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甘之如荠,一箸知春

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2021-11-09

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时节。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中,感知春夏秋冬的四季轮转。

2021年,《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推出系列策划“二十四节气·食光”,以符合时令的蔬果,在唇齿间感知时间流转,不负一年好时光。



春和景明,谓之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起初只是节气名称,后逐渐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上巳节交汇融合,成为“时年八节”中的清明节。


万物清明,浊气清


清明是仲春和暮春的交界点,正是上升清气、清除浊气的好时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此时应顺应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肺气和心气,使之不断充沛。


食青团,度寒食


清明时节,江南一代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是用浆麦草捣烂后挤出的汁和面,包上细腻的糖豆沙馅蒸制而成。

 

起初的青团是江南清明节祭祀祖先的贡品,更是寒食节必不可少的冷食。明代郎瑛《七修类稿》里说:“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


春之本味,其甘如荠


我国民间素有“农历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2500年前的《诗经·邺风·谷风》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苏轼将荠菜称为“天然之珍”,辛弃疾也留有名句“春在溪头荠菜花”。


春之荠菜,药食两用

荠菜是典型的食药两用植物。《本草纲目》中记:“明目益胃。”《名医别录》:“甘、温,无毒。和肝气,和中为上品。”《日用本草》:“凉肝明目。”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荠菜的营养价值。


100克荠菜中含有1.7克不溶性膳食纤维、2590微克胡萝卜素、43毫克维生素C、294毫克钙以及类黄酮等活性物质。其钙含量远高于其他蔬菜,是牛奶的3倍。


食荠清香,一鲜到底

荠菜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炒、煮、炖、做馅,如荠菜炒鸡蛋、荠菜豆腐汤、荠菜猪肉馅饺子等。其中荠菜煮鸡蛋,是民间传统吃法。


将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煮熟剥壳的鸡蛋、红枣,配两三片生姜。入锅加水中火煮开,中小火煲20分钟。放置一夜,让鸡蛋浸泡充分入味,次日煲热即可食用。


挑荠菜时,要选深绿色没有开花、单颗生长的,这种类型的更加鲜嫩可口。

 

食用前,需要提前焯水去除草酸,有助提高钙的利用率。荠菜焯水时间不要过长,变绿即可捞出,以免香味散失。


清明饮食养肝脾


清明时节阳气开始旺盛,容易引发肝火。同时雨水增多,湿气渐生,可能导致脾虚湿困。日常饮食最需注意养肝平肝,健脾益气,化湿和胃。

 

清补润燥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现急躁、上火等“春燥”反应。中医认为,清明养生应重在养血舒筋,饮食讲求清淡,以清补为主。

 

《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蜂蜜水对化解“春燥”很有好处。

 

温胃祛湿

“清明时节雨纷纷”,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雨量也逐渐增多。清明前后湿气较重,此时饮食要减甘增辛,利用食物的辛散性质祛除湿邪。

 

饮食宜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还可吃些时令菜,如荠菜、韭菜、菠菜等。



年年岁岁,清明又至,天地间吹来清爽明净的风。人们卸下疲惫,走进山中、雨中、湖边,踏一场青,走一趟春。

 

在这仲春与暮春之交,体会春日的美好和短暂,更让人懂得留恋和珍惜。▲


受访专家

国家级名老中医 李乾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教授  马冠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  李惠明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  池晓玲   


本期编辑:罗榕  美术设计:靳丰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往期回顾

「春分」:春日过半,新韭满园

「惊蛰」:一芽入口,三春不忘

「雨水」:豌苗初生,品嚼春鲜

「立春」:一口春笋,咬住春光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