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年87部,中国电影冲向国际要靠它!

1905电影网编辑部 中国电影报道 2023-08-01

采写 | 阿K
摄影 | 杨楠 

“成功举办15届,见证87个项目进入制作、72部参与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展、44部入围A类电影节、63部影片在国内外院线上映。”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荣誉发布现场,主持人选择用这样一组数字作为开场白。


数字背后是上影节项目创投单元在过往16年来取得的成绩,通过为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项目提供孵化、融资、推介等对接服务,上影节创投已成为青年导演作品的孵化器,也是业界发现华语新人的重要平台。



即将于6月16日公映,青年导演那嘉佐的长片处女作《街娃儿》就是范例之一。该项目曾在2017年和2019年两度入选上影节创投,并于2021年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从创投出发,走向国际影展,再登陆院线大银幕,《街娃儿》走出了“理想化”的路径。


当日,导演那嘉佐也来到了荣誉揭晓的现场,讲述创投之于他的意义,“2017年因为创投认识了管虎监制,2019年拍摄完成,走了很多电影节,一直想回家看看,时光过得很快,希望我到40岁还能像拍《街娃儿》一样玩命!”



由于原定在2022年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顺延至2023年,组委会两年间共计收到679个项目申报,竞争也因此格外激烈,经过评选33个项目脱颖而出。

 
最终各项荣誉揭晓:《番薯浇米》导演叶谦新作《拜拜,拜拜》获得“制作中推荐项目”;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闲云野鹤》获得“青年导演推荐项目”;陈翠梅导演的《遥遥传》,高鸣导演、万玛才旦监制的《两个时区》则分获“创意推荐项目”和“特别推荐项目”。

#01 类型题材新颖多元

“我觉得本届创投项目多样性非常好,不是局限于某一种类型题材”这是项目创投年度推荐人,制片人陈祉希的最大感受。

 

获得“制作中推荐项目”荣誉的《拜拜,拜拜》聚焦的正是相对小众的闽南地区的“拜拜”信仰文化,并由此展现当地老年女性的生活境遇。类似题材在国内市场十分罕见,也让评委一亮,推荐语中如是写道:“题材新颖,电影语言有特色,完成度高。”

 
制片人踢替对1905电影网说,她和导演叶谦都是福建人,对影片中的故事和女性形象格外熟悉,从处女作《番薯浇米》开始,叶谦也一直在坚持类似题材的创作。

“关注老年女性,扎根闽南土壤,叶谦一直都非常坚定,别人找他做改编的项目,他都不会接,很坚定地要做自己的东西,很可贵也很难得。”

 

也正是这份执着,让导演成功打动鲍起静出演女主角,“她看完故事之后说很久没看过这么打动她的角色,令她想起了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将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思考与视听语言相结合,转化成有力量的电影故事,这正是本届创投不少优秀项目的共通之处。

 

获得“青年导演推荐项目”荣誉的《闲云野鹤》也是如此。导演艾买提·麦麦提选择用幽默的方式讲述一个熟悉的“新疆故事”,从维语台词到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都给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推荐人忻钰坤这样总结:“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是导演早期创作最好的支点。把创作的种子植根于生活,生长出来的可能是想象力很强的东西。”

 
不仅在选题上勇于聚焦小众题材,本届创投入围项目在类型多样性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青春、悬疑、体育、家庭、犯罪、喜剧、爱情、奇幻、武侠均有涉及,兼顾艺术和商业,青年创作者呈现出的热情和视野令人欣喜。

 

#02 现实题材火热 女性议题受关注
近年来,现实题材作品市场反馈火热,频频引发社会热议,并上演“以小博大”的票房佳绩。再加之其成本和拍摄难度相对较低的特点,都让现实题材成为青年创作者关注的焦点。


例如,《学区房72小时》导演陈晓鸣的新作《命运交易》就将视线投向教育和医疗这两大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并将它们以戏剧手法交织在一起。他这样阐述影片主题: “当公平公义对你不利的时候,你是否还会坚持公平正义。”

 

面对这一较富争议性的选题,陈祉希直言导演可以更加大胆,在原有剧本的基础上向前“刺痛”一步,更加直接地戳中观众和社会的“痛点”。

 
与《命运交易》的温暖基调有所不同,青年导演杨果敏自编自导的《从今往后》在展现“脑瘫儿”家庭特殊的父子关系时,希望保持残酷又真实的“狠劲儿”,“用残忍的方式逼迫真实的感情迸发。”

 

三位评委在肯定了剧本的质量和力度的同时,也从市场的角度指出,当下观众更想看到身处困境中的主人公如何积极地面对生活,迎接挑战的故事,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的主动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观众更希望电影在感同身受的同时,能带给它一些希望和勇气,这也让温暖现实主义成为当下市场比较偏好的类型”陈祉希说。




在众多现实主义作品之中,女性题材的增加也是显著趋势,例如,《夜奔》讲述三代女性的境遇与选择,《语文的滋味》聚焦90后少女的成长体验,《这周五的游乐场》将单亲全职妈妈的压力摆上台面等等。

 
当《同桌妈妈》的导演和编剧陈媚宇带着7岁的女儿亮相公开陈述现场,很快便吸引了评委和嘉宾的注意。而她的作品也改编自个人的亲身经历,“我怀孕5个月参加高考,9个月时到大学入学报到,《同桌妈妈》讲述的正是女大学生带着孩子上大学的故事。”

 
在陈媚宇看来,谈到“早孕妈妈”,很多观众不可避免地会有猎奇心理,而她塑造的女主角正是要打破观众的刻板印象:她能与学校据理力争上学的权力,面对前夫争夺抚养权大胆应诉,勇于撕开伤口向公众讲述自己的故事,“第一大关键词就是生猛,她一点都不苦情,反而很乐观勇敢。”


在陈媚宇陈述的过程中,制片人陈祉希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直言真实而特殊的故事情感是这一项目最大的优势,使其兼具话题性和市场空间。

 

“她已经获得了一个天然的好选题,接下来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文本,在特殊的故事之下找寻普世性,母女情感要能够让观众共情。”


 

的确,无论是《同桌妈妈》,还是以上几部女性题材项目都在从不同维度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内心世界,几位评委也提醒创作者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演员的选择都至关重要,将成为观众能否代入并共情的关键所在。

#03 艺术或商业待抉择
 
“你想拍电影完成个人表达,还是想让观众买票进电影院去看,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目标。”评委乌尔善的一句话引发现场思考。

在他看来,艺术还是商业,个人表达还是面向市场,这是前期阶段就需要确定的方向,也是很多创作者没有思考清楚的问题。

 

乌尔善解释道:“新导演的项目,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两边都要,比如它是电影节展方向,就需要保持创作的原创性,电影语言的创意度,同时要保持低成本;但如果目标定位是大众市场,那就需要考量你的作品到底拥有哪些类型元素,组织得是不是成熟,是不是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预算是否能够匹配。”




《拜拜,拜拜》的制片人踢替对于这方面就有着较为清晰的定位。作为一部有着强烈作者风格的叙事片,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要走电影节展方向,在院线阶段也希望在福建、广东地区做有针对性的区域性宣发。

 

“小成本电影关键是要找到它独有的受众,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找到同根同源,有相似文化土壤的观众,能将一个区域‘打穿’就挺好,不用一口吃成大胖子。”

 
同样入选“制作中项目”的爱情片《时间旅馆》也是如此。项目总预算仅350万元,目前已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导演翟义祥说:“我希望拍一部具有美感的,成人的爱情题材电影,目前国内市场上类似的描写成年人情感的电影还比较少。对市场我一开始就有预期,所以比制片人更在意压预算的事,26天就拍完了,一直在省预算。

 
“既要看到大家在做什么,也要想清自己能做什么”这是忻钰坤对青年电影人的寄语。

他也非常羡慕当下的年轻创作者能拥有“创投”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过程中可以认识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会对自己的创作观、电影观有修正和梳理,这就是创投的意义。”


乌尔善则希望新导演们能真正在“新”字上发力,“我们不需要他完美,不需要他成熟,但希望看到新的主题,新的观点和新的电影语言,这是首要的标准,有了这个长板,其他的短板都可以慢慢补齐。”


从“新”出发,下一个冲向国际的中国故事,正在路上。

24小时大片连播       
关注1905电影网APP365天佳片有约每天24小时连播不见不散
6月16日推荐《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倩女幽魂》《钟馗伏魔》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 MORE /

告别“热门档期依赖症”!该让更多电影到周末档了
外片首映礼,“卷”回2019年!
《汶川大地震》《克什米尔公主号》将拍电影
陈可辛要用作品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干货满满!上影节开幕论坛上大佬们说了啥
系列访谈节目《北京影人》收官
未来重点档期160+部新片安排!
18部影片入围第20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
吴京要让中国功夫电影再次走向世界


更多电影资讯、独家专访、行业动态
↓↓↓   关注我们    ↓↓↓



不想错过《中国电影报道》最新内容的小伙伴们,请给我们的公众号加个星标:点击《中国电影报道》公众号—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是不是很简单?喜欢我们文章的也请点击分享、赞与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