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石笋山与唐王朝
位于古时的清溪道
今天邛崃市大同乡景沟村
开凿于唐代的
邛崃石笋山摩崖造像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是邛崃石刻造像最集中
且保存较为完好的艺术作品
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颇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邛崃石笋山历史沿革
唐贞观时,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邛州(今邛崃市)属剑南道管辖,设临邛郡,至唐肃宗时,又将剑南道分为东川和西川,临邛郡归为剑南道西川管辖。
临邛郡地处岷江流域,物产资源丰富,又与周边少数民族交界,为蜀地军事要冲。临邛郡境内水陆交通顺畅,其中,清溪道是唐朝与周边各民贸易和交流的要道,少数民族纳贡觐见、唐朝节度使入南诏(今云南一带)都要从这里经过。
石笋山(现处邛崃市大同乡景沟村)便位于清溪道上,这里山势绵延,有垂直陡峭的丹霞地形拔地而起,宛如巨大的石笋,形成了开阔壮观的气势,是天然的摩崖造像环境。
唐朝西南边陲连年受到吐蕃、南诏以及羌族等部侵扰,史书中记载了这一时期剑南道西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战。
唐贞元时,西川节度使韦皋带兵两万分九路攻吐蕃,大破吐蕃于雅州(今雅安市),其中一路军队便由邛州镇南军使、御史大夫韦良金带领。唐咸通时,剑南西川节度使路岩,置定边军于邛州,练兵补籍,安靖边地,由是西山八国(羌族部落)来朝。
尤其到了中晚唐时期,南诏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支,南诏入侵,朝廷怠政,内忧外患,此时的唐王朝已无力抵御侵犯,蜀地经济文化遭遇重创,人民殒命失所。
据《新唐书》载,大和三年,南诏率部攻陷邛、戎、巂三州,入成都数十日,退兵后掳去数万青壮年和工匠艺人——“将还,乃掠子女、工技数万引而南,人惧自杀者不胜数。……南诏自是工文织,与中国埒。”胡文和认为,此次入侵,可能导致了邛崃石笋山造像中止。我们可以推算,石笋山摩崖造像工程由唐代宗至文宗时,延续60余年。
宋以后,清溪道闭塞,石笋山也逐渐被人遗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邛崃县志》重修,石笋山摩崖造像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并成为四川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石笋山与玄宗入蜀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正月,东平郡王安禄山入朝觐见,有密奏安禄山有反相,玄宗不听。
第二年末,安禄山果然起兵造反,攻陷两京,势如破竹,玄宗无奈弃京奔蜀,据《资治通鉴》记载,玄宗携官员、军队和家眷等扈从一路逃奔,途中人员逸散,太子北上,及至成都时,“从官及六军至者千三百人而已”。
安禄山占领长安后,宗庙焚毁,尺简不藏,而此时的蜀地远离战争中心,山势环抱易守难攻,据宋志磬和尚《佛祖统纪》载,玄宗在成都避难期间,为大慈寺敕书“大圣慈寺”匾额——“上皇驻跸成都,内侍高力士奏,城南市有僧英干,于广衢施粥以救贫馁,愿国运再清,克复疆土,欲于府东立寺为国崇福,上皇说御书大圣慈寺额,赐田一千亩。”画家、工匠们同时纷纷也参与了寺院壁画绘制,在大慈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唐代壁画。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玄宗入蜀开了先例,其后又有德宗、僖宗遇战时或计划奔蜀或再次奔蜀,真如明朝人于慎所说:“唐都长安,每有寇盗,辄为出奔之举,恃有蜀也。所以再奔再北而未至亡国,亦幸有蜀也”。
玄宗入蜀一年,其行迹除民间传说外并无较丰富和确凿历史记录可考,但自玄宗、僖宗后,大批文化精英相继跟随入蜀,诗人杜甫就曾因安史之乱辗转流落至浣花溪,入蜀的僧人、道士更使峨眉和青城山等地的佛道两教久盛不衰,有效推动了北方精英文化与巴蜀文化融合,促进了蜀地文化艺术和宗教发展。
石笋山造像与唐朝净土宗
净土宗始于东晋慧远,到唐时形成宗派,成为唐朝佛教八大主流宗派之一,“净土”指无数诸佛净识所转化的清净国土。
净土宗主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修行,《无量寿经》中讲到“众生信仰阿弥陀佛,同时念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即可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并描绘了极乐世界的繁华舒适——“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国,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璃为叶华果亦然,或水精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玛瑙为叶华果亦然。”
由于修炼方法简单,对理想西方极乐世界的描绘尽善尽美,净土思想深受一般民众欢迎。
唐朝国力强盛,佛教盛行,上至官僚下至普通民众,普遍具有宗教信仰,唐朝时蜀地经济富庶,这里盛产丝绸、茶叶和盐铁,贸易发达,但不同于官建摩崖,蜀地的摩崖石刻多为个体修建,如现今有捐建记录可查的广元千佛崖、绵阳西山观等,均有当地官员、宗教人士以及信众等因敬教、祈福、求往生等多种原因,捐资修建不同龛像,石笋山摩崖石刻未留下具体捐建人信息,仅存龛像中的供养人形象可推知其建造来历与前述摩崖大致相同。
在摩崖造像中,普通民众将现实世界中的期望与失望投射至理想的国土境界,往往形成了现实与理想交织的西方净土场景。
石笋山第4龛和第6龛净土变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第4龛构图复杂,分为三层,分别刻画了极乐世界、神仙聚会和化生池塘。第6龛尤为精细,阿弥陀佛端坐居中,胁侍菩萨置于两旁,其余百余造像散布其间,或侧身或招手或漫步,情态各异,场景宏大,两侧有乐伎起舞,宝殿楼阁、莲花飞天,一派繁华盛景,其后有达官贵人坐于船舫之上悠闲游历,下有船夫吃劲划船,恰似现实生活中的辛酸与压迫,繁华富贵遥不可及,恰到反映了普通人对往生极乐的愿望。
石笋山造像中的维摩诘经变
石笋山摩崖造像以常见的方形(单室)龛排列而成,龛口多以卷草纹、忍冬纹等浮雕装饰,由于四川盆地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加之无龛檐保护,739尊刻像均有不同程度损毁。造像除传统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等,多有中晚唐盛行的题材,如毗沙门天、千手千眼观音等,其中,维摩诘经变独具特色。
《维摩诘所说经》记载,维摩诘为毗耶离国的大乘居士,曾经以称病在家为由,欲令佛派遣诸比丘、菩萨来问疾,并借此机会与文殊菩萨反复论说佛法,因成此经。维摩诘认为解脱不一定要出家苦修,主要在于主观修养——“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示有妻妾采女,而常远离五欲淤泥”,这种出世即入世的哲学理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唐朝士大夫欢迎,诗人王维以“摩诘居士”自号,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都曾以维摩经入诗。
维摩诘变相题材在河西及北方十分流行,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地多见,造型巨大,工艺精良,但在蜀地摩崖造像中属少见。
石笋山摩崖造像中的维摩诘经变宽3米左右,通高不过2米,文殊菩萨承须弥座居左壁,维摩诘居屋门与文殊菩萨相向而坐,其间有比丘、乐天以及数仆及众武士散布二者周围听法,正壁中有象征毗耶离城的城门,上有祥云佛光萦绕,下有雕栏亭榭,在有限的空间中穿插了“佛国品”“弟子品”“香积佛品”等内容,情节丰富,体现了本地画师和工匠精湛的技艺及丰富的想象。
余 论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干支属丁未。这一年秋,河东、河南、淮南、浙江东西、福建等道五十五州相继犯了水灾,九月,又出现了白昼流星,天象官奏恐有万人动乱,十一月,京师发生了地震,有声如雷自东北来。
然而,与天灾相比,唐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一年,距安史之乱虽已过去五年,但长达八年的内乱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藩镇割据之势难以控制。
自从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杀节度使郭英乂后,盘踞成都多年,自称“留后”,代宗任命黄门侍郎平章事杜鸿渐为宰相兼充山、剑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求平蜀乱。
杜鸿渐其人虽为宰相,但心无大志,又无将才,孤军深陷难以自拔,因惧怕崔旰兵强马壮反惹祸端,遂向代宗上书放弃平乱,仍表崔旰为西川兵马留后。
大历二年,苦于藩镇割据的代宗面对此番情景仍然无计可施,下诏封崔旰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赐名曰“宁”,意图达到安抚目的,可想而知,收效甚微。此后,崔旰在蜀十余年,倚仗此地地险人富,屯兵强马,骄奢无度。
这一年,邛崃石笋山造像工程还在继续,今33个龛中唯余一处题记清晰可辨“石笋山菩提释迦二像龛并铭……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
本文节选自《空林佛教》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订阅《空林佛教》杂志
▼
积极参与了我们的
元宵节猜灯谜活动
我们在答对题目最多的粉丝中
顺位选取了10名粉丝
赠送精美小礼物
以下为获奖粉丝名单
@杨乐麟
@沈杰
@常想一二
@无明
@周红军
@邓邓
@小科仔
@穿鞋的袜子
@辛剑宇
@程乘
请在收到后台私信后
及时回复信息领取小礼物哟
作者|克让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编辑|梦觉
来源|《空林佛教》2022年第四期
/
荐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