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蜻蜓之眼》声音创作幕后的故事

《蜻蜓之眼》这部实验性艺术影片,是由网络上公开的监控视频剪辑而成的。我们都知道监控视频是没有声音的,当监控视频剪辑成连贯的叙事性故事,为其创作声音,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剧情简介:


该影片讲述寺庙中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孩,名字叫蜻蜓。寺庙的变化,促使她萌生了下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于是,故事由此展开……


这部实验性艺术影片,是由网络上公开的监控视频剪辑而成的。我们都知道监控视频是没有声音的,当监控视频剪辑成连贯的叙事性故事,为其创作声音,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今天,我们就请《蜻蜓之眼》的声音指导李丹枫与你一起分享关于这部影片声音创作的幕后故事。


声音指导 | 李丹枫


《蜻蜓之眼》不同于其他影片,您觉得这是一部什么风格的电影?


李丹枫:《蜻蜓之眼》是‍‍导演运用大量摄像监控画面和影像素材,经过重新编剧‍‍和剪辑而成的‍‍电影。这部影片与我们比较常见的电影风格不太一样‍,它不是一部传统的故事片,‍也有别于其他纪录片,它是介于实验影像与当代艺术的一种存在。


《蜻蜓之眼》工作照,图片来自徐冰工作室


从声音设计角度来看,您觉得这部影片和其他影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丹枫:我觉得这部影片与其他影片最不一样的,应该是‍‍整个创作过程。影片的声音设计角度,跟电影本身的存在形式有关,《蜻蜓之眼》并不是剪辑先定稿,‍‍而是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部门之间是相互启发的。所以在创作声音时,我们‍‍对影片结构的组建、故事剧本的发展和‍‍剪辑的参与感会更强一些,而不是纯粹只需要做声音。


《蜻蜓之眼》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从台词、环境音和音效三个方面聊一聊您的创作思路?


李丹枫: 首先,这部影片‍‍的画面都是监控影像,‍‍除了极少画面带有一点监控镜头质感的、相对粗糙的声音之外,几乎没有一点声音。所以台词都是重新配音的,‍‍台词的叙事功能属于百分之百再造。在影片中,很多时候看不清角色的脸,只能捕捉到人物的动作和状态,选择配音演员时,就需要细致考虑配音演员的音调,音色,音质和表演是否符合影片中的角色。而同一个演员,在不同语境下的表演状态、台词和音色又是不太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剪辑、剧本、演员音色等的变化,‍‍声音空间的不同,对整体声音设计做出新的调整和完善。‍‍与其他影片‍‍相比,会花更多的功夫去营造台词的叙事功能,所以整个配音过程还是比较长的。


《蜻蜓之眼》工作照,图片来自徐冰工作室


其次,就是环境设计。‍‍影片的影像素材来自五湖四海,空间变化大‍,‍‍至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空间环境完全没有声音,连个参考声都没有。那些摄像头摆放在哪儿?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我们一无所知。‍要怎样‍营造出空间感、故事背景、故事的叙事链条?这对于剪辑来说,是件比较难的事情。而声音的介入,能给剪辑和叙事带来很多新的启发。创作过程中,我们与剪辑师会有很多关于环境设计方面的沟通。为了营造影片所需的空间氛围,我们录了很多不一样的空间环境音,采取了与其他剧本或故事很准确的影片不太一样‍的录音方式。


音效方面的问题,我们跟做Foley的老师、声音剪辑等所有人的沟通都比较统一,因为影片是监控摄像头‍‍里发生的故事,‍‍我们要让观众相信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所以,我们的声音设计和音效处理、环境的录制等所有过程都是按照还原真实的声音设计方向去做的。


《蜻蜓之眼》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这部影片的声音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李丹枫:关于声音设计理念,会相对比较跳脱,既有人为的夸张化与戏剧化的处理,又保留了一定的真实感,这种反差和冲突的戏剧性处理,会让这些声音变得更有趣。‍‍


因为,在整个影片里面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奇观。诸如地震、火山爆发、飞机‍‍坠落、高速路上车与车之间的追逐等等的‍天灾人祸,这些发生在监控镜头里的影像的声音设计是另一个思路和方向‍。通过监控器或行车记录仪所呈现的这些天灾人祸,与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故事主线所呈现的现实感是一种平行关系,这两条线的声音设计和思路方向是不一样的。我们既要把故事主线做的真实,又要营造出离奇现象的夸张化与戏剧化,为此,我们花了很多心思。


《蜻蜓之眼》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举个例子,影片中有一条源自剪辑本身的线索,那是与‍‍故事密切相关但又很跳脱‍‍的一层电脑空间,它就像是一个‍‍天外之眼,一个讲述者,一个幕后观察者,或者是所有监控镜头背后那个‍‍所谓的电脑中枢。对于这个空间里人声的处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做的不够智能,‍‍或者不像是电脑中传出来的数据感很强的那种声音,很人性化,但似乎‍‍‍‍跟正常人的声音又不太一样。‍‍


其实这是我们特地为影片设计的声音效果‍,我们想把讲述或‍‍解读事件的,所谓电脑中枢影像里的那个声音质感,做的既冷静,又具有电脑空间感,同时还有一点人性化。类似的还有一些跟电脑相关的其他声音,我们做的相对‍‍电子化和电脑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人性化。


《蜻蜓之眼》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这部影片的声音创作周期有多长?


李丹枫:这部影片的声音创作周期相对长一些,我们大概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影片在定剪之前,我们已经过一个比较长的配音过程,而基本的声音创作才进行了1/3。影片定剪后, 还有很多新的Foley、预混、终混等着我们去处理和完善。‍‍


《蜻蜓之眼》海报局部,图片来自网络


 《蜻蜓之眼》作为一部实验性的艺术电影,在声音创作过程中,给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李丹枫:《蜻蜓之眼》是一部实验性很强的电影。‍‍整部影片的声音设计‍‍和创作思路,跟‍‍大部分电影都有些不太一样。‍‍‍‍


影片画面素材的拍摄监控镜头都是广角镜头,景别非常大,录音系统所拾取的‍‍声音质感‍‍无法达到电影标准。我们既要把这些声音融入到监控画面里,又要避免让观众听出监控画面那种声音质感。所以,在声音创作过程中,我们要非常注意对声音的质感、真实感、距离感的拿捏;‍‍对处理环境音、‍‍Foley音效、ADR配音台词折中点的把握。 


这部影片的声音表达方式,对影院音箱配置条件有一定要求,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影院看5.1的混音版本,在声音效果上,‍‍可能会和在艺术中心看的体验不太一样。当然,大家能够通过艺术展看到这部影片,已然很欣慰。如果这部影片有机会在影院放映,建议大家一定要去感受下。


2018年12月3日-12月9日


我们邀请纪录片行业内顶尖从业者将其创作心得整理成一套系列课程,在纪录片职业化、专业化、艺术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帮助更多的从业者。

 

无论你是导演或制片人,这都是值得学习的。


「 李丹枫 」

旅法多年,2007年毕业回国后与贾樟柯、刁亦男、沃尔特·赛勒斯、林育贤、关锦鹏、毕赣等众多导演合作,一直从事电影录音前后期工作,有着十多年的影视录音从业经验。

2018年,凭借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围第55届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音效提名;

凭借影片《暴裂无声》荣获2018年第13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录音师奖。

代表作《蜻蜓之眼》《摇摇晃晃的人间》《大世界》《白日焰火》等等。



*感谢李伦老师友情参与

  学员礼包    

● 生活礼包:中饭餐券,午后茶歇,还有书堆、旺财和猫 

● 课堂礼包:笔记本、电影书籍、纪录片文创产品 

● 结课后,加入【42时】导演团队,组团参加提案大会

● 结课后,有机会加入老师团队一起工作 

●  优秀学员免费参与第三期课程 (2名)


报名须知

▼招生要求

仅招40名学员,小班学习氛围

每位学员需提交报名表,点击“阅读原文”填写

上课前请准备个人作品片段,用于课堂交流


▼课程时间

2018年12月3日 — 12月9日

(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课程价格

8800 元/人

优惠一:拍电影网老学员优惠减免300元          

优惠二:两人同行报名、【42时】第一季学员减免800元

包含中饭和茶歇 

【不含住宿】推荐景山公园协议价酒店


顺便可以来皇城根遗址公园拍照、

恭王府学习、什刹海溜冰哦!


▼上课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纳福胡同13号北楼2层

(近地铁6号线、8号线南锣鼓巷站)


▼报名咨询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报名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电话 / 微信:18801468255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

       支付方式        

▼扫描二维码支付 


【微信】


【支付宝】


        墨白收款账户         

名称:墨白空间文化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账户:工商银行北京东四支行,银行账号:0200004119024747357

(支付成功后请及时与课程助手取得联系)




商业合作 请联系微信/电话:18401570960


文章内容来自莫非影画内容根据主题需要有删减。



文章内容来自莫非影画内容根据主题需要有删减。



 大家都在看 

 关注「爱上纪录片」,用纪录片看懂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