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4万!全国第一!广州是怎么做到的?

广州日报 广州青年
2024-10-30

近日

各地陆续披露最新统计公报

中国2023年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正式揭晓

广州以约164万的在校大学生总量

继续占据榜首



走在广州街头

平均每11人中

就可能会有一位在校大学生

一线城市的人才储备

与供给能力可见一斑


华南师范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现场。图源:晚安华师


那么

广州稳坐“全国大学生第一城”的密码是什么?

如何能将这些人才流量转化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


164万
广州成为“全国大学生第一城”



《202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广州在学研究生17.29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46.86万人,在校大学生合计164.15万人,位居全国第一。这让广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大学生第一城”。


此处所说的“在校大学生”,包含在学研究生和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


《202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还显示,2023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882.70万人。这也意味着,广州大约每11个人中,就有一位在校大学生。



广州为什么对青年学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是什么让广州脱颖而出

坐上“全国大学生第一城”的宝座?

广州身为华南教育重镇的地位是如何夯实的?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不含港澳台)。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数量超过100所的省份有江苏(168所)、河南(168所)、广东(162所)、山东(156所)、四川(137所)、湖南(137所)、湖北(132所)、河北(128所)、安徽(121所)、辽宁(114所)、浙江(109所)、江西(108所)。广东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从城市来看,北京拥有的高校数量最多,达92所。广州紧随其后,高校数量达84所。


可以说,高校数量众多,让广州可以每年源源不断地吸引天南海北的年轻学子。


中山大学


对高等教育的建设,广州从来都是“大手笔”。


  • 近百年前,广州在五山规划建起了最早的“大学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在此“开枝散叶”;


位于五山路与广园路交界处的国立中山大学牌坊。


  • 20年前(2004年),广州又在番禺小谷围岛建起一座崭新的大学城,并迎来首批高校进驻;


  • 10年前,广州大学城二期又在小谷围岛对面建起来,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分别进驻;


  • 此后,钟落潭高教园区建成,9所高校实现组团发展;


  • 今年,位于广州增城的广州科技教育城将实现所建职业院校全面入驻,这里将打造出一处南方职教的“高地”,一个“大国工匠”的摇篮。


俯瞰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科教城校区。


在“家门口”

就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


不仅高校数量多,广州的高校还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办学实力。




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已建校超过百年;

中山大学今年即将迎来百年华诞;

华南农业大学也将迎来建校115周年。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


在广州地区,目前,有7所“双一流”高校,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这些“双一流”高校在全国拥有极高的号召力,每年都吸引着全国的优秀学子。



华南师范大学


与此同时,广州地区高校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0个。


近年来,通过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群建设、“冲补强”提升计划及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州市属高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2021年,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成功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高校。2022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纳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广州医科大学


在开放办学领域,广州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22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并开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成立的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目前,港科大(广州)二期正在推进,从长远目标看,二期建成后,港科大(广州)将容纳超过12000名师生。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除了港科大(广州),近年来,广州在发展高等教育方面,还新建或筹建了多所高校(校区)。


2023年7月,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全面交付。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将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先行示范区、广州高等教育的新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F3教学楼。


此外,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等高校也正在筹建。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也在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和规模。



正是因为高校数量多、办学实力雄厚,广东学子不用出省,就可以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教育。


再加上广东的经济地位能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许多广东学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都优先选择留粤,而来高校林立的广州求学,自然成为这些学子的首选。


高职教育办学实力走强

职业本科再添“即战力”


植根丰沃的产业土壤,广州的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广州现有“双高计划”建设高校9所,位居全国第二。《2023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东部地区50所人才培养、服务贡献、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中,广州分别有4所、9所、4所,数量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充分彰显了自身的办学实力。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近几年,广州的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完善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中高职贯通、专本协同培养、自主招生、现代学徒制等,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升学发展路径,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横向融通。


吸引力不断增强的结果是,招生“入口”人气不俗。近三年的录取数据表明,优质院校的报考热度稳定在高位,大量专业在夏季高考中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控制线。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本科的设立更打破了职业教育的“天花板”,标志着我国“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纵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确立,毕业生在考公、考编等方面和普通本科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并大量进入制造类及相关产业领域,为缓解实体经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做出积极贡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类毕业生项目开发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较快适应岗位需求,是助力企业发展的“即战力”。


最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成功设立备受关注,加上全国首批试点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已有2所职业本科,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


同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成功设立“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三所学校的首批本科专业都与广州新一轮重点产业发展密切挂钩,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学科专业设置

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


在读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同时,对于如何留住人才,广州一直在思考。


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的学生。


“破题”的关键抓手,是真正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确保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为此,广州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大力加强交叉学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输送高层次人才。


202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广东共有39所高校新增了88个备案本科专业,2所高校共新增4个审批本科专业,共计新增92个本科专业。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地区高校占比过半。


如中山大学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专业;华南农业大学新增了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

广州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专业;

广东工业大学新增了新能源汽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增了密码科学与技术、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等。



在新增的4个审批本科专业中,华南理工大学新增了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智能海洋装备专业,这两个专业均为2024年批准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也成为国内首个申请设置该专业的高校。


作为当前热门、前沿交叉学科专业的典型代表,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智能海洋装备专业采用“631”(高考成绩占60%、学校考核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方式,设置在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的广州国际校区。两个专业今年开始招生,据学校反馈,相关新增本科招生专业受到考生热切关注。


实际上,近年来,广州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点,健全高校学科专业体系,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总的来说,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开设先进材料、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等交叉学科专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人才。广州大学招生专业中理工科专业占比由2016年的45%提高到2023年的55.3%。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高等职业院校则按照“专业围着需求转”的思路,持续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匹配程度。


权威数据显示,近三年,广州支持相关职业院校增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兴专业118个,撤并商务英语、会计事务、市场营销、财富管理等112个专业。优化之后,院校专业基本全面对接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其中对接制造业的专业占比达到45.3%。


专家建议:构建更友好、优美、

适宜的人才生态环境


稳坐“全国大学生第一城”

广州如何将高层次高素质人才

转变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


招聘会现场吸引了不少毕业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广州市新型智库基地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罗明忠教授认为,要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广州必须下功夫构建更友好、优美、适宜的人才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友好”主要指创业就业方面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败;

“优美”是指面向人才的办事简便高效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舒服惬意;

“适宜”是指“人岗匹配”,让人感觉到有希望、有预期。




编辑 | 青年君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广州日报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点亮,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州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