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连载1-3}}}语言是什么?人们怎么研究它?

还是公益小组的 守语者 2022-01-22
干货连载
语言是什么?
人们怎么研究它?
说在先
守语者的台玩人,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进行田野调查,
以人类学的角度描写”听觉情况特殊的人群”的语言、沟通与面临的情况, 凝结出『聾人的溝通民族誌:視覺對話的特性』这篇硕士论文。这是聋人社群呈现给台玩人看到的一面,写作此民族誌的初衷即是为了让人更加了解聋人,因此尝试於此公众平台以连载的方式刊出。
若文章让您觉得有所获益,请协助传播。若有疑惑,欢迎联系交流!(如需引用,请与守语者联系,本文转载请标注来源及作者)
聾人的溝通民族誌:視覺對話的特性
An Ethnography of Deaf Communication:
The Distinctiveness of Visible Conversation

指導教授:魏捷茲
論文作者:陳玩臻
作者通訊方式:c.wanzhen@gmail.com
2013年7月

第一章第三节
1
语言学是什么?
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问。当代的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关心语言能力的内涵,包括语音、音韵、构词、句法和语义;应用语言学则关心语言的使用,包括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等科门(钟荣富 2007)。由此可知,语言学这一门学科关心语言本身,试图去除语言之中有关人的因素而建立理论语言学,或者将人的因素视为另外一些既存的变因,例如性别、阶级等社会因素,或神经、心理等生理因素,然后再研究在这些变因下的语言能力内涵有何差异,成为应用语言学。语言哲学是从一个后设的角度探讨语言和真实世界的关系,辩论词汇、语句的真假值。而语言人类学则是试图将语言学或语言哲学所忽略的「人的部份」拉回研究范畴之中,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讨论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有时候语言人类学家也会后设地谈论个人或群体对于某个语言的态度或看法,这种研究取向称为语言的意识形态研究。
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原来不一样!
Ferdinand de Saussure(索绪尔)在说明语言学讨论的对象时,区分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个概念,指出语言由一套超越个人的共享规则所限定,而言语则是在语言外面加上个人的诠释而得的呈现。他以「下棋」为比喻,下棋的规则是双方共享的,但是使用什么材质的棋子,棋子的大小等外在因素并不影响下棋的游戏(索绪尔 1985)。Noam Chomsky进一步推展Saussure的理论概念,将语言和言语的二分延伸成两个层面:能力(competence)和表现(performance)。在其论述当中,身为人类即拥有内在的语言能力,但是不同的社会影响了个人语言的表现方式,语言的表现因应不同的使用方式而有所不同(Chomsky 1964)。Saussure和Chomsky奠定了语言学主要的研究方向。
你知道你为什么可以说话吗?
语言哲学讨论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人的发言由一串语音组成,这些语音对应到世界上的事物、状态或事件。语言哲学关心两组大问题:语音是如何对应到世界,以及人类为何可以、又如何使用语音谈论世界。回答这两组问题时,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个是这些答案要能符合直觉,第二个条件是要能够说明为何语言可以以有限的词汇创造出无限的语句(王文方2011)。
语言哲学家讨论这些议题时,并不使用人们实际说话的语料,而是创造经过定义的词汇来进行探讨,必要时则造句做为例子进行说明。这些经过定义的词汇带出了一个观看「语言和世界之关系」的视角,有助于思考语言的本质。以下引用来自一本语言哲学概论书中导论的一段话,本文也将使用这些最基本的词汇进行有关手语的讨论:
当一个记号或噪音串被约定用来讨论某个(或某些)事物、状态或事件时,我们便说前者所谈论的是(is about)后者,或者说,前者指称(denote)、命名(designate, name)、代表(stand for)或表征(represent)后者,而说后者为前者的指称项(denotatum, designatum)。在本书的大部分地方,我将说前者指涉(refer)后者,而说后者为前者的指涉项(referent)。(王文方2011: 4)
2
人们怎么研究它?
你造语言和人有虾米关系咩?
然而语言和说话的人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可以补足前述两个学科所观察不到的部份。Dell Hymes针对Chomsky对语言的能力和表现之二分进行评论,认为能力亦会被社会因素影响。他从小孩经由生活在社会中习得在什么地方、对谁、说什么话的能力为例,指出社会生活不仅仅影响语言的表现,亦影响了部份的语言能力。Hymes将这种因社会环境不同而异的语言能力称为沟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Hymes 2001[1966])。

沟通能力是什么?
关于沟通能力之定义,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两个面向:认知层面(cognitive perspective)以及行为层面(behavioral perspective)。认知层面的论述可以回到Chomsky所认定的能力,是一种存在于个人层面的知识。而行为层面描述的是实际上的沟通行为,个人能够在各种可行的沟通行为当中选取出最适合眼前情境的行为,以成功达到某种人际互动的目标(Wiemann and Backlund 1980)。行为层面的沟通行为透过沟通民族志进行研究。
沟通能力的理论发展,奠基于沟通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所搜集的材料,透过搜集沟通事件(communicative event)以对不同群体的沟通习惯有所认识。这套方法是Hymes透过多年的研究慢慢摸索而发展出来的。
知道沟通能力干嘛呀!
Hymes 所提出的沟通能力概念,描述个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脱离不了社会因素之影响,个人透过学习「知道何时何地对谁说出适当的话」获得一种超越语言本身的能力,Hymes 将其定义为沟通能力(2001[1966]: 60)。一开始时所提出的概念纯粹从同一个文化底下同一种语言为出发,后来有些学者在沟通能力的理论基础下,延伸该概念到跨文化之沟通,跨文化之沟通可能涉及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者不是语言的面向(Wiseman and Koester 1993)。
Communication一词在英文里有沟通、传播、交际等涵义,中文里则是用不同的词汇区分。针对Communication所做的研究也有很多,涉及的研究包括对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言谈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口语传播(verbal communication)、言语交际学(study of speech communication)。这些领域的导论书当中,都表明了研究的对象是声音的语言,也就是口语的语言,对于了解使用口语进行沟通可以有一定的帮助,对照本研究最后的成果,可以找出使用语言(不分口语和手语)进行交流时的共性。
【别睡!这里有蛇!】里的Daniel Everett传教士
上文回顾的是较早期不同学科研究语言时所采取的角度,当今有些研究的取向已不再如此泾渭分明。Daniel Everett原本是位传教士,带着一家人住进亚马孙河流域的皮拉哈人聚落学习他们的语言,目标是将圣经翻译成皮拉哈语,却在学习皮拉哈语的过程中发现不能用原本对于语言的观念去学习。他使用了Hymes看待语言的较广的角度去看待皮拉哈语,了解皮拉哈人是透过种类较多元的言谈方式(channels of discourse)包括:吹口哨、哼唱、诵唱、喊叫以及一般的说话方式,以世界上最少的元音和子音数就能达到沟通的效果,甚至可以只用声调来辨别语意。「简言之,皮拉哈人的语音数量稀少,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多需要……这挑战了当代的语言理论,因为这些理论并没有料到文化会介入语音结构」(丹尼尔‧艾佛列特 2011: 258)。Daniel Everett所受的是语言学的训练,却因为要传教的关系生活在皮拉哈人之中,就象是许多人类学家所做的事情,最后他在著作中所进行的思考却是超越语言哲学的范畴,综合了各个学科的特性。
综上所述,语言和其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要了解一个语言,不能抽离其使用的过程而去认识。而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对于语言是什么的理解方式以及分析方式有助于描述语言,以及进行理论上的抽象思考,本论文最后一章将让以下四章的民族志材料和这些学术上的讨论进行对话。
关於聋人和手语的待解决之疑惑
下一小节主题为
本文为第三小节,
前言与文献回顾共有四小节,
协助传播
请与我互动
若您还想继续阅读此论文连载,请转载此文协助传播并在文末按赞。让台玩人知道这个{{{干货连载}}}的尝试可持续进行。

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vote?action=show&__biz=MjM5OTcxMjIyNg==&voteid=305066#wechat_redirect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上一期干货连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