获得美国教育了,其实这些是误区。如果作为授课课程,只要掌握知识,甚至照本宣科,其实谁都能开设课程。而碳9最大的价值至于它自身的学习方法论,而且学员们还可以延伸到各自的企业,延伸到整个社会。教育本身最大价值,在于挖掘学习者的潜能,自觉自愿的去学习、再学习,一生的去学习,成为一生都有学习动力的人。
教育最大的真谛,就是呼唤着学习者的内在潜力与求知兴趣,不断的再去探索,进了碳9的人,都在告诉我:
“这里让我发现太多自己不曾知晓的东西。”
“碳9提供了为未来而学,为未知而教的湿地”
李悦引用康德的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碳9的边界就是星空里那些沉寂的黑暗,你会看到璀璨,你会看到可能,你会看到一切让你激动不已的未知。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至满手污泥。“ 这句话来自广告前辈李奥贝纳。
3
启迪三:
碳9与众不同的创新与奉献
然而,碳9的制度设计非常巧妙,不是因为免费,你就可以随便进来。
想成为学员吗?你需要竞争才能进入;你需要知识和价值输出,才能找都到课程里的存在感;你需要全心全意学习、沉浸学习,才能获益最大化。 碳9是探究的谐音,也就是你需要不断的打破认知的边界,去发现一个你不知晓的世界,当你知晓了你不知道的东西,你的玻璃天花板才能被冲破。 创业者认知的瓶颈,就是企业本身的瓶颈。
靳伟正困惑于自己创办的企业花落别处,像失去了孩子的挣扎中,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这个时候,遇见了碳9。 现在回忆,在数万创业者中能够停下来思考方向、何谓成功与失败?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作为那时当一个孤独的位创业者,当发现自己迷茫了、“病了”的时候,竟然有一个给他们疗伤的家园,一个避风港,一个补充能量和给养的港湾。
离开学校之后绝大多数人就不再系统读书,然而,接受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入社会后,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现在人们都很忙,创业者更忙,其实因为我们不再学习,都在无用功的瞎忙。 如果我们能用碳9的学习方法一年读上20本书,你会干掉90%不读书的对手,坚持10年,99%的对手会被你超越。
4
启迪四:
思辨的较量贯穿碳9的时时刻刻
学员睢雅认为,一直习惯于张开嘴等着老师填鸭,习惯于听取他人教授,而忽略了自己是否吸收内化,更想不到去做价值输出。突然有一天,有一种方式,需要你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挖掘机,成为知识的生产者,一方面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一方面是对自己惰性的妥协。
就中美大学教育比较来说,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最大有非常大的不同, 在中国,许多年轻人前18年都在为完成高考环节而拼搏,进入大学后,反而松散起来,似乎对学习已经厌恶。而美国大学,却是许多年轻人发现世界的开始, 特别是美国名校, 因为美国录取标准,不是一个高考成绩决定,即使少数人被包装进入名校,最后还会被淘汰出来,因为难以”混“下去。
愈来愈多的国人已经了解, 美国的教育充满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方式, 然而笔者我要说,大部分到美国读书的留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方式来学习,感受着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并不代表真正掌握这样的认知精髓。为何?
更确切的说,到了碳9课堂,就是人人思辨和被思辨的过程。一方面,不仅没有语音文化认知上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创业后的迷茫与求知渴望,特别在走入碳9课堂前的高压式备战。
讲到碳9的课堂,李悦说:如果你在碳9第一感觉很舒服,那就说明碳9对你没价值,高压下的学习氛围,激荡的讨论氛围,各个领域的思想冲击,应该会让你有一种呕吐感,有过高强度运动的人,都会理解这种感受。碳9颠覆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让我这个平时也在做课堂工作与企业培训的骄傲的人,一下子懵了,课堂几乎在失控中进行。在这里, 李悦的心态变化,他学会拥抱争议。
5
启迪五:
颠覆性的自组织学习模式
创始人冯新
在碳9成立之初就确定了
三大方法论,
形成了方法论铁三角:
学习方法论、
创业方法论
互联网方法论。
互联网方法论强调组织的自生长,自我迭代,当互联网方法论遭遇到学习方法论时,催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组织学习模式,那就是碳9 的各个自组织。碳9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自组织有乡村俱乐部、狼族俱乐部、宇宙中心、大黄蜂、兄弟连、星火、烧脑、独角兽、未来队等,每个自组织都是各领风骚三四期,用冯新的话说就是,碳9的自组织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与创业公司很像。
北师大硕士毕业的杨琰华是碳9学社的10期资深碳粉,先后创立过狼族俱乐部、宇宙中心、星火三个自组织,她说,自组织是碳9独特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组织学习模式。以往的教学模式,无论如何学习,都是由教师设计出来的,而碳9的自组织学习,又被称为“磨课”,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由学员自己发起自己设计的学习模式。
杨琰华说,最初发起的狼族俱乐部采用的是6到7人的读书会模式,共同拆书学习,后来宇宙中心则开创了“30人大磨”,做成了碳9课堂的微缩版。最后发起的星火组织则开创了“睡磨”“醉磨”的新模式,他们把每期课程的学习内容都输出成一次商业活动,并在商业活动中输出学习成果。
星火组称这种学习模式为“以打带练”模式,每次都让组员置身于真实项目中,在真实项目中学习理论。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强大的学习与输出能力,另一方面还极大程度了锻炼了团队组织一次真实商业活动的能力。这种学习形式,把学习与真实的商业活动紧密结合,不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
在自组织中设计这种学习模式,借鉴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以及中国王阳明所提的“知行合一”的理念,这种学习模式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学习转化与应用。
6
启迪六:
中美教育的最佳结合
碳9即不是完全的美国教育,也不是完全的中国教育, 创始人冯新老师,鉴于对人性的透彻理解,而在尝试和创新中,延伸出最佳的结合体。可以说,它来自传统教育,又超越传统教育
钮煜琨讲述道: 碳9不培养人,只筛选人。学习是一把非常有效的筛子,碳9坚持用这把筛子把热爱学习且有悟性的创业者筛选出来聚集到一起,一群有共同调性的创业者聚集在一起,美好的事情自然会发生。
碳9学社的愿景,是成为一块富有营养的创业湿地,碳9的学习方法论就是这片湿地的阳光、水和肥料,创业者就是散落其间自由生长的种子,我们只提供环境,你能长成什么,由种子的基因决定。
如果把碳9的教育仅仅订做创业社群,那就低估了它的潜在价值。实际上,它不仅是一所免费的社会大学,而且其教育方式是对中国教育体系的一次挑战。碳9教育之道,服务自己的周遭。着重参与感塑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学习者本人,而非老师。
碳9的成功在于它的规则:冯新通过规则设置,让领袖身份掩藏,把舞台拱手相让于碳粉,死守大逻辑和强主线的同时,把玩法的演绎与迭代,和盘交给了每期的36位学员,碳9信奉”输出者为大”,一个人的中心地位不是由其位置头衔决定的,而是输出频次和质量,再牛叉的权威,也要面对众人的审视,背后的民主风味,淋漓尽致。必须用规则让每个参与者都赋予势能。碳9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此,这就是规则的魅力!
对于冯新来说,传统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 传统教育做的事情,一是学生的分层,二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三是社会结构的划分,四是财富的分配。学习成绩的正态分布、马太效应、学生的分层,对应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人类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和财富分配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人类社会游戏规则最本质的东西。建立在认为人可以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的人性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都有惰性。
传统教育体系的成功之处,是吸引力系统和压力系统的设计,这套设计最直接的结果,非常高的学习完成率和非常低的退学率。而这一切离不开被动式的,为完成而接受的方式,也是此章节前文中,北大易冰洁讲的,大学里5%的知识储存量。
而碳9 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动手、实践、讨论、教授他人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可以到50%-90%;主动学习的本质是用“输出”强制带动“吸收引内化”。“输出”的方式,可以是做读书笔记、小组讨论或PK、上台演讲分享、动手实践、或者教授他人。如果你没完成“吸收内化”,你就不可能实现“输出”。
冯新认为:真正的教育革命并不是互联网教育本身,而是基于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领域对教育方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上的真正变革,技术并不是根本的。可能一百年以后人类不再使用“教育”这个词了,只有学习本身还存在。
为何“教育已死,学习永生”?
对于教育的解释,更具体些,也就是学校的定义。对于碳9创始人冯新的评述,笔者在乔治.科若斯的《创新者的思维方式》的一书中, 找到了答案。
- 学校里我们被消费,而学习中我们去创造;
- 学校里我们完成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而学习中我们寻求激情与兴趣;
- 学校里我们尊重规矩,而学习中我们打破常规;
- 学校里我们定时听课,而学习中我们随时随地获取知识;
- 学校里老师从上至下的传授,而学习中身边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老师;
- 学校里给你知识,而学习中我们把一切知识去链接;
- 学校里学习循序渐进,而学习中的知识获取会随机、非线性进程;
- 学校里我们在表层思考, 而学习中我们在苦思冥想中打开认知边界。
为了求知, 在永生的学习中,我们会谦卑的承认:
“对不起,我还没有明白。”
“对不起,这个内容我不懂。”
对的,当你走出学校不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了,而是发现了更多自己还不知晓的知识时,这不仅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更重要的是,【学习】成为永生!
本文节选于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名校之路 - 30年中美教育全景观察 》首次披露美国留学中的陷阱与误区:手稿文字内容。
为何只95%的中国学生不适合奥数?(附最棒华裔数学老师精彩演讲)
近期发表内容
北美清华校友发言:读书时不知晓校训,校训第二点今天哪里去了?
欢迎投稿, 邮箱地址: studyusa88@yahoo.com
系列栏目 持续推出
【美国大学、高中信息汇总系列】
【陈屹视线】 美国教育30年心经
【世界名校之路-公益分享系列】
【特邀名家谈教育系列】
【父母手记365系列】
【名校人的反思系列】
【留学印记360系列】
【留美求职系列】
............
【留美学子】的 读者文摘
第 945 期 原创精选 篇篇出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长按【留美学子】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