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 草原退化鼠兔“背锅”:毒死它们就能解决问题?
⭐️星标一下自然之友,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最新动态
写在前面
时间过得真快,优秀的30位玲珑计划二期伙伴已经完成了8门气候变化课程、2次线上社群活动以及线上项目计划分享会,总计33学时的学习,第一阶段顺利通关!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玲珑伙伴们基于8门气候变化基础知识课程,结合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思考,提交了两次作业。他们用丰富且有趣的形式进行创作、碰撞思维火花的同时,也与玲珑计划社群产生了更多的联结。
本月起,自然之友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更新“玲珑计划伙伴专栏”,将来自第二期玲珑伙伴作业中突出的创意、脚踏实地的调研与具有代表意义的观察分析呈现给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希望激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让行动者带动行动者。
作者:李婧婷、杨青、双龙、毛竹(玲珑计划第二期伙伴)
封面图绘图:高毓林
编辑整理:狸花猫
2022年6月17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草原荒漠化是目前我国北方温带草原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且一旦遭受破坏,恢复十分困难。
因气候变化导致干旱荒漠化的草原
鼠兔是生活在草原的常见物种,乍看起来像兔子又像老鼠,圆滚滚的萌态十足。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萌物却因为挖洞翻土和繁殖能力惊人,草原上到处都有它留下的洞穴,还喜欢啃食草叶、草根,使得草原地区形成大面积寸草不生的贫瘠区域,被认为是破坏植被生长、加速水土流失、造成草原退化的“罪魁祸首”。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鼠兔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导致草原荒漠化加重的元凶
草原因何严重退化?
就内蒙古来说,从自治区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草原资源状况还是较为理想的,仅个别放牧过重的地方出现退化现象(王明玖,许志信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志·草原志】)。此后为了经济发展,人类对草原重利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导致草原严重退化:
1、“畜增草减”:50年代后,为改善牧区人民生活,自治政府规定了发展畜牧业经济的总方针。1947年-1957年,自治区年末牲畜总量从851.8万头(只)增长至1809.9万头(只),畜均草场面积下降。
2、“游牧到定牧”:牧民放牧范围逐渐划定,定牧模式开始养成,牧民长期定居草场的载畜压力必然增大。例如察右后旗属半农半牧区,1949-1960年,全旗牲畜数量从169951个羊单位猛增至544409个羊单位,畜均草场面积从18.89亩下降至5.93亩。牲畜数量的发展超过草地资源承受能力,天然牧草没有充分的繁殖生长的机会。(察哈尔右翼后旗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察哈尔右翼后旗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007年版,第426页)
3、“以农养牧”: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内蒙古经历大量开荒种粮的热潮。1958-1976年间,全区共开垦206.7万公顷草场,草原面积直接减少,加上垦草种田、采集药材、挖草坯垒墙、伐灌木烧火等行为导致草原生态退化,风蚀沙化日趋严重。(王明玖,许志信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志·草原志】)
在几大人为因素的背景下,本来就脆弱不堪的草原生态更是迎来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全球性气候变化,特别是由于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极端性的加剧,干旱地区愈发干旱。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气象资料显示,1953-1960年间,这片草原年降雨量为309毫米,而2006年仅为147毫米;1953-1960年年平均气温为0.1℃,而2000-2005年年平均气温升到2.6℃。干旱与高温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加之人类的破坏性活动,使草原承载力严重下降。
1981-2009年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气温变化
1981-2009年呼伦贝尔草原地区降水变化
图源:《Variation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Hulun Buir Grassland during 1981-2009》
鼠兔成患,然而它却是“大冤种”
而鼠兔不但不是草原退化的罪魁祸首,相反,它是草原生生不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1、 鼠兔是草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它以家庭为单位生活,一雄一雌通过一个夏季的繁殖数量可达十几只。在一公顷100个鼠兔洞穴容量下,鼠兔可以作为该领域内狼、狐狸、猞猁、狗獾、猛禽等掠食野生动物在草原的主要食物来源。
2、 鼠兔是大型捕食者冬季食源的补充:草原在冬天的时候有非常多的野生生物找不到食源,如野狼群等在饥饿的情况下就可能冒险袭击人类豢养的羊群,而不冬眠的鼠兔就成为了冬天许多大型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稳定了高原上生态的平衡与物种的多样性。
3、 鼠兔洞穴可作为多种野生动物避风的港湾:栖息在草原上的鸟类和爬行类野生动物可以依赖于鼠兔的洞穴应对恶劣的天气和天敌袭击。鼠兔洞穴里,那些借宿的动物们排泄的粪便,又是促进草原植物生长的好肥料。而粪便里未能消化的种子,又得以持续传播和扩散。
4、 对土壤有益:鼠兔在挖洞的时候会大量松软土壤,而这对于植物的萌发与生长是相当有利的;其次,高原鼠兔挖洞筑窝的行为,本身也利于改善水源、巩固土壤,能够有效地降低雨水对土壤的侵蚀。
但因为天敌的丧失,鼠兔开始理所当然得过度繁殖。同时,相比繁茂的草原,鼠兔更喜欢植被覆盖度低的环境繁殖,以更方便地警觉天敌。由于草地退化,植被盖度降低,为鼠兔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导致鼠兔数量迅猛增长。在草地好的地方,鼠兔不会与家畜竞争食物,且种群数量受到控制;相反,在草地状况差的地方,鼠兔密度高,但也有利于控制草原植物数量。由于过度放牧,使得植被的高度、覆盖度下降,毒杂草比例增加,而这恰恰是鼠兔最喜欢的生长环境。有研究显示,越是在重度、次重度的放牧区,鼠害越严重。
呼伦贝尔地区捕食者的死亡
原本平衡状态下鼠兔所创造的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贡献,在天敌消失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变化下成为了威胁。如密度过高的鼠洞造成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使优良牧草的生长减少等。所以,鼠兔种群增加是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的标志,而非起因。
人为下毒可以解决问题?
传统的灭鼠运动采用人工投放毒药的方法,起初使用磷化锌和氟乙酸钠,后改用C型肉毒素。灭鼠药被发放到村上,再分发给牧民,挨个投放到鼠兔的洞穴里。但多处的现实结果表明,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明显改善草场退化的问题,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后果。究其原因,鼠兔这样食物链低端的动物,如果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就会相应地大量繁殖,弥补死亡的个体数量。无差别的投药行为在灭杀鼠兔的同时,有可能杀死其他动物,包括鼠兔的天敌。如此以来,鼠兔一方面加大繁殖量,另一方面它的天敌又在减少,形成恶性循环,鼠兔灭而不亡,且大量杀死了以鼠兔为食的其他濒危野生动物。
大量鼠药投放到操场,希望解决鼠害问题
应对鼠兔害应该对症下药。只有恢复草原原有食物链,恢复原有掠食者威胁及健康的草原植被系统,用生态的方法才能真正控制住鼠兔灾害。
▶ 筑巢引兽以制鼠,通过修复生物链,重新构建草原生态平衡
案例一:
玛多县人工建造的“暗堡式野生动物洞穴”,坚固隐蔽,保温防雨雪,比天然巢穴的生存环境更为优越。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管委会在小半年的监控中发现,藏狐、猞猁、狗獾等野生动物来此并非是“走亲戚”,而是真真切切地回“老家”定居。而对于藏狐、狗獾这类不爱自己筑巢,喜欢“拿来主义”的野生动物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对通过“筑巢引兽以制鼠”重新构建草原生态平衡来说,曾一度断开的生态链实现了“重连”。
以300公顷至500公顷的区域为一个单位设置“暗堡式野生动物洞穴”,在一公顷100个鼠兔洞穴容量下,完全满足藏狐、猞猁、狗獾、猛禽等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而鼠兔的数量和繁殖速度都能控制在草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
案例二:
三江源20处人工招鹰架引来以鼠兔、兔子为主食的猛禽青睐,现在的草原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竖起一根孤零零的“电线杆”,上面没有电线。这是为鹰和猎隼提供歇脚点的“鹰架”。效果立竿见影,鹰隼多了,鼠兔的数量也逐渐降了下来。
▶ 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并行模式,恢复草原生态
案例:
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探索出“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牧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加工为主、牧户种植为辅、东西联动、农牧结合的草产业格局。同时,通过加大草原生态补偿力度,设置4万个草原生态管护员、积极吸纳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持续增加群众收入,三江源地区生态管护员年收入达到21600元,实现了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多赢。
草原生物链本该丰富而平衡
草原荒漠化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生态问题,解决问题也需要站在系统性的角度思考。只有恢复、建立健康而强韧的草原生态链体系,人与自然万物才能真正实现和谐共处。
他有390多个野生动物“宝宝”,巡护呼伦湖里程绕地球三圈。
玲珑计划伙伴专栏(持续更新中)
相关阅读
30/200:“玲珑计划”第二期来啦!有料的ta们已上线(上)
30/200:“玲珑计划”第二期来啦!有料的ta们已上线(下)
玲珑计划线下共修营回顾 | 每一个 行动都有意义!关注气候变化的ta们终于见面啦
合作伙伴
特别致谢
感谢北京险峰公益基金会和自然之友月捐人对本项目的支持和对公民气候行动的大力支持。
动动手指 点亮星标★
I want a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