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 | 多少成年人仍是患“自然缺失症”的孩子?
无论是刚过去的“世界地球日”,还是今天的“世界读书日”,都是自然之友“自然说”读书会想和大家分享的纪念日。
2018年年底,自然之友推出“自然说”读书会,期待通过优质的自然读物与书评,展示更多与自然有关的知识、故事和思考;期待通过阅读,推动人们重建与自然的联结。
一年多来,读书会和国内几十家出版机构建立了联系,分享了近百本优秀的自然图书,聚拢了一批优秀的撰稿人,让我们欣喜的是,也获得了许多伙伴们的喜欢和认可。
当然,阅读不能替代真实地触摸自然。疫情之后线下活动暂停的情况下,“自然说”读书会发起了“我是自然观察家”活动,鼓励大家从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认识自然、与自然联结。
一再提及人与自然的联结,这很重要性吗?或许了解“自然缺失症”概念的伙伴心有戚戚。这是美国专栏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概念,这本非常经典的图书引入中国后,为很多伙伴开展自然教育、自然体验活动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这本书和自然之友也有渊源,它由自然之友组织翻译,由自然之友理事杨东平先生为该书中文版作序。借“世界读书日“契机,我们分享这篇序言。尽管文字写于大约10年前,但文中谈论的很多话题,包括杨东平先生的这句话,今天依然不过时:
“一个从小对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的人,长大之后会怎么关心地球环境和人类命运呢?”
关于儿童与自然的疏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的。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类渐渐远离了山川、森林、溪流和原野,成为穴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动物。这种令人担忧的异化,今天正在加速。
我最早受到触动,是大约二十年前,读到三毛的《塑料儿童》。说她在台湾邀几个孩子去看海,以使他们领略自然之美。孰料他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游戏机,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说这就是海啊,我们回去吧,六点半动画片要开始了!
一直以为欧美国家的情况会好些,因为他们更为崇尚体育和户外运动,城市生活与自然的联系也更密切一些。理查德·洛夫的这本《林间最后的小孩》打破了我的想象。事实上,“去自然化”的生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正如许多人的评价,这本书是具有开创性的、振聋发聩的。作者透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历程,揭示了正变得日益强大的导致儿童与自然疏离的新因素:空调、电视、动画片、电子产品、治安状况……以及网络。一个孩子坦率地说: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只有屋里才有电源插座。
儿童与自然的脱离有一些直接的后果。新一代人不再关注“青草和红的白的牵牛花,红的白的三叶草,鹟鸟的歌声,以及三月的羔羊和母猪的一窝淡红色的小崽,母马的小驹,母牛的黄犊……”它会造成感官的逐渐退化,造成例如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病态。间接地,它则损害着儿童的道德、审美和智力成长。一个从小对生命和自然失去敏感的人,长大之后会怎么关心地球环境和人类命运呢?
早在卢梭的《爱弥尔》、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就揭示了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质。这本被誉为可以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相媲美的书,并未止于一味的担忧和警示,沿着卢梭和梭罗向自然学习的方向,作者为救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重新建立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成为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包括种植和园艺之类让孩子亲近自然的传统方式,更多地带孩子走进自然,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野外垂钓和野外动物观赏,等等。
这一变革的主题得到教育学理论的新支持。加德纳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在起初提出的7个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之外,又补充了第8个智能“自然探索”或“博物学家”智能。这是指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务,能了解各种事务的细微差别,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
恢复儿童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更具根本性地,是改变城市与自然的隔绝状况,改变将城市与自然对立、所谓“自然在远方”的空间规划。《林间最后的小孩》打开了一个新的疆域,它关于建设“野生化的城市”的主张,使此书超越了对家长和教师的指导,而成为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绿色指南。
与一般意义的“生态城市”有所不同,它更强调对本真的自然环境、自然形态的保留和兼容。例如通过计划用地、建筑设计以及公共教育将城区中的一些空间转化为野生生物栖息地、基因多样化的自然走廊。芝加哥市不仅保护野外空地,并且重视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林荫道、河流狼道以及其它自然地貌,扩大城市已有的公共用地。“景观都市主义”强调将空地的利用放在首位,而非建筑形态;提倡不确定性,改变一成不变的建筑模式,以唤起自然周期性自我修复能力。
关键在于,这并非是一种“生态乌托邦”,例如,已经在西欧国家迅速发展的“绿色都市主义”。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市,绿色从市中心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原始森林,城区则致力于“为儿童玩耍和居民社交提供一个野生的、绿色的、机动车禁行的场所”。瑞典的哥德堡市周边有60个农场,有的对公众开放,居民们可以自采浆果和蔬菜;有的是供儿童游玩嬉戏的农场;还有作为残疾人专用的骑术训练场。新建居民区中心,还可见小片的牧场、牲畜和农场建筑……
《林间最后的小孩》告示我们,人与自然的危机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而新文明的曙光和坐标也已清晰可见。在这一人类文明转型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地位十分独特,而且举足轻重。作为自然之友的一员,我们亲历了早期参与野外活动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成为生态和环境领域的大学生;也目睹着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和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与自然的彻底决裂,他们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物种:都市中与世隔绝的“宅男宅女”。
作为一个21世纪的自然之友、自然之子,他理想的状态是生存在大自然和互联网之中,成为一个保持自然属性的地球村村民。也就是说,网络应当是我们更密切地走进社会、走进自然的桥梁和纽带,而不是封闭和屏蔽。我们需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归真返朴,正本清源;需要不断地走进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和植物;需要使城市更加自然和野性盎然;需要重温这样的至理名言:
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
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作者:【 美】理查德·洛夫
翻译:自然之友/译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
互动话题
关于“自然缺失症”
以及重建人与自然的联结
你可能有很多观察和思考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荐读 | 父母和孩子,请彼此守护对自然的惊奇之心
荐读 | 那些伤害自然的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荐读 | 他写下这份武汉植物笔记,帮我们追寻错过的春天森林日书单 | 更多的森林一定意味更好的生态吗?荐读 | 植树节,一起“云种树”“云吸植物”“云读自然好书”
荐读 | 蛇、蝾螈、蜥蜴……接纳不美的它们,才是人与自然平等荐读 | 他的雪山护林经历,是部人类对滇金丝猴的认识史荐读 | 生命不只有生的绚烂希望,也不只有死的凋零悲伤荐读 | 7年尝试,120平米土地,50余种收获,我们的同事生活在自然日记里
欣赏“我是自然观察家”作品,请点击⬇️
春天被他们打开了17次,你来+1吗
这一次,我们邀您分享爱和希望
爱和希望,是什么模样?
那些伤害自然的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我是自然观察家”活动说明
未来一段时间的自然观察活动形式是这样的:
1,我们组建了自然观察社群,会在社群内发起自然观察活动,作品将会在微信公众号推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在微信后台留下联系方式,小编会邀请您进群。
2,每月会在微信公众号荐读栏目推出1—2次面向公众的自然观察活动(主要考虑到不想进自然观察社群但想参与活动的伙伴),欢迎大家参与。
3,日常接受投稿。可以是各种形式、各种主题的自然观察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介绍身边的自然观察达人;
分享自然观察中的趣事和经验;
对某一主题的深入观察(花草虫鱼鸟兽、房前屋后、公园社区皆可);
团体(一个班级、一个社区等)就一个主题(可以是跟自己学习工作结合紧密的)的观察活动;
更多题材、形式可参考这几期的作品,所有作品都是范例。
4,投稿邮箱:media@fonchina.org
投稿二维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