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哥手语姐你们是什麽来头啊?为什么如此吸睛?
此文章于2015年3月24日在NGOCN刊登,标题为“歌唱大赛也有手语翻译?扭动扭动似魔鬼的步伐····”
本文标题为台玩人自己原创····
自从2012年美国珊迪飓风灾情记者会纽约市长旁站了一位表情丰富的“手语姐”被大肆报导之後,南非的冒牌手语翻译、美国手语翻译埃博拉病毒太到位、台北市长候选人唱山东小调 “手语哥”听傻比不出来等等关於手语翻译员的报导纷纷出炉。最近几天一则“创意手语翻译红遍网络 风头盖过大赛歌手”讲的则是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ion)瑞典总决赛的手语翻译员。
咦,歌唱大赛的手语翻译?没错,根据the guardian 网站上面的一篇报导,去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Eurovision总决赛由丹麦提供了手语翻译服务,今年在维也纳举行的总决赛也将为有意愿的参赛国家提供国际手语翻译服务(啊,前面忘了强调,你知道“手语不是世界共通的、各国手语都不一样”吧!?)。这位手语翻译员 Tommy 和他的同事 Helena 都来自聋人社群,Tommy 的父母都是聋人,Helena 则有两个兄弟是聋人,使用手语对他们来说,从小开始就是家常便饭。
Tommy 和 Helena在瑞典中部的一个小城市从事音乐方面的手语翻译已经超过十年,Helena 在采访中表示他俩算是有够疯才会开始并一直坚持从事这份工作(We were the only ones crazy enough to jump in and do this,”)。其实这不是一种疯,而是一种聋人社群的听人翻译风。(啊,听人就是你们常说的“正常人”啦,对聋人来说,无关正常与否,就是“不聋的人”咩~)
还记得两年前那个令人感动的新闻“5岁女童边唱边为失聪父母比手语”吗?美国一名5岁女童克莱尔(Claire Koch),在幼稚园耶诞庆祝活动上和同学一起合唱,为了让前来参加活动的聋人父母也能了解歌曲的含意,一边演唱不忘加上手语。聋人社群指的是聋人及其身边亦使用手语的亲朋好友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里的“非聋人”常常要肩负起聋人和外界的交流责任,尤其是聋人的子女(Children of Deaf Adults,CODA)不管他们想不想从事手语翻译员,如果和聋人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电话铃响或是陌生访客的到来,CODA都无法假装听不到。
除非,那个CODA真的听不到。
每个人都可能生下聋人或听人,聋人也是一样,所以CODA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聋人CODA或是听人CODA。虽然有的人认为聋人就是聋人,他们和一般听人CODA面临的是不一样的处境,但是我所认识的那些优秀的聋人CODA让我感觉聋人CODA还是和一般聋人不太一样的,至少,他们不像出生在听人家庭的聋人一样要等到去上学才可能遇见和自己交流方式一样的人。交流方式指的不只是语言,还包括整个对话的顺序、节奏等等。
想不通?中央台的新闻主播和巷口聊天的邻里,交流方式很不一样吧?不只是因为语言的关系。聋人的交流方式非常视觉,一个拥有听觉的人很难不被听觉干扰而打出非常视觉的手语。
如果你还怀疑,请看看截图,那个美国纽约市长记者会旁边表情超级到位的手语哥,他说:"我比手语是要服务聋人朋友,而不是听人"。
别问我为什麽手语哥手语姐的新闻报导都没发生在境内,静静地,我们一起来看一则由截图组装起来的四格漫画吧!
*本文为NGOCN原创,作者:台玩人。如需转载,请保留此声明及原文链接,并完整转载,注明:本文转自“NGOCN”,微信公号(NGOCN02)。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ngocn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