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冬奥健儿风姿的“雪山”,早已被他征服!
听说以前不看奥运会的人
今年也看了北京冬奥会
不仅仅因为
谷爱凌、苏翊鸣
霸屏的颜值与极限精神
更重要的是——
赛场上的皑皑白雪、日照金山
太美!
雪,承载了冬奥精神
雪,于画家、诗人、修行人
更有言无不尽的妙意
雪喻纯净无染
中国文人爱雪,常常创作以“雪”为主题的画作、诗词。对雪有偏爱的人,也多是有着佛教文化修养的画家,以及精通佛法与艺术的僧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然《雪图》
五代南唐僧人巨然,就是一位画雪的高手。他创作的《雪图》为我们展现了深山雪景之美:在一片皑皑白雪中,隐约可见山寺一座。雪后时分,溪桥山水间,有旅人一二,轻盈地朝着寺院与远山前行。
这幅画作今天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除了画风与构图的赏心悦目之外,还表达了禅师以雪喻心的境界。这些毫无装饰的雪,就像人心的本来面目,可以说是一方离染无垢的净界。
中国人在描写雪景之美时,常用“琉璃世界”来形容。这不禁让人想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成就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就是一处纯净如琉璃般剔透的世界。那里没有黑暗,只有光明;没有一处不发光,没有一处不通透,完全是药师佛纯净无染、悲智圆满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惠可立雪断臂
有人说国人爱雪或与禅宗的意趣有关。
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化中,雪比喻纯洁,有着感化人心的作用。在禅宗意象中,雪意味着般若智慧。
历史上极其有名的禅宗故事《二祖断臂》,就发生在雪地里。
达摩在建业与惠可初见时,惠可傲气十足,不识庐山真面目。后来经人点拨,惠可才知道达摩的祖师身份,于是追随达摩到了少林寺。达摩在嵩山五乳峰的山洞里面壁坐禅,惠可则精心照料,形影不离。
但是,达摩只顾自己打坐,完全没有搭理惠可,更别说给予修行上的教导了。于是,惠可做了一个决定:顶着鹅毛大雪站在洞外,双手合十,熬了一夜。第二天,达摩一出山洞就看见了冷得发抖的惠可。
达摩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惠可回答:“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听了达摩的教诲,惠可毫不犹豫地砍断了自己的左臂。
达摩被惠可的虔诚所打动,说道:“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于是将衣钵、法器传予惠可。
或许二祖断臂的故事存在虚构成分,但惠可为求法而敢于拿出诚意的精神劲儿,一直被世人所赞叹。当红色的血洒在皑皑白雪上,更衬托出雪所象征的纯粹、真挚与高洁。
佛陀在喜马拉雅山
雪山,自古就是人类想要征服的天险。
今天人们利用雪山开展冰雪运动,实现了健身娱乐的目的,但其背后的心理诉求仍然隐藏着某种“征服”的欲望。释迦牟尼佛成佛前也曾在雪山修行,在冰雪极限中,留下了一个无畏求法的精彩故事。
释迦牟尼佛有一世为婆罗门,他进入雪山修菩萨行。一天,帝释天为了考验婆罗门的修行功夫,幻化成罗刹,并设了一个局。
罗刹来到婆罗门修行的地方,宣说了过去佛所说的偈诵——“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正在禅修的婆罗门忽然听见山谷传来清澈悦耳的法音,欣喜不已,并要求罗刹告知后半偈。
谁料罗刹伸出獠牙,告诉婆罗门:“你这个人,太不懂事!我已经好久没有吃过东西了,我现在正是饥火燃烧,除非你让我饱食人肉!”
婆罗门求法心切,答应罗刹如果说出后半偈,便以身供养。这时罗刹说出了剩下的法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婆罗门认真听闻后,如法思维。为了使后人也能得知这一殊胜的法语,他又将四句偈诵刻在了岩壁、树干上。
然后,他爬到树上,舍身跳崖。此时,罗刹认为婆罗门通过了考验,便现出帝释身相,在半空中接住了婆罗门。帝释及所率领的天人为表达恭敬与赞叹,向婆罗门顶礼叩拜。婆罗门由此因缘超越十二劫,先于弥勒菩萨成佛。
佛教中的“雪山”,指的正是喜马拉雅山。这一四句偈后来被称为“雪山偈”。婆罗门也因雪山修行得力,被称为“雪山大士”。也许他并未爬上山顶,但却以为法忘躯、勇猛精进的精神以及无比强大的心力,征服了天人与那片冰雪之地。
因“雪”而见修行功夫的故事,还有很多。清朝虚云老和尚悲悯京城瘟疫肆虐,带领数千僧人昼夜六时诵经祈雪。当漫天大雪纷纷而至时,老和尚并没有去品雪落下的声音,也没有耽着于朝廷的嘉奖,而是悄然离去,重回钟南山,精勤办道。
当我们谈论雪时,还会想到《红楼梦》中的经典语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当贾政扶着贾母灵柩来到金陵时,天降大雪,遇见了出家的宝玉并与他拜别。宝玉与一僧一道飘然离去的背影,令许多人潸然落泪。
文人借雪抒情,写尽了离别、伤感与世事变迁;运动健儿驰骋冰雪,超越身体极限,追求向上人生;而修行人却以雪为助缘,从雪中生出妙有,生出智慧。
说说你和“雪”的故事
LEAVE A MESSAGE
编辑|巍然 图片|今日头条 新华网
美编|妙能
/
荐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