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内在的觉醒之旅——我在香港乡师自然学校当老师

陈颖培 席小艾种帅小菜 2022-06-07


「耘野的线上课堂」第十期,香港自然协会第十四届大地行者、初级情意自然体验导师陈颖培同学,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香港乡师自然学校当老师的经历。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关于我在乡师自然学校当老师的经验。


带着三个问题

 

在分享之前的希望大家可以带着三个问题去思考一下:



1. 学校是什么,你对学校的定义是什么?


2. 什么是学习,你对学习的定义又是什么?


3. 在学习当中,你认为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用自然学校一首校歌的时间,给大家些思考的时间。

 


希望大家可以带着这三个问题,在我的分享中有所思考。

 

然后接下来我会用一些图片的形式展示,在乡师学校里面,一些真实的校园学习或者是师生的关系,还有学校跟家长之间的一些关系又是怎么样的。



课程设置

 

 必修课


▷ 专题课



我现在展示的这一张,是自然学校里面的一门必修课,叫做专题课。


这是专题课的一个课后练习,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就是这样的一个练习的设计会跟一般的学校的设计有什么不同吗?



▷ 数学课




这一份是数学课的一个工作纸,其实这样的一个设计会跟我们一般主流学校的一些课程设计有比较大的不同,它会把学习到的知识点跟学生的一些经历相结合,或者是他会给很多的空间,让学生与这样的一个知识点,像图型,圆形,发生一些连接。


在老师的设计里面会让学生用圆形,比如,你能用今天学到的一个图形就是圆形做一幅画吗,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发挥的比较大的空间。


 

▷ 语文课

 


这两份练习,是语文课的练习,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因为我当时是教小一的中文。

 

第一个内容是,我在教大家如何写信。

 

当时我设计的是,给“南生围”写一封信的题目。

 

南生围是香港的一片湿地资源,当时那里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大火,有出过一些新闻的报道,因为我们是自然学校,会很重视人跟自然的关系的连接。所以我当时就选择在我的课堂里面播放了这个新闻,我没想到当时我的学生,看了之后都有很强烈的一些感受,就是他们觉得很可惜,也有很多就是不开心的情绪。

 

刚好我就结合我自己当时要教的一些课程内容,就是用写信的一些方法,结合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设置了一个给“南生围”写信的题目,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写的内容。

 

第二张呢,是我在教他们学习一首诗。


当时这首诗里面有一个蜻蜓的偏旁部首的一个学习,刚好就是里面有一个自然物蜻蜓,就会想要让学生对这首诗留下更深的印象,让他们去找一些物件,然后去做一些作品,贴在上面。这是他们当时在课堂上面创作的。

 


▷ 美术课 



这几张呢,就是你们可以理解为,是美术课的老师带他们去做的一些专题学习,有一些是跟节日相关的题目。就是元宵节,大家就一起做一个狮头,圣诞节就一起就是用一些树枝,去做一个圣诞树这样。

 


▷ 视艺科


视艺科的老师,跟学生的互动是特别好的,我记得当时我们班里面有一个学生,他就特别讨厌中文课,很抗拒写字,但是他在视艺科上面表现就会特别好,因为这位老师会经常带着他去做一些专题类的东西,譬如说带他去做一个迷宫的模型啊这样,然后都是会非常尊重学生在学习上面的一些意愿和兴趣。

 


 选修课


▷ 生活闲情


我刚刚对我们自然学校里面必修课的一些内容,给大家做了一个介绍,其实自然学校里面还有一些很热门的选修课,是大家非常喜欢的。


有一个给学生特别留白的空间,自由创作的时间叫做生活闲情。在这个生活闲情时间里面,老师和学生都会放下学业,一起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一起看书,一起喝茶,也可以一起做东西吃这样。

 


以上的这些图片呢,是我们在小溪边,就是不用上课的时候,还有就是生活闲情的时间段,大家一起会做的一些事情。


简单来说,这个时间就是给学生留白的时间,给学生和老师一起去营造一个社群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温馨,自由,开心的时间吧。

 


▷ 户外学习日


除了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一些安排之外,我们每个月都会有至少一次的户外学习日,一般户外学习,我们都会选择在大自然里面学习。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看一些,我们户外学习日的一些图片。

 


在户外学习日里面呢,我们会有几个方面的一些课程,第一个就是会与自然做游戏,小朋友能够跟大自然有深度接触和体验。

 


 寒暑假体验课


这个除了针对自然学校的学生,其实也会在寒暑假里面开放给外面的学生去报名体验,自然学校里面就是每个月至少会安排这样的一天的户外学的时间。

 


 生命教育


除了跟自然做游戏以外,我们更希望小朋友能够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面受到启发,通过五感的方式。


就是小朋友很喜欢爬树,也很喜欢生火这样的一些游戏。通过一些像赤脚在山中走路的这些方式,让小朋友跟大自然有很亲密的接触,能够与大自然连接,并且在当中能够受启发。


 

▷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大自然当中,自校都会很强调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对人,对动物也是,就是大家都会抱着很好奇的眼光去跟大自然接触,观察大自然,观察不同的生命,然后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


有一本书记录了很多,就是小朋友在跟大自然连接当中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自校里面也有两只猫,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果你在Facebook上面,也看到很多就是自校的学生跟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的很多不同的故事,利用这些不同的生命之间的一些交集,让小朋友可以感受到,也反思到自己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也更加能够去观察到不同生命的需要,也从中就是学习怎么变得对生命更加谦卑。

 


▷ 生机午餐



每次户外的一些活动,就是午餐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在学校外面,我们都会提倡小朋友带素食的东西,出去用餐。


因为在自校里面有一个校董,他本身很支持素食,也会觉得素食能够洁净人的身体,也可以帮助人跟大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啊,所以我们特别是在户外的时候,很强调这个就是生机午餐,然后生机午餐的标准,就是说我们会尽量去吃自己做的食物,尽量去跟人分享,自己亲手做天然的食物,尽量是没有添加剂健康的。还有就是对环境没有伤害的,尽量少包装。


在吃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用一些歌曲去感恩食物,让大家从吃的过程中去感恩自己的生命吧,也感恩大地对人类的滋养。

 


▷ 厨余收集


有个很重要的,我们在户外用餐的时候会很注重厨余的收集。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融入一些艺术美学上面的东西让大家,在户外用餐的时候也会觉得,其实自然里面,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的话,其实可以有很多不一样的一些体验。


就像这个叫曼陀罗的一个造型吧,是用一些苹果皮啊,还有一些橙子皮做出来的。

 


虽然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比较粗糙一点,但是都是小朋友自发,或者是在老师的陪伴与一些启发之下,想到的。我们可以跟自然用这样的方式产生连接,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在自然里面获得美好的体验。



创建自校的团队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创建这样一个学校,还有创建这些活动的一个团队,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其实整个学校可以说是一个共建的一个社群吧,是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一起共建的一个社区。


可能我们也很好奇说,到底背后发起这样一些理念去运营一个社群的人是怎么样的呢,我觉得这些人也是特别,有故事的人吧可以说。

 

 缘起


在自然学校还没有成立之前,1933年的时候香港就有一个叫自然协会的组织开始成立,他们是以自然为师以人为本的一个教育团体,他们希望通过推广情意自然教育,还有推广实践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去运营的这样一个组织。

 

其实这个组织成立的背后呢,是有一些有趣的故事的,里面有一些比较核心的人物。

 

 核心人物


我们叫他们叫神雕侠侣,一个是叫知秋,一个是清水。他们当时都是在香港比较活跃的一些社会工作者,是香港的社工。

 


这一位就是知秋,他当时在25年前吧,他自己分享说是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图书馆里面,读到一个叫Joseph Cornell的一本书,叫《分享自然》的。里面就是有介绍怎么用流水学习法去设计一些分享自然的活动。

 

当时他看了这本书之后就很受启发,就开始去把这样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一些活动里面,就觉得特别的神奇。他就很着迷,开始联系那个美国的自然教育学家Joseph Cornell,开始邀请他去中国,就是发起这样一个分享自然的组织。

 

1993年到2007年吧,就是2007年的时候,他们就决定要创办乡师自然学校,当时就有几个核心的人物,这里想介绍给大家。

 


▷ 夫妻档——海星和白鹭


这两位是运营乡师学校的重要人物:夫妻档——海星和白鹭


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就读于自然学校。他们两位知行合一地去做自然教育,用言传身教的方法去教育下一代。

 


他们除了是自然学校里面的老师之外,也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大地行者


他们让我明白自然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在讲四层关系


人跟自己的关系;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

人跟自然的关系;

还有人跟时空的关系。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然教育的体系,能够帮助大家在这四个关系里面达到一个平衡。


他们称自己是大地行者,希望通过跟大地连接的方式,把自然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


自然协会每年都会培育一批大地行者,我觉得是储备一些教师的资源吧,因为其实自然学校这样的一种教育,在香港来讲,是一种非主流的教育方式,他们如果要找到与自己理念一样的人,就比较难,所以他们会从自然协会里面,像大地行者,去培育一批拥有这些理念的人吧。



他们在学校里面会给很多的空间去让学生去探讨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去设计目标


这所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给很多的空间与学生对话,并不只停留在知识上面的教育,而是用先走心再走脑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中需要耐心和时间,而现在的社会很少愿意给出这样的空间给小孩子去探索、去学习。



毕业课题

 

在整个就是课程的设置中,还有一个独特的设计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大家会有毕业课题的一个题目,需要去独自开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就是去寻找一位自己喜欢的老师,邀请老师去带着你做完成一个课题。


这样的专题性的学习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让他自己去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并且也给他需要的支持。其实如果在一般的学校里面,可能要去到初中或者是高中、大学里面才有机会让学生有这么大的学习自主权利。

 


这张图呢,就是这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前需要完成的一些东西。这些任务也不是老师给他们的,而是他们班级里面共同达成的一个共识,他们会根据这些时间去安排不同的一些活动。


其实,小孩子在这样的一个课程的设置里面或者是这样的一个学习空间里面,会很主动的去学习,我觉得这是这这所学校跟其他学校很不一样的地方。

 

网络上面有一些关于他们毕业时做的一些比较好玩儿的事情,像毕业露营,在这个共同生活的空间里面一起做一些对他们来讲有挑战性的事情,还会有一些很有情意的一些环节,譬如说篝火晚会。



师生关系,学校与家长的一些关系

 

上面讲的很多内容,如果你不是进入到这间学校或者跟他们一起的时候,可能很难体会到那种奇妙的地方。


学生们对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好奇的,即使见到陌生人的来访,他们也会很大方的去打招呼。


在学校,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平等,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需要。



▷ 学习与玩耍的平衡


这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有社会工作的经验,他们都是很勇敢地跳出了主流的框架,来到这里建立了这样一个社群,大家在这里平等对话,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


因为有很多家长都会担心的孩子在自然学校有这么多的玩的时间,会不会就不学习了?


其实据我们的观察来看,通常孩子们对玩耍执着的时候,意味着他没有玩够,他在玩这个需求上面还比较大,所以他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精力专注到他要学习的课题里面,所以校长经常会说他只要玩够了,他就会去学了


 

▷ 帮助孩子找自己


与学生对话时我们会留心去听学生表达的观点背后,到底抱着什么样的期望,或者是他背后的一些感受和情绪是什么。


如果通过我们在对话里面帮助小朋友去觉察他自己内心的需要的话,对于他的成长来讲,其实他会更加看得见自己


其实无论在哪种关系中,人都是在找自己。

 

无论是跟自己的关系,还是在跟其他人的关系、跟大自然的关系,我们更加需要的可能就是要看见自己看见自己行为背后的需要,然后我们就可以选择可能更好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群学生选择进入自然学校呢?


他们有一半的人,其实是因为在主流学校里面混不下去了,主流学校的体制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压力过大了,他们也跟不上主流学校的节奏,所以产生了很严重的厌学行为,另外一部分是因为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面有一些特殊的需要,比如自闭症和多动症的儿童,我们每个班可能都会有一两个这样。

 

剩下的四分之一左右的是学生家长很认同自然为本的一个办学的理念,才来到这里的,所以这个学校的存在背后反映着另外的一种教育的需求,而且办学理念里面所体现出来的身教言传都有体现在是实际的课程里面。

 


 ▷ 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在自然学校这样一个开放空间里面,其实学习跟生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


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融入到学习的课程里面,这样的设计就会很大程度让学生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发生联系,从而让他们在生活里面就能够思考到,他学习的东西到底如何用到实际中。


所以在我们的课程设计里很强调体验和应用,在体验的时候我们会尽量打开一扇光明的窗或者是一扇大门,让他尽量跟学生的一些自身的生活的经发生一些联系,尝试通过就是专题性的学习,聚焦到实操的课题里。

 


像上图这个校舍的模型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比例课程时制作的。


这个例子特别好地解释了课程背后设计的逻辑。当时学生在学习计算公式,数学老师让他们去拿着尺子去量一量,再按照比例换算,去用纸皮制作模型出来。然后就是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通过这样的一个课堂,其实小朋友就会很直观地感受到他学习的东西的价值在哪里。



自校教育目标的设计

——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他自己


 

跟大家分享一个自校教育目标的设计,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他自己



而成为他自己其实是有两条轴,像一个十字架。


如果把这个十字架的横轴抽出来的,那会很糟,所以我们的教育背后,其实是希望小朋友学习怎么跟社群进行连接的;


中轴是一个独特性的发展。


只有这两个方面达到平衡,我们才会觉得小朋友能够在这个世界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找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



▷ 独特性


其实独特性的发展需要在天地之间、大自然之间去发展


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因为其实大自然的包容性是整个世界最大的包容性,它允许任何的一种就是独特的存在,也会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分群。


可是自然里面无论是哪一种独特的存在,天地之间都能够包容,所以为什么会选择在自然里面去学习和生活,就是很希望小孩子在里面能够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性。

 


▷ 社群性


但是如果是只有独特性,而没有跟社群进行连接,没有将你的独特性的东西实践出来,让别人去看见或者你自己也看得见自己在社群里面滴价值的话,这样会不够接地气,整个人就会飘在空中。


但是如果能够跟社群之间的有很好的连接,孩子的生命状态会更加的稳定,这样也会在独特性和普遍性当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实现小朋友发展的内在的稳定性。

 


以上所说的都是乡师自然学校的一些价值观或是办学的理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去思考:


学校到底是什么?

它在社会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也不给大家标准答案,大家可以在我的分享里面能够抓到一些你感兴趣的点,然后针对这些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跟我交流,也非常欢迎大家去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我能够解答的话,我会尽量解答。


这是自校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创作的一首歌。大家可以看一下歌词,能看得出他们就是在做的自然教育里面,到底是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在我们在户外与大自然接触的时候,一定会唱的一首The birds of the air,这首歌就是启发香港自然协会成立的美国自然教育者Joseph Cornell创作的,以这首歌送给大家,结束本次分享。




自然教育阅读书单分享


  1  《共享自然,珍愛世界》.約瑟‧康內爾著、達娃譯.張老師文化.2017年

  2  《自然就該這樣玩》.約瑟‧康內爾.張老師文化.2017年

  3  《與孩子分享自然》.約瑟‧康內爾.張老師文化

  4  《遊學自然》.清水.藍藍的天.2005

  5  《自然學校十年生活札記》.自然學校出版。2004

  6  〈拜自然為師〉(文章).清水。

  7  《道德經》.老子《情意自然 – 喚醒愛與覺知》。清水.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

  8  《博物人生》.劉華杰.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9  《用心飲食》.珍古德著、陳正芬譯.大塊文化.2009年

  10 〈何謂生機飲食〉(文章).周兆祥。

  11 《李鳳山平甩功》.李鳳山.商周.2005年

  12  零極限(Ho oponopono 荷歐波諾波諾)心靈治療法系列書




    整理:丁敢当

校对:小天







— 耘野工作室 —


耕耘脚下

野浪四方


一切源于边旅行边工作的梦想

旅行 | 游学 | 设计 | 朴门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