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飞舞的时代,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在混沌地带摸索前进。
身处“迷局”之中,往往因为无法看清全貌而陷入死循环,而想要挣脱,往往需要“破局思维”。
所谓破局,需要提升认知,用认知打破“旧系统”,引入“新维度”。
一、困在死循环,唯有破局
1.死循环
所谓“死循环”,是指那些让人陷入“不断循环”的怪圈,且无法破圈的事。
你想找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摆脱低效忙碌的状态,但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学习。
你想通过创业赚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没有第一桶金你根本创不了业。
你想进到一个房间,但钥匙就在房间里,想要拿钥匙就得先进去。
而在我们身边贫穷和忙碌最为典型:穷人越穷,忙人越忙。
2019年经济学领域的诺奖得主班纳吉和迪弗洛在《贫穷的本质》中提到:在摩洛哥的一个偏远山村,一个叫欧查·姆巴克的人告诉作者,如果他觉得一家人都吃不饱的话,电视机仍然比食物更重要。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得到的发现之一是,穷人担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他们只能关注眼前的生活,无法为长远目标做计划,从而陷入贫穷的死循环。
越穷,决策就越侧重于当下生存,剥夺了他们诸多能力,使穷人进一步陷入贫穷状态。
越忙,就越迫使我们专注于眼前急切的事情,越没时间思考计划,就会进一步陷入忙碌之中。
时间和精力,成为了一种稀缺品。
而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大脑的注意力。而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
这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恶性循环,把你死死的困住,动弹不得,唯有破局,方可再次前行。
所谓局,就是系统。
破局,就是打破现有系统,引入新的系统,进入更大的系统。
忙到没有时间学习?可以通过扩展学习方式,比如:与牛人交流、利用通勤时间听音频课程、阅读他人的读书笔记等方式。
没有第一桶金创不了业?可以找PE/VC。
钥匙落在了房间,但你要进去,可以找开锁公司,可以换智能锁。
然而,大多数人只是不愿意改变,而非看不清困局所在。
所以你需要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
我刚大学毕业时,听了我爸的话,贷款买了套房子,虽然从现在看那房子涨得还不错,价格已经翻了一番了。但在当时,买完后我就立马后悔了。
有人会说你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还真不是。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工资少得可怜,而这份工资,又要让我在北京生活,又要还房贷,这日子得有多苦?
所以当时我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的局里,买房是为了投资,增值后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房贷的压力让我不敢再轻易选择了,我被房贷绑架了。虽然那时我并不清楚自己陷入到了一个局,但隐隐有一种感觉,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要想办法把自己捞出来。
适当的压力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会促使你思考。
当时我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是换岗位。我最开始是做技术,但那并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所以我向公司申请了内部换岗,去做了运营,从最基础的运营专员做起,做到运营经理,最后做到运营总监。
另外一件事就是学习,除了学习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外,我还学习了产品、新媒体、管理等等的知识,而正是那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互联网有了一个更大更深的认知,也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一个方向,后来我转行去做了教育。
这就是我曾经经历的一个局,以及破局的过程,虽然现在看的很明白,那就是一个局,但在当时就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局,有时候会“当局者迷”,所以要有终身破局的准备。
2.破局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革,另一种是革命。
改革是接入新的链条,循序渐进的改变。
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负向循环时,你要想办法让自己培养一个可以破解局面的好习惯。比如学习,锻炼等等。从这个局撕出一个口子,接上一个好习惯,渐渐形成正向循环。
改革的做法相对温和,因为变化并没有那么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真要做到也是件极其难的事。
因为改革的初始阶段往往是反直觉的,刚开始时,情况会越来越糟。你本来就忙,还要花时间学习,那就会更加忙,而学习又是长期才能看到效果的事。因为看不到效果,很多人干脆就放弃了,结果就是再次陷入到死循环中。
改革最大的陷阱在于把时间周期看得太短,很多事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往往是相悖的,但人对短期感受更敏感,长期可能会坚持不下去。
关于长周期,我很喜欢杰夫·贝佐斯的经营观:
所有只能产生短期利润的项目都不重要,无论现在赚多少钱;
能够产生长期现金流的项目最重要,无论现在亏多少钱。
说完了改革,再说革命。
革命是踩刹车,直接对着死循环喊停,做这种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从小被要求运行各种各样的指令,上小学,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停不下来。
所以你如果哪天停下来了,想自己编写程序,但你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你怎么不动了,然后把你远远地甩在后面。
一旦决定改变,即使内心笃定,也依然会很痛苦。
尽管成长很痛苦,但不成长更痛苦。
二、学会升维思考,别让努力白费
1.毁灭你,与你何干
《三体》里面有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
举个例子,两个同班同学,在2010年大学毕业,一个加入腾讯,一个加入报社。
做个猜想。
8年后,去腾讯的同学已年薪百万,并且满街猎头都在挖他。投资人也在挖他,只要出来创业就给钱。而去报社的同学,因为报社没落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产业都没了,一切都需要重来。
你应该听说过这句话——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去报社的那位就被降维打击了,而他在2010年选择的时候,是看不到他所在的局的。
这里并不是说两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差异,也不是说他们跟随的领导有问题。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湖畔大学的曾鸣教授提过一个概念——点、线、面、体,说的是一个系统层级的依附关系。想象一个长方体,你会发现:点必须依附在线上,线必须依附在面上,面必须依附在体上。
那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你在一个公司做得再好,结果公司倒闭了,比如柯达。
一个公司做得再好,结果整个行业被颠覆了,比如功能型手机。
一个行业做得再好,结果行业依附的经济体没落了,比如欧洲的某些国家。
这就叫,毁灭你,与你何干。这个世界正在加速变化,如果努力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没用的。
所以我们在做选择时,不要仅仅只盯在点这个层面,更要看到这个点背后的线面体。
但我们仍会面对一个巨大的陷阱:恐惧。
举个例子,有的人在一个没啥前途的公司岗位上待着不辞职不转行,在一段没有爱的关系里呆着受折磨,而不离开。
是对方对TA好,有承诺吗?并不是。
而是对方抓住了TA的恐惧,把TA捆的死死的,动弹不得。
TA恐惧辞职后找不到好的工作,恐惧生活突然没了保障,恐惧不被人爱,恐惧被别人说三道四。
其实恐惧这种情绪,每个人都会有,而且经常会有,那该怎么处理恐惧的情绪呢?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权当参考。
在我自己做选择时,我会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事的最坏结果是什么?这个最坏的结果我能接受吗?每次当我问完这个问题后,我就发现,内心的恐惧和最坏的结果,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人越恐惧时,就越渴望确定性的稳定。
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进而失去很多的机会,唯有直面恐惧,才能掌控人生。
三、你的认知,决定你的人生
1.人生是一场认知迭代的游戏
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的开篇指出: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在和边界玩。
而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
高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高手看问题,关注的是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的是事情背后的系统层级。
所以高手能看到更大的局。
2.自我设限不如主动突破
电影《楚门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叫克里斯托弗的导演,他制造了一档纪实性肥皂剧,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这档剧24小时不间断地直播一个叫做楚门的年轻人的一举一动。最关键的是,楚门并不知情。
楚门从小就被送到了一个叫做桃源岛的小城,这座小城就是导演的“摄影棚”,里面的一切都是布置好的。
楚门在这座小城里慢慢长大,而这座小城里的其他所有人,注意是所有人,包括楚门的父母、妻子、同事等,都是这档剧的演员,也就是说,他们在和楚门演一出真人剧,但只有楚门自己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这座小城布满了无数的摄像头。
后来楚门渐渐察觉到了不对劲,想要走出桃源岛,历经种种困难,最后冲破了被导演一手控制的局,逃出了那个虚拟的世界。
桃源岛是导演给楚门设的局,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在我们自己的认知里,你是不是,既是那个导演,也是楚门本身呢?
而《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由于被误判杀妻,困在监狱,最后“逃出生天”,他破这个局用了整整20年。
所有的限制都是自我限制,真正的自由是随时随地都拥有说“不”的权利。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易地限制你,除非你自己同意。
总有些人,他们一辈子注定要活到极限,一辈子都扩大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他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忙碌着为自己活,不断突破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局。
相关阅读: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