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做事的人遭遇说事的人 当感动、参与和质疑并存 ——“完美的爱”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前行

沈群 中美企业峰会 2020-10-25

我的文章——《年届六十,我为什么做出这个人生的选择?》实际上是我对公众社会的一个宣言。此文发出后,我的生活沸腾了。我真正感觉到什么叫“一石激起千层浪”。

 

首先,我收获了无数感动,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回复和留言——有老朋友表明捐钱参与的,有陌生人向我索要银行账号的,有直言自己出不起钱但执意要出力的,有立刻找我登记在退休后来做志愿者的……

 

我从没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感受这么多幸福!我开始领悟——做这个事业首先不是对外界能够怎样,而是一个自我升华的过程。

 

当然,在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中,还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美国家庭收养中国弃婴的故事,有文字的,照片的,视频的……



这一切我都得回复。这就让我充分理解“主持一个事业”与“参与一个事业”的根本不同。“参与”你只需要做一定捐献即可,而“主持”则需要你随时随刻对人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出反馈和决策,需要你投入这么多这么多的时间,需要你对这个事业全面负责。

 

你负的这个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责,而是由很多美国相关法律约束的责。尤其当你的非盈利基金会运营起来,你可以合法地向公众筹募捐款并能使捐赠者的这部分收入免税时,你就更加承担了法律责任。如果你对捐款处理不当,你就可能罪责难逃。而追究你罪责的不是别人,就是令很多人不寒而栗的美国税务局。

 

但我知道这责任与幸福相连。没有责任你就不会有那份由责任带来的幸福。

 

除了要负责外,你还要付出。这付出除了金钱外还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

 

通过与国际中国儿童收养协会(Chinese Children Adoption International )的交流,我已经与一批收养中国残疾弃婴的美国家庭取得了直接的联系。我也了解到他们除了经济支持以外更多的需求——如他们希望这些孩子可以从小学习中文,希望这些孩子懂得更多中国文化……

 

于是我觉得原有仅仅是捐钱的计划需要极大地扩充。我希望把那些愿意出力且有相应经验的人组成一支志愿者大军,开通网上对这些孩子的直接教学,让这些已经成为美国公民的中国孩子足不出户上网就能免费地学到中国语言与文化。让这一支十万大军能够在未来中英文都通,中美文化都懂,让他们成为中美关系的友好使者推动着两国的交往,让他们形成一支特殊的力量甚至维护国际和平。因此这项事业不仅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对我真是一个没有料到的挑战。因为我在中美两地还都经营着公司,本来每天就忙得不可开交;而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里里外外都需要日常地操心。

 

于是,我只能对原已是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重新做出取舍。我被逼着重新定义什么对我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

 

我意识到在这种全新的取舍中我又开始了成长。如果说人生永远都在成长,那么在这个阶段我所领悟的人生真谛就是一旦你开始奉献和付出,你就立刻会变得不再那么患得患失——这是一个多么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领悟!

 

当然,在众多的反馈中除了感动和参与外我也收到了不少质疑——“你为什么要做此事?”“你值不值得做此事?”“你能不能够做好此事?”还有,“你做这事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其实这些问题我早在那篇“宣言”中都已解释清楚。但是他们不信,他们认定这其中一定有别的原因。

 

但我还是感谢这来自多方的质疑者,不管你们出于什么用心,是你们的质疑让我对这个已经深思熟虑的问题进行再度的思考。而我相信越多的思考才会使我的脚步越发坚定。

 

就这样,我瞬间用手机微信划分出朋友圈的两极。我重新定义什么叫“朋友”。我得以决定什么人是在我接下来的人生中值得花时间相处的。

 

之前我真没想到我会获得一个这么好的试金石——一个微信把我的“宣言”粘贴过去,从对方的反应中立见三观。

 

我手机中有七千个微信好友,就是江湖上称作“亲”的那种。我从小就被教育——“亲不亲,阶级分”。现在才知这话是真理!一个微信就给同“阶级”的人定了位,一个微信就辨出谁是真亲。

 

我有七百多个微信群,平时看着很多群中一堆人在争论着虚无缥缈的事情,然后还能看着他们为芝麻大点的事争论不休乃至吵架骂街。这回可好,当我把这公益事业放进群中征求意见时,群里立刻哑雀无声。

 

不过我不怯质疑也不惧冷漠,因为在我这个年纪,做事已不再是为了给谁看的,更不是为了赢得什么,我只需要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我也从不期待大家统一思想,那个集体同喊一个口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集体愚民的状态才可能产生无数个体发自内心的一致。真正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会是千差万别。每个生命都有道理按照自己已有的营养素和荷尔蒙去生长和发育,且很多的时候不同的理念也并无对错之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对不认同我的人我也不会有任何歧视和敌意,我只需手指轻轻一动,把他们从我的社交圈中剔除而已——我的生命一路走来已过于喧嚣,我早已到了要做减法的时候。只有让世界的嘈杂潮水般退去,我才能进入真正的内心宁静。

 

我知道我也不是中美两国政府,与人相处我不需要“求同存异”和“管控分歧”。因为在我身边与我没有分歧的人我还都相处不过来。

 

事实上,我觉得对于质疑我的人根本不需要就事论事地一一给他们答疑。当他们一个一个地提出问题时,我更愿意告诉他们的是自“宣言”发出后的几周时间我这里已经做过的事——

 

(慈爱基金会注册文件)

首先,我们的公益机构已经在美注册完成。英文就叫“A Perfect Love”(一种完美的爱)。这是我非常满意的名字。因为这些弃婴与生俱来就带有残疾,而他们出生不久又失去了世间亲人的爱。但他们却重新获得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爱。正是这份爱使得她们在距家乡万里之外获得新生。并且塑造着她们一生的成长和成功。这难道不是一种完美的爱?

 

正如一个被美国家庭收养的弃婴与中国生母多年后通过跨洋视频相见的情景——当这位中国生母痛哭流涕地说:“我对不起你”时,已经在美国长大成人的青春女子只是平静地用英语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句:“It is a good thing ”(这是件好事)。 

(慈爱基金会logo)

同时,我们基金会的logo已设计完成。这是由北大经济系已经成为设计大师的李民主动请缨义务完成的。这个设计得到了我们团队参与工作的全体人员的交口称赞。——一对象征父母的符号拉着一个孩子在旋转起舞,三人一起形成一张笑脸。红、黄、蓝三个世界基本的颜色每种代表着一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个体。

 

第三,这个中文名翻译为“慈爱基金会”的董事会成立了。所有成员全都义务工作不拿工资,他们只为此事付出,而同时得到的是符合自己理念的快乐和幸福。

 

第四,慈爱基金会的顾问委员会成立了。这是一群有着多年公益基金会运营经验的中美人士。他们也是义务地加入到我们这个事业中,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我们的事业扬帆起程,同时也为我这个公益事业的新兵保驾护航。


(美国明石基金)

第五,基金的运营管理协议达成了。我们筹募来的善款将由美国明石基金不收取任何费用地义务管理,并保证连年的收益。这使得慈爱基金能够像诺贝尔奖等国际大型公益基金一样年复一年地运行。从而确保每一份捐款都不再是一次性被花掉的使用。而是得以积沙成塔地汇总起来,以稳健固定收益投资保护基金的永续增长,每年只用基金经营产出的钱捐出。这会使得我们“完美的爱”得以地久天长。

 

第六,这项伟大的公益事业的共同发起人还在不断地增加,鲜纬,张金翼,沈众……

 

 (慈爱基金会志愿者T恤)

第七,我们的中英文双语官网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近期即将开通。(www.aperfectlove.org)从那时起,中美两国又增加了一个民间交流的平台,日以继夜地进行跨洋的互动;从那时起,人间一个大写的“爱”字将刻进跨越种族和信仰的生命。

 

第八,那个自己有两个亲生的孩子,又陆续收养了六个中国残疾弃婴的美国家庭已经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他们一家十口将于4月27日飞抵洛杉矶,在第十届中美企业峰会的开幕式上现场接受慈爱基金会的第一次捐赠。

 

第九,我们基金会的首次新闻发布会已定在洛杉矶的希尔顿酒店进行。第一批能够赶到当地的共同发起人将在现场携手合影。

……

 


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我会欣然地与那些为此而感动、愿意参与的人携起手来。让质疑的人就停留在那里不停地质疑吧,我是一个行动者。我要赶路,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的目标还很远很远,所以我不敢停歇,我要星月兼程。

 

当然感谢上天,我会借此机会做好人生的减法,想一想今后我每时每刻都只与想交往的人交往,我们一起努力做我们认为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情,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世界!


中美企业峰会主席 沈群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