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丨减灾?监灾!防灾减灾,离不开安全监测
点击上方“中海达讯” 点右上角“…” 选“设为星标★”
《定位》杂志秋季刊
新鲜出炉啦!
2013年6月,刚创刊不久的《定位》杂志在第三期做了专题《科学救援,测绘先行》。2019年9月,《定位》改版后、恰恰也是第三期,我们把焦点投向《减灾?监灾!——防灾减灾,离不开安全监测》。
这期策划,我们选取了卫星遥感、InSAR、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GNSS五种地信科技手段,它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从灾前预警监测,到灾后快速获取影像资料,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近年来,全国防灾减灾成效取得了显著提升,离不开科技手段的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基于卫星遥感、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无人机航测、机载激光雷达以及依托GNS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等多种新技术手段,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的防灾减灾体系。
InSAR:地表形变“体检师”
InSAR作为新兴的空间对地观测手段,正成为国内防灾减灾的一项利器。中南大学雷达遥感与影像大地测量研究室历时十余年,突破地表覆盖及水汽环境下的大气噪声改正等多个技术瓶颈,大幅提高InSAR监测地表形变的精度、可靠性和过程化应用能力,推动了InSAR在中国防灾减灾的应用。
机载激光雷达:次生地灾排查利器
要弄清楚“灾害隐患点什么时间可能发生”这一难题,能演算地灾隐患点变化趋势的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成为破题关键。制作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不仅能演算出滑坡发展变化趋势,还能推算出后续次生灾害发展路径。
无人机:防灾减灾“先锋官”
防灾减灾,无人机先行。当灾情发生后,无人机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获取灾区第一手资料,为应急指挥部门进行快速评估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GNSS:“监”守亚洲最大露天矿
从1914年开采,抚顺西露天矿已经产煤百余年,形成了13.2平方公里的超级大矿坑,因采煤引发了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威胁了周边居民的安居,所以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不容有失。
本期杂志邀请了四位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学者以及技术大咖,分享他们对行业热点和技术发展趋势独特且深刻的见解,通过分享与交流,让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奚民伟:我国海洋测绘产业将何去何从?
地图的美很多时候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这种意识性的东西,目前仍未有合理充分的科学量化手段去评测。实际上,现在对地图之美的评判过程不是在充分明确、公开的状态下进行,整个过程如同一个“黑箱”。
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已进入相对而言的成熟期,就未来的发展来说,“区域性增强系统”以及“组合导航技术”将会成为未来高精度卫星导航技术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潘国富:国际地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潘国富表示,从全球产业格局来说,中国企业一直被定位在硬件制造板块,产品形态无贵贱,如果目前我们只能做工具,就先把这些工具做好。
当前,广州进入了存量资源整合发展时期,通过盘活存量空间再利用的城市更新已成为广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战略方向。
本期的对话大咖独家专访了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院长骆建云,一起来聊聊他眼中的城市更新。
这次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城市更新信息管理平台”和“HiData数据平台”这两款新品。
1. 城市更新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城市衰退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均会面临的难题。局部或整体地改造和更新旧城环境就成为必然。都市圈推出的城市更新信息管理平台,如何让城市更新项目活起来?
2. 因为数据加载缓慢、作业流程复杂等各种棘手问题,而导致工作进度缓慢?HiData数据平台,解决数据生产的多个痛点,让你轻松提高工作效率,让调绘工作更轻松。
这一期的《走过二十年》栏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海达在上市阶段的故事。上市是中海达扬帆远航的助推器,是中海达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海达发展新篇章的开启。
在中海达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女性的作用无可替代。她们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汗水、勤劳和智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我们采访了销售和研发一线的女性,她们用行动为我们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由于篇幅的限制
其他精彩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
相信大家非常期待这期杂志
小达会将内容陆续同步到“中海达讯”
敬请关注哦~
编辑/梁漪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