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炎症≠上火!中西医分别这样解释……

生命时报微信 生命时报
2024-10-20

喉咙痛、牙龈肿、长痘痘的时候,你是不是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上火”了?但医生通常会告诉你,这是因为体内有炎症。


西医的“炎症”和中医“上火”是一回事吗?《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解释两者的区别,并告诉你如何对症下药。

受访专家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冯惠玲

炎症和上火分别是什么?


当我们身体出现一些炎症表现时,很多人便将其与“上火”联系在一起。专家表示,上火可以说是炎症的一个表现,但并不等同于炎症。


炎症

“炎症”是现代医学概念,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损伤因子的刺激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

  • 生物因素有各种致病微生物以及过敏反应、生物毒素等。

  • 化学因素有外源性的强酸、强碱,化学毒物及内源性的组织分解产物。

  • 物理因素则有辐射、高低温、机械损伤、异物侵入等。

上火

从中医角度看,“上火”属于热证范畴,是指人体或因感受温热之邪,或因脏腑阳气亢盛,或阴津不足等阴阳失衡失调导致的具有“热症状”特点的病机。

比如,吃了过多煎炸燥热食物、经常熬夜、感受暑热之邪等,均可引起人体出现“上火”症状。

你是上火了还是发炎了?


炎症和上火的概念不同,但在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那它们分别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发炎的症状

炎症通常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局部表现:主要症状有红、肿、热、痛,还可能引起器官功能障碍。不同部位的感染,炎症表现有所区别。

  • 如果是皮肤软组织有炎症,可表现为皮肤温度升高,出现局部的红、肿以及疼痛。

  • 如果炎症部位在关节,可能出现关节疼痛以及活动障碍。
        


  • 如果病变部位在肺部,可能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咳痰,严重时会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

  • 如果炎症在消化道,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

  • 如果在泌尿系统,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全身表现:局部炎症表现比较重时,可能出现全身炎症,一般表现为发烧,伴有全身不适、头疼、乏力、食欲减退。


上火的表现

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

  • 冬季上火一般为实火,是指体内邪火炽盛而引起的实热证,患者多属于湿热体质。

    表现为口唇起泡疹、长痘痘、咽喉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


  • 虚火旺盛的患者一般属于阴虚体质,由于阴液亏虚,无力制约阳气,而表现出阳气偏盛的虚热状态。

    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耳鸣、眼睛干涩、头晕、睡不好觉、干咳等。

消炎和祛火各有方法


上火和炎症不同,祛火和消炎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区别,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消炎




出现炎症时,西医一般建议使用消炎药。

消炎药是一类能抑制致炎物质(非细菌性)产生或释放的药物,可以缓解、抑制炎症症状,但并不能杀灭病原体。


目前临床上,消炎药可分为非甾体类消炎药甾体类消炎药两大类。


  • 非甾体类消炎药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对乙酰氨基酚等。

  • 甾体类消炎药主要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其中,甾体类消炎药在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退热等多种作用,不过,因其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使用时应予以密切监护。




使用消炎药要牢记以下三点:


掌握适应证。感染因素或非感染因素都能引起炎症反应,例如扭伤造成的是非感染性炎症,应当用消炎药,不宜使用抗生素;疖肿是感染性炎症,通常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


对症不对因。消炎药只能缓解、抑制炎症的症状,并不能根除引起炎症的病因,没有杀菌作用。出现炎症的时候,关键是找到源头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遵循说明书。遵医嘱合理选择消炎药的用法用量,切忌超量服用。




祛火

按照中医理论,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辛辣之品,缺少睡眠等都会导致“上火”。

  • 降虚火食物上应拒绝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一些较为温热的食品也要少吃,比如樱桃、荔枝。生活中,要顺应昼夜变化,保证充足睡眠,尤其不要熬夜。
         

    日常可按压照海穴(位于脚内侧,内脚踝尖下方凹陷处),用大拇指按压直至有酸胀痛感即可,5~10分钟为宜。还可根据医嘱用些滋阴降火的药物,比如有玄参、生地、丹皮等。
  • 降实火饮食上可利用食物的苦寒之性来降火化热,如生苦瓜、苦菜等具有寒凉之性的食物。实火多由情绪波动过大、缺少睡眠、贪肥腻等原因导致,因此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心态,少吃油腻食物。
        

    每天点按少府穴(握拳,小指按到的地方就是少府穴)5分钟,此法能有效缓解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失眠、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可遵医嘱用清泄降火的药物,比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本期编辑:吴梦瑶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电话垂询转载咨询:010-65363791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喜欢,就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生命时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