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还是杀生?这是国产商业纪录片第一次直面社会混沌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纪录片观察 Author 默然
众生皆苦,否定哪一方在本质层面都没有意义。事物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许,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放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初心是好的,就能让这件事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趋近于人心所向。
这是近期在腾讯视频热播纪录片《疯狂的消费时代》第二集——《放生背后》的预告片,对于“放生”,片中人物有着各自的立场与态度,而节目一经播出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反对:
有人尝试理性分析:
更多人由片子展开了深入讨论:
对于“放生”这一社会现象,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的观点与看法,或许也因为近些年这方面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追本溯源,其实“放生”由来已久,从原初的天人合一,到后来的宗教渗入,这一活动在中国古已有之,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现如今已在商业化社会中更是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已经围绕“放生”形成了一整套的商业链。
放生,于放生人和组织者而言是行善积德,于商户而言是生意买卖,但随着涉及到的层面加多,问题的复杂性也越来越深,这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维度的事情,还是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社会议题。
今天,如果说有一样动力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那很关键的一种便是——经济动力,而这其中便包含着生产与消费,需求与供给从来都是一个相互推进的社会发展动力所在。
纪录片《疯狂的消费时代》试图从“消费”这一逻辑角度去解读世界运转背后的规律与共性,总导演周宇表示,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些乱象丛生的“放生”新闻,才催生了拍摄一部纪录片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的想法。创作者放下宗教角度,尝试用镜头走进这一看似混沌的社会现象,去拨开重重乱象,重新凝视表象背后交织在一起的真实众生相。
放生组织者
传奇人物——厦门老张
《疯狂的消费时代》策划肖诗白说,“作为社会纪实类纪录片,我们拍摄的都是真实的人与事,所以我们不做作,不用空境,我们开门见山讲故事。”
所以,我们看到片子一开篇就没有拖泥带水,而是直接用一组运动镜头和设置的重重悬念带领观众进入到第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厦门老张。
老张是一个放生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片中没有直接提到的是,老张原曾是一名警察,而更加富有戏剧性的地方在于,他曾经就是负责管理放生的,二十年前却开始义务做放生。
他是一个身上有着江湖大哥义气的人,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并且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放生,看似每天都在重复同样并且单调的事情,但“传奇”,就这样成了。
老张这个人物的出场从放生组织者的角度为我们揭开了“放生”谜团的一角,考虑到避免由人物故事来驱动片子发展,创作者没有选择深入挖掘人物的故事,而是将人物“角色”符号化,重点放在呈现围绕“放生”的不同角色。
在讲述完厦门老张的故事之后,镜头从厦门来到了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综合市场,
谈起为何会选择在这里拍摄,导演周宇开始就从创作角度给出了思考——那就是找一个一边有人在放生,一边有人在捕捞的地方,因为新闻中曾经出现过这类现象,也是大家争议的焦点,这一次,主创就从多个角度去纪录,试图从中找到其中矛盾的症结所在。
黄沙水产市场,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拍摄地点,水产市场的旁边就是珠江码头,放生人买完鱼就在这里放生,而也有人就在附近捕捞,这一魔幻而又现实的场景极富戏剧感。
放生组织者
虔诚执着——当秋旺姆
看完《放生背后》这一集,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与情节,而当秋旺姆,一定会是其中的一个。因为她的虔诚与执着,可以透过影像让观众感受到。
她本是一名公司职员,平时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帮助放生组织,从采购放生品,到组织仪式,再到维护秩序,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她都认真仔细,这里我们看到了她对待放生这件事情的态度。
即便是面对外界人的不解与质疑,她也选择坦然面对。这里体现了多重矛盾中的一种,仅仅是简单几句对话,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一二。面对争执,面对怀疑,不是针锋相对,也难见黑白对错。左与右,其实都很矛盾。
这个段落中有一个在开篇便出现的场景——当秋旺姆教一个屠夫念“阿弥托佛”,当秋旺姆认真劝告,屠夫面带微笑,没有拒绝,而是略带尴尬的念起了“阿弥托佛”。
更富戏剧性的地方也被镜头捕捉了下来——屠夫一边念阿弥托佛,手下一边用刀切鱼,或许这一场景就是当下“放生”这一话题复杂矛盾的体现。观众看了这段或许会发笑,但让人发笑的地方或许也正是最值得人思考的地方。
现在有很多诈骗行为,将拍摄的放生活动放到网上进行非法募资,所以放生组织者都很警惕拍摄,但是当秋旺姆很热心,她没有拒绝这次拍摄,主创的真诚让她坦然的面对了这次的拍摄纪录,也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放生背后的故事。
水产商家
买卖与放生——水产贩段龙
从周导前期调研来看,水产商户段龙其实是一个背后很有故事的人,除了做水蛇生意,他有时候还会帮助操办放生,这或许最能体现人物的复杂多面,矛盾对立又自洽合理,但很遗憾,这次拍摄中没能如愿拍到。
这也是纪录片拍摄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实际拍摄到的总会与预想的故事有所不同,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
但有无奈也会有惊喜,第一次见面就同意拍摄的当秋旺姆就是惊喜,而意外遇到的老王也是惊喜。
或许也正如片中这个不愿被拍摄的人所言——这件事情没有好与不好。
但多事情从本质上而言确实没有“好与不好”,但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却容易变得越来越“拧巴”,或者说走样……正如背景中,这些被凌乱堆砌的共享单车一样,也是这个热闹社会背景……
放生人不是本片重点呈现的对象,因为一旦深入拍摄可能就要涉及到比较难以用影像呈现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人群主创选择了一种群像式的手法,但从中也能感知到这个群体的一种整体样态。
捕捞者
意外惊喜——老王的“哲学”
世界发展的本质,在于矛盾与对立,但又是那么统一……放生者与捕鱼者的矛盾,又是其中一层矛盾的展现。
放生者说把钱用在这些地方是有原因的,捕鱼者看上去有些执拗,但却也说出了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有些放生已经导致了珠江的污染。为何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老王,本片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不仅仅在于他让“放生”这个圈层各个角度立场的角色更加完整(以往的新闻中很少有“捕捞者”的故事),而且在于他的观点与态度,能够让观众产生更多思考。
而能够遇到这样一个人物,主创也表示是拍摄到收尾阶段的一个意外惊喜。
从最开始就想展现捕捞者的角度,但拍摄期间却一直未能遇到合适的人选,直到拍摄快要结束,而他们也快要放弃的时候,策划肖诗白在珠江小河边翻过一面墙后,遇到了好像一直在等着他们的老王。老王很快接受了拍摄,并且成为一个点题式的人物。
虽然这个段落的拍摄基本是同期讲话的形式,但却比以往正襟危坐或者其他类采访来的感受更真切与实在。
老王的话很实在,也很中肯,看似简单几句话,却道出了“放生背后”的复杂与矛盾所在。他对于放生的理解就是:你们放了,你们不要了,我就可以捞鱼。
这就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视角立场的看法。
放生人,觉得鱼是是生命,跟把鱼简单倒入江中是两回事。捕鱼人可能也不能理解放生的行为,觉得你们已经把鱼倒入江中了,那我就可以捞出来。各有各的逻辑,一个为了精神层面的需要,一个却需要先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放生”就这样在不同维度有了不同的阐释。
导演周宇说,“说服、沟通和拍,是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跟被拍摄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一要真诚,不能偷着拍摄,就是要把来意讲清楚,是拍摄纪录片的基本功。这里面所有的拍摄都得到了允许,有时候不让拍了就不拍摄了,最大规模的放生开始的十分钟可以拍摄,后来真正放生的时候不让拍摄,就只用航拍器拍了一个远景。”
尊重与真诚,一直是纪录片拍摄的一大重点。
矛盾分歧
物质需要VS精神需求
除了寻找合适的人物拍摄这一难点外,主创们表示,这一集很大的一处难点还在于切入的角度,因为很容易一不小心变成一个难以讲得清楚的科普类纪录片,加上现在很多关于放生的新闻都是“规模大、乱放生”等这一类的负面新闻,但是他们想要从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件事情,从而能够更加平心静气的找到矛盾的解决之法。
首先是源起。在导演周宇看来,社会现象背后更深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是综合效应构成的,这一次他们选择从“消费”的角度来捋顺这件事——一旦有了需求,就会产生消费行为。
此外,放生之所以近些年变得普遍,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有经济开放的原因,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个人信仰层面的危机等,而这些因素之间也是彼此交织而生的,这也使得放生随之产生的矛盾越来越杂像丛生。
其实很多事情之所以矛盾一直存在,就是因为很难沟通清楚其中的问题所在,牵一发动全身,彼此都不愿让步与改变,那我们一一来看这其中的矛盾症结。
乱象一:污染环境,生命到生态
老王认为,那些放生的人并不在乎鱼的生死,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善心。
而污染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破坏,也一直是放生现象存在的一大社会争议所在。
科学放生,亟待规范。
对于放生安全与放生监管这方面,导演周宇说:
“2017年已经出了很多相关法律,尤其是放异地动物,这种行为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造成不必要的物种伤害,物种入侵,像是巴西龟等的不合规放生,对生态会造成灾难。
放生里面现在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有一方面是很多人在利用这种善心骗钱,情况比较多,拍一些别人放生的照片视频,说是自己放生,放到网上非法募集资金,这种乱象很难拍到,网上新闻也有一些。
放生这种行为应该是有一些监督,比如这种无序放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的应该管理,应该监督。而对于以放生行骗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应该需要加强监督,对于正常的放生,是一正常的宗教活动。
但放生还是需要引导的,因为现在有钱人放生会放很多,更应该回归到一种本质,要培养人的悲悯之心,对万物的善意,回归到这种需要引导。
乱象二:过度商业,放生到杀生
放生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捕捞→买卖→放生→捕捞。
这其中涉及到的不只是捕捞者与放生者的矛盾。但为了“放生”而进行的“捕捞”商业行为,到底该如何评论,好像不是很简单就能进行“好与不好”评论的。
对此导演周宇表示,
“如何看待这个行业链条,对我来说,是它肯定会存在,只要有想法就一定会产生相应的配套服务。商人就是在趋利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各类需求催生各类消费,放生这个现象就是存在需求,需求第一需要放的东西,催生了采购;希望参加一种有仪式感的活动,就会有人组织。
但这背后会不会有其他问题,会不会对初衷相反,会不会变成自说自话的游戏,失去了放生的根本意义。从其他角度去说这个产业链,从放生本身的行为意义角度去说,这样来看就是不太好的,从不同角度去说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更关键是是怎么去管理,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是另一层问题。
直接一个现象抛出来,很难成为解决问题的人,但有时候纪录片不是去解决问题,也很难解决问题,有时作者也会带着困惑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来思考。”
世界是如此混沌矛盾,又如此统一有机,在无序中的有序,在对立中的统一,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社会的本质。其实也很难想象,一个真正完全有序规整的世界,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又是如何持续运转的。毕竟,人性复杂而多变。
如同片子最后结尾所言——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世界。
关于希望表达的深层思考,导演周宇说:
“想表达对于多元社会的一种认知,以电影举例,好的电影就会呈现人性的多元状态,人性不是面孔式的,只是“好人坏人”,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时代的复杂性,无论是好的电影还是好的纪录片都要对社会认知复杂性的一种思考,不只是对错黑白这么简单的,所以这是在这一集中特别想要强调表达的一种价值观,一种角度。
第一,呈现放生的整个全貌,各个角度的全貌,能够用放生这个事件来说明‘需求鱼消费的逻辑关系’。
第二,更深层次的看待这个事情,真实有时候就像是看洋葱一样,想要多去拨开几层。放生为何要去找捕鱼的人,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从放生角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捕鱼就不可理喻,希望把不同角度立场的洋葱拨开来给观众看,甚至某个角度还有不同的方面可以挖掘,可以挖的更深。”
众生皆苦,否定哪一方在本质层面都没有意义。事物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或许,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放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初心是好的,就能让这件事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趋近于人心所向。
之前一直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纪录影像,所以,要为这次敢于直面社会混沌面的纪录片人点赞,他们的镜头成为照亮这一角落的一束微光,也是照出万象百态的一面镜子。
文字内容转载自公号“纪录片观察”。
商业合作 请联系微信/电话:18401570960
大家都在看
关注「爱上纪录片」,用纪录片看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