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文回顾
端午节只能“安康”不能“快乐”?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历经千年传承至今。
在棹影斡波、鼓声劈浪中举行龙舟赛,品尝软糯可口的香粽,门上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生动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寄情言志、阐述思想,就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重要论述。一起学习↓
吃粽子、赛龙舟、放纸鸢
佩香囊、悬艾草……
一片粽叶,一把艾草,一句诗词
裹入了古人的缕缕情思
这些与端午有关的知识
你知道多少?
2024年天河冼村龙舟采青
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
每到端午节,该说“快乐”还是“安康”总能引发很多讨论。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其实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他引用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驳斥道,这有什么不能快乐的。乐观和开朗,也是这个节日的应有之义,无须太拘泥。
端午除了吃粽子、挂菖蒲这类习俗,还有拔河、龙舟、斗百草等习俗,从诗词还有图画里,都能看到端午这天一片快乐祥和的氛围。
端午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说法众多
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
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端午习俗
吃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
一说是为了防止
鱼虾噬咬屈原遗体
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
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
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
食用粽子
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
吃粽子是广州人过端午节的必备环节
戴香囊
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
为了清香、驱虫、避瘟
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
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
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
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通九窍、防瘟病
老年人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
和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
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
青年人则是一般佩戴着
恋人早早做好的精致香囊
采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
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
都不可冒犯
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
意欲驱散妖魔,保卫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
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
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可驱蚊蝇,净化空气
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
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
赛龙舟
屈原含恨投江
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由此赛龙舟也成为
端午最传统的习俗之一
点击下图
一起来看看
广州人“飙船”硬控端午
天河区第三届“深涌杯”龙舟赛比赛现场
编辑 | 青年君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共青团中央、中国教育报、广州白云发布、广州广播电视台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编辑 | 青年君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共青团中央、中国教育报、广州白云发布、广州广播电视台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点亮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