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是西安某大学的在校女大学生,在一次偶然相遇后,与校友李某互生爱慕,进而成为男女朋友。
在双方确立了恋爱关系一段时间后,去年11月,张某发现男友有在网上进行投资的习惯,且收益较为可观,心生羡慕。
李某见状,便提出可以指导她进行投资,张某接受。
随后,李某便指导张某在网上一个数字货币投资平台上注册了账号并绑定了银行卡。李某操作张某的账号,为张某购买了9888个DC币(一种电子货币的名称),后用DC币为张某置换了OTC币(即比特币)。
今年2月2日,张某再次根据男友的示意,支付了2万余元购买DC币,但该笔交易后来在张某的账户中并未有购买DC币的记录。
3月,张某发现自己账户中均没有上述两次的交易记录,心中疑虑,找到男友讨要说法。李某表示,他确实已经替张某购买了DC币,至于为什么不存在交易记录,他并不知情。
两人为此争执不休,一对恋人就此分道扬镳……
6月6日,张某起诉至未央法院,要求李某赔偿其3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近日,未央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从性质上看,DC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资和交易DC币这种不合法物的行为虽系个人自由,但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张某委托李某购买DC币,双方形成委托关系。但张某委托李某投资和交易DC币的行为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张某与李某之间的委托行为应属无效,所造成的后果应当由张某自行承担。
李某虽操作了原告的账户,但购买DC币的款项系张某自行支付,张某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李某将上述款项据为己有,故其主张李某赔偿投资本金3万余元及利息的诉讼请求,依法不予支持。
宣判后,被告李某表示,投资平台不仅将张某购买DC币的两笔款项据为己有,还将其朋友账户中价值40万元的DC币冻结并转走,其投资款也无法收回,并表示今后再不会相信所谓的高息回报,警惕虚拟货币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