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术分享】历史城区保护的整体性策略
鞠德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
一是注重“形之整合”,要针对不同保存状况的历史城区合理优化高度形态。各个名城的历史城区保存状况差异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景观、视觉、容量等因素的分析,整合破碎的历史城区三维空间形态。二是注重“骨之延续”,需要对历史城区的格局、街巷肌理进行延续和强化。历史城区的这些结构性要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凸显历史城区整体性特征的重要载体,保存较好的需要延续强化,破碎消失的要尽可能结合城市更新进行挖掘修补。三是注重“风之传承”,要对其风貌特征和历史层积特征进行识别,凸显特色和多元性。对历史城区风貌问题要辩证来看,不同规模、不同风貌本底的历史城区,其风貌控制策略要因地制宜,避免走向一味强调风貌风格统一而忽视多样性和现代性,也要避免片面强调历史城区的复杂性忽视对传统风貌特色的管控和彰显,要平衡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四是注重“脉之关联”,凸显历史城区的文脉环境,既要加强历史城区与其历史环境的延续和修补,凸显传统城市营建的整体性特征,也要注意加强历史城区内各类建筑遗存和公共空间的系统连接,强化各类空间系统的关联性。五是注重“意之重构”,要延续传统城市营建智慧和美学特征,凸显中国历史城市的文化韵味和意境特征。中国传统城市注重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强调空间和意境的统一,有诗意和画意的融合,历史城区的保护传承工作也要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建设”提升到营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空间意蕴重构上来。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2023年第1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
历史文化街区街巷更新转向街区更新的实施方法探索——以北京市东直门内大街为例
以人为本 共同缔造
利物浦:从海上商城到欧洲文化之都(点击标题阅读)
回本溯源 务实规划——玉树灾后重建德宁格统规自建区“1655”模式探索与实践
历史城区如何破境重圆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注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