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表彰!赣州这些人和单位榜上有名!

赣州发布 2020-11-04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赣州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赣州这些单位和个人获国家表彰

一起来看看

↓↓↓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十三五”期间每年组织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活动,表彰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中,我市黄小勇、袁守根和市扶贫办分获奋进奖、奉献奖和组织创新奖。他们或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带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或扶贫济困、甘于奉献,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关爱贫困群众;或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脱贫成效。







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黄小勇 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是什么召唤,让一个在深圳年入百万的老板,毅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选择在贫困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近日,带着诸多的疑问,记者走近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勇,聆听这位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的创业经历和扶贫故事,寻找其中的答案。


放弃百万年收入返乡创业


黄小勇出生在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这个偏僻小山村,他从小就渴望走出贫穷,学习非常努力。后来,他如愿考上南昌大学法学专业本科。


大学毕业后,黄小勇在石城县一家事业单位上班,拿着稳定的工资。但面对生活的拮据和家乡的贫困,他无法释怀。2006年,他毅然下海创业,来到广东东莞承包一家企业的员工食堂,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黄小勇西去云南开采钨锡矿,南下深圳创办外贸公司。历经多年打拼后,他的年纯收入突破100万元,成为朋友羡慕的对象和家乡的骄傲。


黄小勇说:“我虽然在深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坳背村是“十三五”贫困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村民收入低,这些无不牵动着他的心。


2014年,石城县全面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黄小勇没有多想,毅然返乡创业,加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中来。


黄小勇看中了家乡的山水,立志在这里治山治水治贫困。经多方筹措资金,他在坳背村及周边村流转农田和山林6000余亩,成立了江西铭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普丰果蔬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他将园区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生态改良+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目前,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已建成700亩综合果园、亲水休闲区、经济植物区和水保监测等多个功能区,被评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


不忘初心带领贫困户脱贫


创业成功的黄小勇,没有忘记自己返乡创业的初心。


2017年,黄小勇参加了该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千人铸造计划”。通过学习培训,他学到了创新创业、运营管理技能,更明白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认为,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不能做一名袖手旁观者,自己有责任帮贫困户一把。


培训结束后,黄小勇第一时间与贫困户签订了帮带协议,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当黄小勇了解到村里一些贫困残疾人有一定劳动能力,但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后,他主动在园区设置残疾人公益岗位。良溪村贫困户程南金夫妻二人均为残疾人,全家生活靠低保金维持。由于程南金60岁了,没人愿意请他做工。黄小勇得知后,邀请程南金到园区从事油茶管护,工资实行日结日清。2017年,程南金领到了6000多元工资。“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赚到这么多钱,这钱用得特别开心、特别踏实。”程南金感激地说。 


在园区,像程南金这样的贫困残疾人有12人,他们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自2017年以来,黄小勇安排136户贫困户200余人就业,通过省慈善总会“栽富树”项目帮助该村92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小勇从广西聘请专业葡萄种植技师,办起了培训班,免费为贫困户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良溪村、坳背村两个村40多户贫困户种植了葡萄,预计户均增收1900元。


乐当导师点亮创业者梦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小勇心里酝酿着一个更大的构想——通过帮扶青年创业,辐射带动更多人脱贫。


于是,黄小勇申请成为全县首批创业导师。成为创业导师后,他积极承接全县创业致富带头人现场观摩,通过经验座谈、现场交流,与有创业意向、遭遇创业困境的学员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为他们答疑解惑,点亮他们的创业梦想。


屏山镇长江村贫困户张金亮是一名80后,由于缺技术缺资金,家庭相对贫困。2017年,黄小勇安排他到园区血橙园务工,并聘请种植专家传授脐橙种植技术。在黄小勇“一对一”帮扶带动下,张金亮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2018年,张金亮承包了40亩山地种植脐橙,成立了专业种养合作社,帮带10名农户(其中4名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2万元。


短短两年间,黄小勇承接7批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观摩活动,与700多名学员分享创业经历,直接孵化创业致富带头人4名,辐射就业农户28人,其中贫困户14人,户均增收5000元。


如今,创业致富带头人黄小勇的扶贫故事,在石城县广为传颂。谈及未来,黄小勇说:“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刚刚在园区落成,我们有了一个学习交流、实践操作和跟踪指导的创业教学平台,希望能帮助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圆创业梦。”


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袁守根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老科协顾问


在信丰县安西镇中国赣南脐橙产业园,有3棵“母亲树”罩起了纱帐,搭起了平台,被重点保护了起来。这3棵“母亲树”,由“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袁守根50年前最早引进的脐橙树繁衍而来,见证了赣南脐橙的发展历程。


50年脐橙情,50年致富梦。信丰县老年科协顾问、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袁守根,退休不退志,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以梦想和余热带领群众种植脐橙,让赣南人民实现自己的“小康梦”。日前,袁守根再获殊荣,获评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发轫引种 让脐橙在赣南开花结果


赣南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处在同一条纬度线上,佛罗里达州能生产出享誉世界的“新奇士”“华盛顿”脐橙,赣南是否也可以呢?


1963年,祖籍浙江诸暨的袁守根从江西共大(江西农业大学前身)毕业后,被分配到信丰县园艺场任技术员,这个问题便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抱着试一试的想法,1970年底,袁守根从湖南邵阳引进了156株“华盛顿脐橙”苗,开始在信丰园艺场试种。试种期间,袁守根细心观察、精心侍弄,从每株脐橙树的发芽、开花、挂果到落果,他都编号详细记录,从控制夏梢、提高脐橙坐果率到山地果园套种优良绿肥,一个个难题都被他攻克。经过3年的呵护,“华盛顿脐橙”在赣南红土地上开花结果,并诞生了“赣南脐橙”。袁守根也因此被誉为“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


随后,袁守根投身赣南果业大开发和“山上再造一个新赣南”,为赣南果业大开发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规程和操作经验。赣南脐橙也从信丰县安西镇园艺场开枝散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赣州已成为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赣州市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62万亩,帮助25万户种植户、70万果农增收致富,果农年人均收入9360元。目前,赣南脐橙发展成为全国三大产业扶贫典范之一,累计带动赣南老区100万人脱贫增收。


守望橙缘 把一生奉献给脐橙事业


今年80岁的袁守根,虽然已退休19年,但他仍然爱往果园里钻,喜欢和果农们分享种植技术。他说,脐橙是他生命之根,愿把一生奉献给脐橙事业。


从县林垦局、西牛林场技术员到县园艺场技术员,从县脐橙场副场长、场长再到县农牧局副局长、县科委主任,1963年至1992年的30年间,袁守根始终奋斗在果业生产一线,他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脐橙生产事业。


2001年,袁守根从信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忙得最多的还是脐橙,指导果农生产成为家常便饭。


袁守根退休后不久,外地一果业开发公司在该县种植脐橙3000亩,想高薪聘请袁守根担任顾问。袁守根说:“做顾问可以,但不拿工资,有什么困难,尽我所能提供帮助。拿了你的工资,我就不能去帮助更多的人了!”


信丰县大阿镇果农康登明种有50亩脐橙,2013年柑桔黄龙病肆虐,而康登明的果园在袁守根的指导下种管得法,科学防控,连续多年喜获丰收。在袁守根的影响下,康登明也热心当起了周边果农的技术指导。


赣南脐橙让不少人改变了命运。依托赣南脐橙产业,赣州市大力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走出一条符合赣南山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老骥伏枥 助力做大脐橙扶贫产业


大塘埠镇长岗村果农赖道强是袁守根指导最多的贫困户果农之一,仅今年袁守根就已经去了3次,除技术指导外,还带茶叶给他。如今,赖道强建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赖道强说:“是袁老鼓励指导我种植脐橙,让我摘掉了贫困帽。”


袁守根驰而不息为脐橙事业奋斗50载,退而不休守住“赣南脐橙之根”,为做大赣南脐橙扶贫产业助力。


2011年,赣南脐橙实现大丰收,袁守根致信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


2012年,袁守根提出“做强脐橙产业,加快脐橙品种选育和改良,推进标准化、有机果园建设,支持贮藏、加工、物流设施建设”的建议,被写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赣南脐橙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和热潮。


2013年,袁守根提出防控柑桔黄龙病的三大有效措施,即种植无毒苗木、消灭木虱、挖除病树,在关键时刻为赣南脐橙产业保驾护航,赢得广大果农的赞誉。他的辛苦努力,换来了赣南脐橙的甜蜜,更换来了老百姓尤其是贫困群众生活的甜蜜。


从引种赣南脐橙到做大脐橙产业,带动脱贫攻坚,袁守根就一个希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果农掉队。


“我喜欢与果农打交道,在果园与果农交流的时候,是我最享受的时光。”袁守根说,虽然他早已退休,但趁现在身体还好,还要尽最大努力指导果农管理好果园,帮助更多的人在脐橙产业上增收致富,为做大做强赣南脐橙扶贫产业不遗余力。



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江西省赣州市扶贫办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企望,千百年来,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一代代赣南人民的夙愿。
2020年,注定将书写赣南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这一年,在赣南人民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上面写着:111.51万贫困人口高质量减贫、1023个贫困村全部顺利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高质量摘帽,赣南历史性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市扶贫办作为我市脱贫攻坚综合协调部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赣州作为革命老区,抓好脱贫攻坚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殷殷嘱托,紧盯“稳定、可持续、高质量”脱贫目标,攻坚克难,顽强奋斗,促进114.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奋力书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赣州答卷”。日前,市扶贫办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聚焦基本保障,推动政策创新  “四万块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这些台词,至今读来让人心酸不已。  为有效防止“辛苦奋斗几十年,一场大病回从前”的局面,我市筑牢健康扶贫保障“四道防线”,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城乡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市、县财政资助城乡贫困人口统一参加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让全市126.52万城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到10%左右。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升级改造医保信息系统,贫困群众凭一张IC卡,就可以在市县乡各级定点医院“一卡通”刷卡就医,实现即时集中刷卡结算。此外,针对赣南居民多油重盐、喜食腌腊制品的不良饮食习惯,通过“控油限盐”活动,向全市发放277万套控油限盐套装,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实现从治病防贫到防病治贫转变。  兜住农村住房保障安全底线。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农村保障房建设,通过“交钥匙”工程的方式,由政府统一出资,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住房存在危险的重点对象,建设一批农村保障房,直接拎包入住,兜底解决农村特困群体住房安全问题。几年来,全市共完成17371户农村保障房建设,安置对象顺利搬迁入住。开展农村老人居住危旧房专项整治,因户施策,采取与子女合住、修缮加固、拆旧建新、入住养老机构等方式,实现农村老人住房安全,促进了乡风文明。  完善教育扶贫,阻断贫穷代际传递。我市落实教育资助乡镇及校长双线负责政策,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2019年,全市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3.65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3.17亿元,有效保障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2019年累计引导社会捐资1500余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5万人。开展联控联保,保障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辍学,2019年共劝返义务教育辍学学生682人。加强医教结合,对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  聚焦长效增收,推动机制创新  想致富,要项目。我市立足赣南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率先推行“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全市产业扶贫联结贫困户25.75万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9.84%,其中直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农业等业态带动的贫困户达18.42万户;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7103人,扶贫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贫主体1.09万家。赣南脐橙成为全国产业扶贫范例,赣南蔬菜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建立就业扶贫“活稳实”机制。我市紧扣“三活三稳三实”,创新就业扶贫机制。建立外出就业活转移机制,提供岗位信息渠道活,2019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送岗进村”等活动478次;提升就业技能方式活,2019年全市开展培训2.76万人次,发放补贴2033万元;激发就业动力措施活,2019年全市共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605.4万元,发放贫困劳动力交通补贴1.6亿元。建立扶贫车间稳带贫机制,引导市场参与稳岗位,强化监督管理稳效益,制定补贴政策稳运行,全市共认定就业扶贫车间946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9241人。建立扶贫专岗实安置机制,通过一对一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4.15万人,实现多领域开发岗位实、多渠道招聘措施实、定标准管理效果实。  构建消费扶贫聚合力机制。我市动员各驻村工作队,拓展帮扶对象生产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动帮扶干部帮销扶贫产品,利用工会福利经费购买扶贫产品,全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购买滞销扶贫产品4500余万元。搭建平台做品牌,深入挖掘消费扶贫江西馆、“扶贫832”等平台潜力,结合重大节日等,借助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特色扶贫产品宣传推介。注重线下线上衔接,召开电商扶贫推进会,推动扶贫产品“触电”,全市电商销售扶贫产品11.47亿元,帮助6519名贫困人员通过电商实现创业增收。推动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销售额达8亿多元。2019年9月,全国消费扶贫观摩培训会在赣州召开。2020年9月,我市消费扶贫案例入选全国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  聚焦巩固提升,推动组织创新  我市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发现,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稳的脱贫户两类人群容易返贫致贫,极有可能成为“贫困增量”,特别是因病、因学、因灾等不可抗因素,容易导致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我市创新开发“精准防贫保险”,对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中因病、因学、因灾、因赔偿责任、因生产资料损失等五大因素致贫或返贫人员,提供每人最高20万元的防贫保障金额。至今年9月,全市各县(市、区)均已开展了防贫保险,购买保险金额2822万元,惠及135.39万人;保险理赔1147人,理赔金额544.78万元,有效防止1000余户群众滑落贫困线。 健全乡村扶贫机构,保障有人干事。在全市294个乡镇(街道)设立扶贫工作站,全市共安排乡镇扶贫专干978名。全市设立村级扶贫工作室3411个,实现有扶贫任务的乡镇(街道)、村(居)扶贫工作站和工作室的全覆盖。在所有建制村设立“三个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党小组长),给予一定报酬,调动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  创新拓宽扶贫资金渠道,保障有钱干事。近年来,市县财政每年按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的比例安排资金统筹用于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788.78亿元用于扶贫事业。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扶贫资金,创新“产业扶贫信贷通”等扶贫金融产品,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亿元风险缓释金,按1:8的比例撬动合作银行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小额贷款187.69亿元,惠及贫困户33万人次、市场经营主体5105家。  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8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全省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组织全市4.7万多名机关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着力提高群众感恩意识和脱贫动能。实施乡风文明行动,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屋场议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加强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赌博致贫等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贫困户不良思想惩戒“黑名单”,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不赡养老人等现象加大道德谴责和依法惩处力度,传递扶贫不扶懒的强烈信号。  开展相对贫困监测帮扶,促进稳定脱贫。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措施,对摸排出的1.65万脱贫监测对象和1.51万贫困边缘人口,从扶持产业就业发展、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强化教育政策资助、购买精准防贫保险、深化志智双扶、强化社会帮扶等七个方面制定含金量较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聚焦相对贫困致贫主因,“缺什么补什么”,有效防止致贫返贫。  功夫不负奋进人。“瑞金市廖奶奶咸鸭蛋案例”“龙南杨村镇车田村脱贫车间案例”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2016年以来,全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网络扶贫、互联网+社会扶贫等现场会先后在赣州召开,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做法。市扶贫办分别于2016年10月、2019年6月被评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告别贫困,走向小康
一幅幅气象万千的高质量脱贫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一个经济繁荣、生态秀美文明开放、创新实干、攻坚向前的赣州英姿勃发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 客家新闻网综合

编辑:赖睿  校对:熊小勤编审:谢东宸


推荐阅读

国家卫健委工作组急赴青岛!赣州人近期需做这几件事!

手机欠费超3个月要上征信?赣州这类人或先体验!

最新!赣州这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

紧急提醒!大国点名,没你不行!赣州人注意,人口普查入户摸底今日开始定了!中国(赣州)第七届家博会10月25日开幕赣州市“百里滨江绿廊”编制方案出炉!里程碑!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揭牌!刚确定!赣南脐橙11月10日开摘!这个赣州人,第7次破世界纪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