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这位身在武汉的复旦教师来说, 战“疫”就是坚持奋斗在教学一线

复旦大学 2021-09-24

《度假区开发与管理》、《旅游地产与度假区管理》《邮轮产业与服务管理》……在这个特殊的学期,复旦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通过在线课堂,实现了足不出户而在学科知识中的“云”遨游。


而承担这几门课程授课工作的旅游学系教师王莎,此时仍在武汉。“身在武汉,但还能坚持工作,就是最大的幸运。”对王莎来说,她的战“疫”就是持续奋斗在教学一线。在坚持上好课的过程中,她尽力融师生互动入“云”上平台,以双向答疑促教学相长。



计划被打乱?

即使一波三折,也要坚持上好课


“尽管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和存有去年教学资料的U盘,但家中网络不稳定,也无法查看办公室里的书籍,这些确实成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1月17日,王莎从上海坐高铁回家乡武汉过年,突发的疫情、武汉的封锁,打乱了她的教学计划。


王莎明白,这些困难并不是让课程质量“缩水”的理由她和助教一起,连着热点查找图书馆资源,最大程度“喂饱”课程的知识体系。“《邮轮产业与服务管理》这门课在讲到国际主要邮轮航线时,尽管PPT中有概述,但是每条航线的详细信息都在办公室的教材里,所以必须通过网络检索来逐条确定航线的信息。”这让王莎的备课时间延长为原来的两倍。


初次录制视频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没有录屏经验,跟着学校的操作指南,王莎和系里其他老师共同摸索录屏实践,第一次将近1小时的录屏结束后,却忘记了保存。这让王莎“吸取了教训”,在之后的视频录制中格外注意。


考虑到线上听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吸收知识的效率,王莎采用分段录制的方法,将知识点“打包”成更容易记忆的集合。


“邮轮母港是邮轮出发和返程并进行后勤补充和维修的固定地点,也是游客的集散地。邮轮母港的效益包括刺激本地消费、赚取外汇收入、促进港口城市人员就业、提升港口服务管理水平、提升港口城市国际形象。”在讲解邮轮港口的课程中,她将原本40分钟的录制按照知识点重组,用20分钟讲解邮轮港口的分类以及国外主要邮轮港口的发展,再用20分钟录国内邮轮港口的发展以及邮轮港口竞争力。


在摸索自己的网络教学同时,王莎还需要辅导一年级的儿子上网课。两代人的网课同时进行,遇到无法“错峰”的时段,王莎便将使用电脑、开网页、登录腾讯会议的操作步骤写在纸上给儿子示范。


疫情之初,王莎的心态经历过了一段睁眼就盯着“手机新闻里的疫情数据”的紧张时期。随着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本地病例下降清零,王莎逐渐缓和了心态。领导、同事们发来的关心短信更给她温暖,学生的理解更令她感动。旅游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王海昕说:“在武汉的老师在艰难隔离的同时还要备课,从她身上看到了同心协力,武汉必胜的决心。”


不能面对面?

实时共享,双向答疑,

打通知识吸收“最后一公里”


“我认为,一个优质分时度假项目的开发条件要围绕‘资’,发展维度要环绕‘住’。”“我认为,区位和竞争条件是优质项目的根基。”……每周五下午的《度假区开发与管理》课程腾讯会议中,热烈的讨论持续进行。


王莎的授课桌



同学们利用共享屏幕进行讨论和分享


“培养学习自主性”是王莎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课堂转战网络,她便将录屏视频提前三天上传超星网盘,供同学们预先学习;课上主攻答疑和文献梳理,用师生互动打通知识吸收的“最后一公里”。


屏幕共享,方便汇报。对于有行业实习经验的研究生而言,王莎希望扩大互动,以直播共享的汇报模式来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而针对专业理论入门的本科生,王莎认为,在注重核心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应该把理论讲解和逻辑阐释的主体转换成学生。


“浮动的度假中心”“移动的微型城镇”“无目的地的度假目的地”……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现代邮轮的主要特点,王莎列举自己拍摄的停泊在上海吴淞口的“海洋量子号”邮轮照片,结合亲身经历进行课堂讲解,“它不仅拥有包括定期和不定期停泊大型邮轮的码头,还具有配套设施齐全、相关产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课上,立刻就有同学在微信群里深究细节,提出“上海吴淞口和北外滩一港两地的产业布局是否会针对不同的市场错位竞争”的疑惑。这让王莎感受到,“本科生的讨论比线下更活跃了。”




《邮轮经营管理》课程上的师生互动


“线下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但是线上互动让我更能拿出勇气来回答问题。”在韩国留学生孙一灵看来,口头表达稍纵即逝,而在线上留下文字讨论的形式给留学生提供了课后“反刍”知识点的机会,这让他更注重“细节”。“我会反复回顾同学们的解答,再对比老师的答案。”


在王莎看来,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的社会科学,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需要持续学习的精神。学生的集思广益和问题都成为她获得“补给”的来源。


在《度假区开发与管理》课程中,王莎和学生一起讨论“浙江莫干山地区乡村旅游项目的‘点状供地’政策”。从学生提出政策更新,到师生共同探索来龙去脉以及推广情况,“同学一下点醒了我”,王莎认为这种“再学习、找答案”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


同样感受到课堂卷入度提升的还有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干丛祉:“研究生课程人数较少,师生之间点对点的提问能够让每个人的疑问都能够直接得到回应。”


点对点不仅体现在师生间,也体现在同学之间。科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需要不断和英文文献打交道,分块精读材料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感受。让干丛祉印象深刻的是,在《度假区开发与管理》的课堂交流中,老师要求大家以开发者的身份去整理影响分时度假项目开发的因素。“单纯整理开发维度不难,但面对同学的提问,需要注重数据的来源与科学性。以前回答问题有点‘拍脑袋’的感觉,交流却要求你去思考切实操作的可行性。


“武汉如今已经按下重启键,希望早点回到学校,和老师在课堂上见面。”干丛祉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相关阅读

科研攻关课程教学两不误,新冠前沿成果走进医学生课堂

跨时区、全外语的“云”课程怎样上?两位复旦外教来支招

在线教学“签收”十五天, 来看看复旦师生的“买家秀”吧!

当复旦这门“硬核”物理课来到线上

“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复旦同学迎接来自武汉前线的特殊一课!

提升网课互动体验!来看复旦人气教师熊浩是怎么做的!

把板书搬到线上!为了上好在线课程,这位复旦教授很用心!

院士写万字导言,强大授课阵容在线教你走向数学应用的第一步

这一次,他在前线为复旦同学讲解传染病学


文       字


马纯琪


编       辑


卞凯玥


▼更多复旦新闻,敬请留意复旦大学官方网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