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设经济 文字版 | 人间废话S01E02

人间废话 鸣岳几时有 2019-04-04

(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收听音频节目)

本期作者 / 陈鸣 岳路平  嘉宾 / 周华蕾

每周二更新文字版

每周四更新音频



0000001


前阵子《创造101》特别火,而里面的角色比节目还火,比如说杨超越、王菊、孟美歧。


这个节目出售了各种类型的人设,观众可以从不同人身上找到自己对应的代入感。


偶像这种商品有很多独特性的,它具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它要有缺失感,这样才能让观众代入,希望跟她一起来成长。


人设本身的入门门槛必须是低的,就像很多人为什么爱睡前打坐,因为双腿一盘往那一坐,就觉得进入到某种修行的状态,入门很简单。


很多偶像火不了,是因为采取了女神人设。屌丝会觉得够不着,隔壁邻居没有这样的人,没法代入,女性观众则会倍感压力,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但是像杨超越这样,一个爱哭的邻家小妹妹,从村庄里面出来,唱歌跑调,被人嘲笑,一遇到事情不知道怎么办,就能很好地把粉丝吸入到场景里面去。 


有一种芭比娃娃是没穿衣服的,五官也没有,全部都是你赋予它的,这种空白让你觉得“我可以对你做点什么”,“我可以对你脑补点什么”。这是一张白纸,不是填满的,你很容易把它当成生命中的投影屏幕。


偶像养成一个道理,你跟她一起成长、一起摔跤、一起站到台上 C 位出道。



0000011


腾讯最近出了一本书叫《小镇青年》,专门研究怎么满足中国小镇青年的欲望、冲动、力比多(libido)、想象力,研究如何挣他们的钱。


腾讯的用户7、8亿,要达到这个规模,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服务好最广泛人群。“我是全村人的希望”这句话就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对得上大多数人的口味,跟《战狼》是一样的效果。


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有一次在户外直播时,杨超越偶然间蹦出来这句话,结果弹幕上反响很好。她的老板就注意到了这点,马上把她叫到旁边说:以后你到哪儿就说这句话“我是全村人的希望”,然后你的粉丝就叫做“村民”,你的粉丝头子们就叫做“村长”。


王菊则代表了另一种另类偶像,她不是靠姿色吸引男性的关注,但她是第一个被西方媒体关注的101女孩,甚至被称为中国的碧昂斯。 


日本韩国的社会结构里,女性的地位依然比较传统,很多一结婚就不上班了,所以她们的人设经常是温柔可人、性感小猫。按之前的“时尚教母”苏芒的话来说:“漂亮性感瘦,不穿秋裤”。这个就是符合男性那种欲望投射的一个标准的投影屏幕。


中国女性的地位是比日韩高的,话语权也更大,同时中国的互联网水平也比日韩水平要高,101女孩是一个互联网偶像团体,而日韩偶像更多还是收音机偶像电视偶像


中国网民喜欢王菊,真的是投票投出来,人们对王菊的认同是涌现出来的。


另类、长得不够美的、有自主意识的女孩,她们需要王菊作为她们的代言人。她非常有性格,大大咧咧,气场霸屏。她比 Papi酱 还要酷,因为 Papi酱 太漂亮,只是她假装泼辣,而王菊完全是“孙二娘”人设


今天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这个认同已经不是千篇一律了,不是单一的福特模式的标准化。它允许你多元化供养,选择消费不同的人设,所以中国的偶像人设更多元,百家争鸣的程度其实超过日本和韩国。 


有人爱杨超越就有人爱王菊。我们的价值观有好几个支柱的,不是一个单一支柱,单一支柱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就非常危险。


每当我们在造星流水线上开一个小口,一定会涌现出一种你之前没看过的美。比如当年《超级女声》刚火时,李宇春冒出来,在当时是远远超出整体社会的审美能力的,因为她太中性。但你现在看这完全是可接受的,李宇春是一个非常优质的一个偶像。 


当时《时代周刊》选她做封面人物,因为她不是意识形态罐装物,不是 CCTV 塞给全民的偶像,而是真的由小女孩小男生的一毛钱一毛钱选出来的。



0000100


偶像这种商品还有第二重属性,要有某种超越性。你粉她,一定是因为她做到了生活里面某一样你做不到的事情。 


这个超越就是 battle 。从101女团最后选出 pick 11个出来,这就是一个不断进阶的海选,包括舞台设计也非常有意象,它就是个金字塔。


准确地说,这些偶像不仅仅是人,是数据。她的人设是粉丝在一个个阶段里面不断喂养成型的。


粉丝是怎么喜欢上一个人设,这个人设就沿着这个方向强化下去。人设是粉丝对偶像投射的数据集合体。


与此同时,如果一个偶像脱离了原来的人设,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产生“偶像失格”的现象。


最严重的一种是偶像谈恋爱,它会让粉丝们心中产生一种感受是自己变成了“小三”。比如鹿晗之前一直是作为粉丝的老公存在,突然有一天他和关晓彤谈恋爱了,事业就一落千丈。


靠粉丝太近,也会导致人设失格。就像七仙女非得要跟董永结婚,天庭要大怒。私联是重罪,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你的人设崩塌,人设一崩,这盘生意就没法做了。因为它破坏了商品的独占性。 


艺人是可以结婚的,而偶像不可以。这是因为它们是同一品类商品下面的两个不同子品类


我们消费偶像大部分情况下是消费人设,消费艺人的时候,我们更多是消费 ta 的作品。


上一次我去看腾讯影业的发布会,一个资深的著名女演员跟“魏璎珞”的扮演者站在一起,当场diss。她说“也就是你这个导演,你拍谁谁就火,她根本就没有什么演技”。


这个就是一种艺人和偶像的鄙视链,但本质上它们是不同的物种,就像猫和老虎的区别。



0000101


美国有一个心理学研究产生了一个理论,叫Killing Somebody。


当一个女孩子看到另一个女孩子心生向往的时候,她实际上在内心深处是把对方杀掉的。她只要她的壳,然后把自己住进去。


比如一个女孩子在一本流行杂志上看到一款口红、一个LV的包,她会想:“如果我涂了这一款口红,如果我拿了这款包”,但是男孩子不是这么看的,男孩子就觉得你性感你漂亮。


历史上就有一个案例就是这个样子的。


木村拓哉跟工藤静香宣布结婚的时候,经纪公司把他雪藏了,而且从此生活就没有安静的时刻。经常收到前粉丝寄来的刀片、沾满血的布娃娃、车里面被放定时炸弹。这就是粉丝的心情,“当年我喜欢你,结果你现在背叛了我,你不要用你亲吻过别人的嘴说我爱你。”


还有一个更加有名的例子,约翰列侬。


枪杀约翰列侬的就是他的超级粉丝,杀害他的理由是“你已经背叛了约翰列侬,你不再是约翰列侬”,所以你必须死,让你永远停留在40岁。我看过这个凶手在监狱里写的诗,绝对不亚于约翰列侬,写得太好了。


那种对偶像的爱,一定要逼迫着你只能活在40岁以前,就是我喜欢你的那一年,你不能再老,你再变就失控了,就不是我爱的那个人了。


日本有一个动画片很出名,叫《未麻的部屋》,讲的是一个女团的艺人,生活里面出现了各种混乱和惊险,最后发现是她的一个经纪人暗恋她,不愿意看到她为了生存去拍裸戏,所以想杀死她。


今天我们通过创造101这场节目聊到了人设经济,其实人设经济不是什么新鲜的状况。


以前我们做品牌的时候就经常提荣格的“十二人格原型”,它就是用12种人格来定义这种商品,比如说我们买耐克的时候,本质上我们在买“英雄人设”,就是永远在挑战人类的极限,所以这也是耐克为什么把全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员全部签下来的原因。 


我们吃巧克力的时候,巧克力卖的人设是情人,她给你一种甜的、顺滑的一种陪伴感,包括杜蕾斯卖的也是情人的人设。


还有早期的苹果公司,卖的是“反叛者”的人设。它最有名的那个广告片《1984》就是用反叛者的人设来挑战当时的IBM。


人设经济在商品化的世界里面已经存在很久了。今天我们聊的这个现象更多是因为这整一套逻辑逐渐深化,已经到了由一个真人去扮演某种人设的时代,而且它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了。 



0000110


有一次我跟《大话西游》的导演刘镇伟吃饭,我跟他历数我看过的他拍的各种电影,他就说你是不是都没有买票?


这一代人消费“杨超越”,闭环是完整的,他们不会欠杨超越,不会像我们欠了刘镇伟、周星驰、小虎队、翁美玲、黄日华一屁股债。


粉丝越来越作为消费者在真金白银地供养一个偶像,粉丝对一个商品的拥有感会越来越强烈,甚至产生一些排他感或者独占感。 


在许多科幻片里面,用户User已经是一个重要话题。过去我们说领袖和人民,现在讲开发者和用户。用户成为一种独立的人种,这方面最极端的还不是101女团,而是游戏。在游戏里面,用户自己就是那个主角,那个杨超越。


类历史崇拜偶像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叫膜拜时代,膜拜时代就是朝圣。第二个阶段叫展示时代,你唱歌我听,你跳舞我看,有了互动性,但还不够强。 


第三个阶段叫操控时代,你是直接拿着游戏柄的。过去你在电影院看电影是没有手柄的,你在美术馆看画是没有手柄的,你无法操控这个展览,那么这个策展人也无法操控你,导演张艺谋也无法操控观众。但未来的操控时代可以。


《创造101》是介于展示价值和操控价值之间,一方面你在听她的歌,一方面你可以通过投票和购买很多的东西,包括众筹集资的方式来支持你的偶像,其实它也有部分手柄杆感。


这实际上对偶像的挑战越来越大。游戏里面角色不会出现故障,不需要“被修理”,如果角色有让你失望的地方,产品一经推出就是这个样子。但是杨超越们却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让粉丝(用户)失望,人设会崩塌,会穿帮,如果杨超越补妆不及,或者她的团队无法为她持续补妆,那她就完蛋了。


这种操控感在节目里面已经有体现。


101女团节目制作过程中,这些女孩子们在高强度的拍摄过程中,对镜头产生了不适感,她们经常拿帽子、衣服,把房间里的摄像头遮起来。摄制组就在她们住的各个地方贴上了纸条,写着“请勿遮蔽摄像头,如果你的素材不足,后果请自负”这类的话。


如果我们再往深里挖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杨超越,因为今天,你走在大街小巷,进入机场车站,你就已经在数以万计的摄像头里,几秒钟之内就可以被识别。 


你的行为最终是某个系统不断调节你的过程。就像现在的经纪公司在生成“杨超越”,事实上这个系统也在不断地通过观看和被观看、收集和被收集,调节养成我们的方式。理论上“杨超越”是商品,难道我们每个人不是吗?


今天我们作为粉丝去谈爱一个偶像,需要有一种更清醒的视角,爱一个人最高的形式是给 ta 以自由,带上她的梦想、勇气和祝福,她走她的路,你走你的路。


音频转成文稿会丢失很多聊天语境

更多原汁原味的表达

欢迎回归音频收听


鸣岳几时有?

每周四音频

每周二文字



往期节目


第一季第 1 期: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第一季第 2 期: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