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性格的人更易中风!情绪不稳定的人危险了……

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2023-12-31

人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在医生看来,性格还能决定健康状况,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性格、情绪有关


近期的一项荟萃研究表明,喜怒无常的“神经质”人群,中风风险可能更高。

情绪稳定对健康来说有多重要?怎么摆脱日常出现的不良情绪?《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谢春明


喜怒无常的人更易中风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发表的一项荟萃研究表明,与富有责任心的人群相比,神经质性格人群更易发生脑卒中



为检验不同人格特质与卒中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分析了6个大型纵向队列超过5.5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在人格模式分类上,研究人员采取了目前国际通行的“大五人格模型”,即:

  • 责任心(负责、勤奋、周密、细致)
  • 外向性(外向、友好、健谈)
  • 亲和性(乐于助人、热情、心软、富有同情心)
  • 神经质(喜怒无常、焦虑、紧张)
  • 开放性(有创造性、想象力、好奇心、心胸宽广、冒险)

研究表明,神经质与责任心会影响卒中发作,而外向性、开放性、亲和性与卒中风险无关。神经质水平每升高1个档位,卒中风险增加11%~35%;责任心每升高1个档位,卒中风险降低11%~3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谢春明表示,责任心强的人往往高度自律,也更关注自身健康,因此研究呈现出其与卒中风险呈负相关。

而神经质人群往往难以平衡焦虑、抑郁、冲动等情绪,更可能频繁置身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中,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随之增大。


“神经质”的人怎么改善

从外在表象上来看,神经质的人比普通人更敏感,更容易焦虑、忧郁、愤怒、伤心、紧张,经常会突然情绪低落,又突然恢复正常,出现“情绪过山车”。


神经质的人具体常表现为:


  • 内省力过强,过分关注内心;
  • 对人比较挑剔,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
  • 追求完美,不断纠结细节,容易内疚;
  • 常有不安全感,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谢春明表示,有严重神经质倾向的人,建议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来改变认知和情绪,程度一般的可试试这些方法来调节。



建立自信

主动去做一些事,而不是等别人来帮忙,慢慢培养控制感。

感恩练习

每天记录值得感谢的事,可以是他人的帮助、大自然的美妙、自己的进步。

照顾内心

学一些平复心情的技巧,在激动时先安抚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冲动地向外宣泄。

关注健康

这类人群应更严格地管理和控制血压,有助减少心脑血管意外。


  //  

如果能及时发现中风迹象,科学应对,就可能“逃过一劫”。推荐3个测试,有助提前发现中风的蛛丝马迹。


“FAST”预警,目前国际通用的中风判断方法:


  • F(Face),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或一侧不能微笑;

  • A(Arm),两只手臂中会有一只手臂没力气往下垂;

  • S(Speech),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口齿不清;

  • T(Time),患者家属应立即拨打120,尽快救治。


与“FAST”原则相似,我国有个“1-2-0”原则:


  •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 2,代表“查看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 0,代表“聆(零)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


闭目难立征试验,用来检查前庭平衡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先睁眼后闭眼,睁眼和闭眼时出现摇摆或跌倒,应考虑小脑发生梗塞。


小脑发生中风还有几个症状:


  • 体位改变时头晕加重,稳定后头晕消失,以一过性眩晕为主;

  • 走不直,像酒喝多了一样;

  • 用筷子夹东西,越接近目标越不准。


这4种坏情绪也要控制

心内科专家表示,身、心、灵对血管疾病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心”代表心理因素,半数以上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

以下4种应激情绪最伤血管:

愤 怒

《美国心脏杂志》一项研究发现,较高愤怒水平使冠心病风险增加了31%。


在愤怒两小时后,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最高。

悲 伤

悲伤对高风险人群影响更大,2012年《循环》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对于心血管低风险人群,与悲伤相关的心梗绝对风险是每1400人增加1次,但对高风险人群,每320人增加1次心梗。

焦虑抑郁

抑郁、焦虑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抑郁症在冠心病患者中尤其常见,多达65%的心肌梗死患者有过抑郁症状。

社会隔离和孤独

对23项研究18余万人随访3~21年的汇总分析显示,社交孤立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29%,脑卒中风险增加32%。

情志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导致的,很多人在突发心脏疾病前,已有一段时间经受了突然的压力变化或慢性压力的累积,在发生“气、急、累”等应激事件时突然爆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剑曾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建议大家学一点“养心法”:


发现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应立即觉察并想办法尽快摆脱,注意一些负面情绪信号,如无意识地久坐、多吃、失眠等。


选一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最好是户外运动,每周运动5次左右,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


读书、写日记、看电影、听歌等也是很好的开阔心胸、纾解不良情绪的方式。


工作要劳逸结合,不要无形中为自己增加压力,积累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中做些正念冥想,尤其是在陷入自我否定、情绪消沉时,可停下手中的事儿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有利于提升积极情绪。
本期编辑:王晓晴

愿你能情绪稳定,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电话垂询转载咨询:010-65363791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喜欢,就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