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99%数字货币是世纪骗局!香车、美女、名人背书是行骗标配!
反传销网9月2日讯:最近比特币、数字货币火爆的一塌糊涂。据说,很多购买数字货币的少则翻几倍,多则一年翻300倍。而比特币这几年翻了几百万倍。巨大的赚钱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希望一夜暴富。
有人说,货币本质是信用,而数字货币的本质是有多少人相信。这群相信的人不断的炒买炒卖,吸引更多的新人进入,在不与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挂钩的情况下凭空上涨。也有一些传销组织打着数字货币发财的旗号进行传销诈骗。比如,西安利用虚拟网络货币搞传销半年非法获利8000万、五行币则诈骗了20亿元。
无论是数字货币,还是借数字货币搞传销诈骗,还是E租宝式的非法集资诈骗,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类似的。在此,也提醒那些想着一夜暴富的人们不要被贪婪冲昏头脑,不要被数字货币的高大上所迷惑,回头是岸。
假如你投入1元,一个月后变成10元,你没啥感觉。假如你投入10万元,一个月后变成了100万元,估计你整个人都会疯掉。你会如同中了彩票一般的兴奋和疯狂,你会见人便说自己一个月赚了90万,你会邀请其他人也参与进来和你一起发财。
这就是“欲望效应”!这种效应就如同老光棍突然面前出现一位赤身裸体,貌美如花的妙龄少女搔首弄姿,这时候即使告诉老光棍爽一把的后果是坐牢10年,估计他也无法忍住诱惑。
在币圈,数字货币的从业者在一些微信群,以及线下路演的时候,不会详细去谈他的项目,主要谈的是“投资翻倍”,比如,一个月后保证你翻5倍。而案例必然是比特币翻了多少万倍、某某数字货币翻了1000倍、某人投资某数字货币赚了几千万……
五行币,对外宣传是“投入5000元,一年赚400万,三至五年就能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西安虚拟货币传销则宣传购买“网络矿机”,网络矿机可以自动产生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会翻数倍,从而发财致富。
E租宝在央视、东方卫视等诸多电视台大肆宣传,其做融资租赁债权转让项目,年收益9.0%到14.2%之间不等。
在这些巨大的赚钱效应刺激下,再加上普通民众对数字货币、比特币、互联网金融的无知,认为这是投资赚钱的好机会。于是,完全把风险抛在脑后,管你是啥币,管你是啥项目,我要的是赚钱!可很多人并不清楚,天上从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在馅饼的背后必然是陷阱。
香车、美女、名人背书是行骗的标配
各位读者在遇到开着豪车、穿着奢侈品、戴着劳力士、拿着LV的人与你交谈的时候,你什么心情?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表达出对此人的羡慕、尊重,认为此人富有,同时有权有势。
由于诈骗分子十分了解民众对财富、权利的羡慕嫉妒恨,因此就充分利用民众的这一心理。在数字货币发行中,有媒体报道,一位号称是“比特币之父”的李笑来,发行一款数字货币,却未提供任何白皮书、商业计划书,竟然轻松募资上亿美元。
为何这么多人疯狂的去为李笑来发行的数字货币投资?一方面是暴利的预期刺激,另一方面则是李笑来给自己打上“比特币之父”的称呼,同时在罗辑思维的“得到”平台上传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秘籍。
这意味着,李笑来有“得到平台”“罗辑思维”作背书。而他又说自己是“亿万富豪”,更让想一夜暴富者趋之若鹜。
这种利用财富、知名平台做背书的方式在E租宝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据警方披露,E租宝曾买断全国所有LV、爱马仕店的奢侈品,所有员工穿着和使用奢侈品,以彰显公司实力。(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同时,E租宝甚至找来号称是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的杨晨背书,在央视、东方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投放广告。而在许多类似互联网金融、P2P的诈骗案中,郎咸平、宋鸿兵等知名人士也被重金受邀做背书。
E租宝员工的工资少则月10多万,多则100万元/月,一个月发放工资就数亿元。由于这些钱都是骗来的,因此他们在挥霍的时候根本毫不吝惜。同时,雇佣了数十名超级美女,甚至三线明星,这些美女也是为了给投资者吃定心丸。而这也同样是为了享乐挥霍,还可以彰显公司财力雄厚,实力强大。
在西安虚拟网络货币传销案中,传销组织者同样是使用价值20万的Vertu手机、开着价值数百万的“豹子座”玛莎拉蒂、办公室两米长的浴缸里养着珍贵的珊瑚虫、租用在十分豪华的办公楼上……
在五行币诈骗案中,诈骗分子则组织的微信群中,每天发100万元的红包用于宣传,同时也是为了显示公司有钱,资金实力强大。而且还以月薪3万元雇佣了500名“光头美女助理”, 2个月发了1020万元的工资,这些光头美女主要是“装门面”。
全球各地出台政策监管数字货币,泡沫破灭一文不值
E租宝、五行币、网络挖矿机……这些新型诈骗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得益于2个方面:
首先,10亿网民,可骗的实在太多了。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数从2006年的3亿增长到如今10亿。这些新增网民里可能是你隔壁的大爷大妈,卖菜的大姐……太多初级网民对高利息诱惑、发财梦、一夜暴富梦毫无抵抗力,对金钱、财富、权利有着天然的崇拜。
所以大家看到,在“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上,那些教人“走向财富自由”的课程总是最多人喜欢。虽然结果是你付款购买他的课程帮他通向了财富自由,留下的只是你满脑子的鸡汤,但是还是不乏听众。
这群人是数字货币、传销、互联网金融诈骗的参与者,制造者,可能也会沦为受害者。(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其次,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社交网络造就的信息孤岛。比特币、区块链、P2P、互联网金融、挖矿机……这些高大上的科技术语,让大量普通网民以为自己抓到了宝贝。让自己和VC、天使投资人一样有了利用极少的钱参与重大科技项目投资的机会。
而微信群这种社交网络又造就了“信息孤岛”,因为在社群中独立的个人都会失去思考能力,会跟着社群领袖的思考而思考,变成一个个木偶,任人玩弄。面对数字货币疯狂的现状,全球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纷纷行动起来,要求严查:
美国证监会(SEC)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警告市场参与者:即便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虚拟组织发起的要约或销售仍受到联邦证券法律的管辖,并称这同时适用于“ICO”和“Token Sales”(代币销售)。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如果数字代币构成“证券与期货法案(第289章)(SFA)”中监管的产品,那么这种数字代币在新加坡的发售或发行将受金融管理局的监管。
日本内阁会议也于今年3月末通过《关于虚拟货币交换业者的内阁府令》,于4月1日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事虚拟货币买卖和虚拟货币间交换业务的公司,需要在政府登录申请,在申请时需要提供3年内的收支预想、公司结构等各种信息。
中国央行也已经对比特币做过相应表态(指出比特币不具备货币属性),预计央行、证监会还会有进一步的监管措施出台。
一旦监管大棒出台,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ICO(数字货币交易)将瞬间冰封,疯涨300倍、上千倍的数字货币泡沫将被刺破变得一文不值。
《福布斯》杂志评价,数字货币的狂热潮就是,聪明人躺着挣贪婪傻瓜们的钱。ICO项目已经过了郁金香泡沫阶段,即使愚蠢的投机者们最终被踢出局,但许多明智的、早期的入场者已经变得非常富有。而这一历史也正在重演。
相关阅读:将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刻不容缓
最近,虚拟货币的ICO开始火了,币久网、币众筹、立方投、ICOAGE、ICO365平台生意火爆,甚至比资本市场的IPO更胜一筹。同时,大量与ICO无关的项目都一窝蜂涌向市场,鱼龙混杂,将社会民众吹得眼花缭乱,更将无数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投资者引入快速发财的恶梦之中。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4年里,ICO融资复合增长率达到547%。今年上半年,国内的ICO规模也已已逾26亿人民币,ICO平台逾50家,国内参与ICO的人数达到200万人。
所谓ICO,也称首次公开募币,其以比特币为募集对象,项目负责人通过向不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加密代币,为所谓的项目进行融资。随着美容、社交、白酒、竞技等“奇葩”项目的进入,导致了ICO项目的蛮荒生长,作为虚拟货币代表的比特币也迎来飙涨。
目前ICO由于尚缺乏监管制度和监管主管部门,已暴露了大量金融风险隐患:一是以区块链创新幌子欺骗广大投资者,达到非法融资圈钱之邪恶目的;二是由于缺乏正规审批渠道,没有严格把关,致使目前市场上大多数ICO项目不靠谱;三是价格被人为操纵如同“过山车”,既造就了一夜暴涨的造富神话,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场,同时也面临着暴跌、损失惨重等风险,扭曲了ICO本来面目和发展初衷。
显然,根据当前ICO90%是蓄意骗钱、剩下10%中又有90%是伪需求的现实,尤其ICO滋生加剧行业泡沫、扰乱金融秩序、侵蚀民众财富等各种社会危险,必须出重拳予以打击。因而,将ICO纳入正式金融监管已到了刻不容缓地步。同时,按照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的要求,ICO应毫无疑问地纳入有效金融监管范围。
对ICO监管,笔者认为不妨从四方面着手:
首先,明确法理定性,尽快将ICO行为进行准确法律界定。对ICO的企业进行登记式管理、对ICO募集的代币进行公开透明的托管管理,项目发起方、代币流通平台、第三方宣传机构,对项目真实性需要加强考察,增加投资者风险教育,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为了不抑制金融创新,也可参考英国、新加坡推行的金融科技沙盒监管系统,将创新和风险间的矛盾最小化;
其次,筑牢监管基石,抓好ICO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产托管、项目真实、合格投资等内容真实性审核关,防止虚假项目ICO等骗人圈钱把戏的进一步恶性化和膨胀化。因为这些内容是监管机构了解和监控高风险金融业务的有效方法,能够让项目更透明,更能有效约束投机资金和控制投资风险;
再次,突出解决监管难点,尽快明确监管主管机关,结束无人监管的局面。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等职能部门应及时沟通,消除由谁主管监管的无谓争论,在没有明确监管主管部门之前,可进行联合监管,因为它不仅涉及我国法定货币,也属代币有价证券范围,更有可能涉及到非法集资;
最后,各级政府开动宣传,让全体民众提高金融防范意识,自觉隔断与骗人圈钱ICO的联系,铲除ICO滋生的社会土壤,让非法圈钱的ICO无处遁形。
可喜的是,近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已组织ICO专门座谈会,这件事在业内解读为“标志性事件”,预计ICO纳入有效金融监管已为时不远。
文章来源:综合防骗大数据,磐石之心,特此鸣谢!
编辑校对:弘毅、任重
转载声明: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联系我们
电话:0794-4287069 0794-4229901 0794-4229902 QQ:1079427722 1079427733 1079428877 1079428866 微信:18677314625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抚州东站附近 官网:www.fcx114.com 邮箱:lingyun331800@126.com总编辑: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