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翻译日 | 我与手语翻译的故事
(此视频为手语导读)
每一年的9月30日是“国际翻译日”。
说到翻译,就不得不说到语言。作为一名聋人,我每天大约1/3的时间都在与翻译打交道。
我和我的翻译们,已经成为彼此人生的一部分。今天我就想来谈一谈,我与翻译的故事。
1
手语如何帮助美国聋人群体
获得教育、公平的社会资源、
平等的就业机会
我在美国一所公立大学读完了本科和硕士,如今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
在美国,每一个机构、企业针对雇佣手语翻译都有不同的方针。
我的大学规定,”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s are for the classroom, not for the deaf person.” 这意思是,手语翻译是为课堂提供的无障碍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聋人提供。
这很好理解:如果同时有两个或者三个聋人学生上同一门课,难道要给他们每一个人配一个翻译吗?显然不用,一个翻译就足够了。这也是大部分公立学校的普遍方针。
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无论中美,大学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我们有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讨论……做作业要讨论,做项目要讨论,做演讲要讨论。
我们需要就每一个活动提前申请翻译。
比如说,我八点有一个小组讨论,然后九点和另一门课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十点想去找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十一点有一个午饭活动。
那么我需要提交四次申请,而不能仅仅说“我八点到十二点需要翻译”,因为理论上翻译不是为我提供的,而是为那些活动提供的。
我的一个好朋友在一所常春藤私立大学读研究生。该校的政策相对友好的多:每个聋人配备2-3名手语翻译,负责任何课程、小组活动、课外讨论等等。
这就从最大限度上节省了聋人和安排手语翻译的负责人的时间,也给出了很大的弹性。
缺点是这样的方案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在美国,只有私立大学有条件提供这样的服务。
一来是选择私立大学的聋人学生不多(学费昂贵等原因),二来是美国私立大学相对资金更为充足。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普遍情况。我也曾经听说过很多不同的个例。
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两名非常优秀的翻译。
这两位首先从职业角度上无可挑剔:极为专业认真,每次上课之前都会认真预习,和我讨论某些单词或者概念如何用手语表示。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们似乎学的比我还要透彻。其次,他们也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人之一。
我作为一个初来乍到、年纪尚浅的外国学生,在求学生涯中有过无数的磕磕绊绊,也犯过数不清的错误。
这两位翻译从来没有摆出长者的态度教训我,始终维持着最基本的界限。
有时候他们想要指出我的错误,或者给我提出建议,会很诚恳的问我,“我能提出一些建议吗?”
我会欣然回答“当然可以”。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的翻译不太符合我的想法,我也会给他们提出建议,而他们都会引以作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我们经过四年的磨合,成为极为默契的搭档。
硕士毕业之后,我拿到了一家公司的聘书(面试也是由这两位翻译的)。
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规定,如果一家公司有超过15个雇员,那么公司必须出资提供无障碍服务。
我请求公司雇佣我自己喜欢的翻译,公司表示没有问题。
于是我和我的两位翻译有了一场诚恳的交谈。
我们都认为过去的几年时间,我们作为翻译和聋人,丰富了彼此的人生,成为了彼此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聋人,我十分感谢他们的专业和敬业,为我提供了无障碍地获得教育和平等的就业机会。
作为翻译,他们也真诚欣赏我的努力和热情,让他们再一次亲眼看见即使作为聋人,人生也可以有无限可能。在一路陪着我读到硕士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因为彼此、也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
于是他们辞去了大学的工作,与我一起来到我就职的公司。
2
让手语翻译作为一个职业,
为大众所知、所尊重
和认可,任重而道远
我曾经在加州的硅谷工作过一段时间。
我的手语翻译与我同去,在那边找了一个短租的房子,和人合租。和室友们见面的第一天,大家互相问彼此的工作。我的手语翻译是个十分有趣的人,他会默不作声、假装不经意地和听人打趣:
- “我是一名翻译员。”
- “哦真的吗?好酷,是什么语言?”
- “英语和……你猜猜看?”
- “嗯我想……意大利语?”
- “不对。”
- “法语?”
- “还是不对。”
- “德语?”
- (笑着摇头)
- “老天啊,我真的猜不出来。你告诉我吧。”
- “哎好吧……是英语和美国手语。”
- “诶?啊?哦!对对,手语也是一门语言。”
交谈者会首先愣住,然后脸上浮现各种微妙表情,最后波涛过去,恢复平静,点头认可。
我的翻译对此乐此不彼。
但这个例子也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手语作为一门语言,仍然没有在大环境里得到承认。
这仍然是一个让人无所适从、甚至很不舒服的概念。
手语翻译作为提供沟通桥梁和无障碍服务的职业,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即使在美国,手语翻译作为一名职业已经被写入各项法案,我们仍然屡屡听到这样的问题:
“手语,是一门语言吗?”
“手语翻译由谁来提供呢?聋人们自己付钱吗?”
“你读唇读的蛮好的,不用翻译不行吗?”
“字幕可以取代手语翻译吗?”
“……”
美国法律规定超过15名雇员的公司必须提供无障碍服务,这就包括了手语翻译。
不幸的是,这一点也没有成为常识。
我在求职期间曾经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公司的面试。很多历史悠久的跨国企业做的很好,他们主动问我是否需要手语翻译,有一些甚至愿意雇佣我指定的翻译。
然而还是有很多的公司,以为翻译应由我自己聘请。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面存放了一些我自己写的笔记和模版,比如:
“不,您应该聘请手语翻译。这是公司的职责,因为所以……”,
“手语当然是一门语言,从学术角度上来说……从政治角度上来说……”,
“我需要手语翻译,字幕无法取代他们,因为……”
每当我遇到需要和听人们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我就会打开文件夹,看看有没有适用的模版,复制粘贴发送,然后喝口水,走一走,冷静一下。
关于手语翻译是为谁提供这个问题,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
有人说,“Those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s are for the deaf person.” (这些手语翻译是为聋人提供的);有人说,“The deaf people are fine. The interpreters are there for those who are signing impaired.”(不,聋人精通自己的语言。手语翻译是为了那些不谙手语的提供的)。
这个话题见仁见智,但我认为,“手语翻译是为不谙手语的人提供”这一观点,本身反映出了对手语这一语言本身、和对聋人群体作为人的尊重,富有情趣且充满了人文情怀。令人忍俊不禁,也发人深省。
为聋人平权,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我经常告诉自己,是的,你要不断地不断地解释,可是你每解释一次,你就在改变又一个人的想法,让他们听到聋人的声音,让他们看到我们的需求。聚沙成塔,滴水石穿,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是白费。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起码不能让世界改变我们”。而当我们不断坚持自己,不断发声,不断前行,也许有一天,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悄然改变。
3
语言翻译之我见
最后呢,我想就语言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语言,其存在都是非常珍贵的。
手语,作为一门用于沟通、表达的语言,与世界上所有其他的语言一样具有语言学的特性。
然而作为一门可视化语言,它又与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其他语言有许多不同之处。所有的聋人都是双语、甚至多语者。
这些语言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逢交错,贯穿我们的人生轨迹。
3a
相同之处
语言翻译大同小异。
都是在尽最大可能保证语意不丢失的情况下,将一门语言转换成另一门语言。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想要表达的思想、信息、情感等等都是内容,而语言只是一个容器。翻译,不过是将内容从一个容器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容器里去。而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表达内容原汁原味。
翻译不可以凭空捏造,添词减字,主观臆断。当对内容有所不确定时,及时澄清,是作为一名翻译的基本职责。
我在完成本科、硕士期间使用翻译。
由于我的课程专业性很强,有些时候教授会说一些难以理解、或者带有歧义的专业词汇。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翻译从来不会做假设或者猜测。
他们往往会在课堂中举手,”Can you clarify for the interpreter…” (可以请你为翻译重复一遍吗?)。当他们为我口译时,如果遇到复杂的单词或者概念,也会向我再次确认,以翻译地准确。
我曾在大学做过两年TA(教学助理),这意味着我要用手语给学生上课。我的翻译们会与我一起备课,反复核对教学内容。
可以说,这些年我的求学之路、职业生涯,与翻译的努力和敬业不可分割。
其二,每一个国家的手语作为一门语言,都有有自己的语法结构、文化背景。
中文和中国手语语法结构完全不同,中国聋文化也有其独特性。
在翻译的时候,都需要细细斟酌推敲。
任何语言的翻译,都不可能逐字逐句,而要对应上下文、文化背景、交谈对象、语意语境。手语翻译也是如此。
合格的手语翻译,不仅仅要精通两门语言,还要了解不同的文化,确保翻译内容合适、恰当、符合情境。
其三,作为一名翻译,理所当然要与人打交道。
很多时候,翻译都是最具有语言优势的一方,因为他们可能是整个场合中唯一能与所有人沟通的人。翻译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往往体现在界限感之中。
无论何种语言,翻译的职责只是将一门语言转换成另一门语言。
想象一下,一个中国公司和一个美国公司谈一桩生意,如果中英翻译突然和对方合作者聊起来,留下另一方不知所措,是不是很不合适?
手语翻译也是一样。如果手语翻译撇下聋人,和听人聊起来;或者撇下听人,和聋人聊起来,这都违反了职业准则。
作为一名语言翻译的职业标准,在任何语言、文化背景之下都适用。
其四,正如中英翻译,有可能是中国人,也有可能是美国人,手语翻译也是有可能是聋人,有可能是听人。
在美国,聋人翻译员叫做CDI(Certified Deaf Interpreter)。他们往往为盲聋人(Deaf-Blind)翻译。有时候也与听人翻译合作。就像中国人翻译在中英转换上,往往中文说的更好一些,聋人翻译也通常在手语和聋人文化上有很大的优势。
其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口语世界通用,手语也是一样。
语言的初始,往往都是某个地区的人们开始就如何表达某一具体概念形成的共识。因此,我们有中文,英语,法语……我们也有中国手语,美国手语,法国手语等等。
3b
不同之处
手语作为一门可视化语言,自然也是与口语、书面语等其他语言有许多不同之处的。我曾与翻译笑称,手语是3D的,其他语言都是2D的。
此为笑谈,虽然不尽准确,但也反映了手语的一个特别之处: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手语,都不仅仅是词、句的组合,而是包括了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范围幅度等。
手语往往非常生动,充分利用我们身体所处的空间。
我经常这样向别人解释手语和口语的不同:用手语交谈,你使用的是眼睛和面部表情、手、等身体部位;用口语交谈,你使用的是耳朵和嘴巴。
这些区别从根本上导致了语言本身的区别。
其二,手语翻译除了是语言翻译,本身也是一种无障碍措施。
如果让我设计一个绝对理想的世界,我会希望任何课程,演讲,大型会议等等,都做到无障碍、人人适用。
然而在我们所处的这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手语翻译还是只会在有聋人的情况下出现。这就让手语翻译作为一项职业,有其特殊之处。
我本科实习期间,公司搞团建。有一个实习生找不到洗手间,看到我的翻译,跑来请教翻译洗手间在哪里。
还有一次,实习生来问翻译下午的活动安排。翻译哭笑不得,跟我说,我只是个翻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总以为我是什么活动策划者。我们常拿这些事情打趣,但我们也明白背后的原因:人们还是对手语翻译这个职业不甚了解,因此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误解常有发生。
读书期间,常有好奇的学生,跑来向我的翻译们请教手语。我们翻译们会直接拒绝,因为作为翻译,他们不应在工作时间段与人交谈,这是他们的职业准则。有的教授会在课堂上的破冰活动中也邀请翻译们介绍自己。翻译们的回答往往就是一句话,“I am an ASL-English interpreter. I am here to make this classroom accessible.”(我是一名美国手语-英语翻译。我来这里为这间教室提供无障碍服务。)
其三,开篇说道,作为一名聋人,我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与翻译相处。
可以预见的是,在我剩下的人生中,如果我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发生巨大变化,翻译将仍然是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与其他的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的翻译不同。相较于其他语言,手语翻译往往有更为长期的工作规划,也更需要注意在工作场合中与其他人,包括聋人与听人,保持界限与距离。
关于翻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篇幅有限,就此搁笔。谨以此文做抛砖引玉之用。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得以存在,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闪闪发亮,照耀后人。
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
北北,一名骄傲的聋人和手语者,人生理想是聋人平权(认真脸)。家里养了一条鱼,每天最大的乐趣是捧着一杯咖啡看他游来游去。
视频:逗逗君
编辑:另翎
编审: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