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和海油的适配度,有多高?
理工科不适合你,学不会很容易挂科的,你换个专业吧!
海上平台风吹日晒的多辛苦啊,你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多踏实啊。
你们年轻女孩哪能受得了这种苦啊,算了吧。
提起石油石化行业
很多人的传统认知是
男性居多,不适合女性参与
真的是这样吗?
在中国海油
各个岗位都不乏巾帼“浪花”的身影
她们中的很多人
从选择专业到进入工作岗位
不理解、不认同
常常与之相伴
是放弃还是坚持?
她们说……
初来乍到
她们如何度过海油“适配期”?
夏茜是中国海油目前唯一一名女性钻井监督。
8年前,从长江大学毕业后,夏茜入职海油发展,成为海上平台钻井操作工。
她仍记得第一次出海时的兴奋心情:“我第一次上平台就去了海油当时最先进的平台!”平台上,只有医生、两位后勤人员和新来的夏茜是女生,其他人清一色的都是老爷们儿。这也给夏茜带来一丝紧张,自己能不能做好?
夏茜在记录数据
在甲板上风吹日晒、不方便的连体工服、高强度的工作……初登平台的兴奋很快就被困意和疲倦冲散。
“一开始很难适应海上连续工作12小时的强度,有点吃不消。”身体上的不适给了夏茜第一个打击,孤独感也接踵而至,“当时平台上基本没有生活网络信号,出海就像与世隔绝,我常常一周或者半个月才用报房的电话联系一次家人。”这让夏茜的第一个海班格外难熬。
夏茜(中)和同事在量套管
为了调整状态,她努力让自己忙起来。她跟着平台高级队长到船体、钻井、水下等不同部门学习专业知识,了解钻井设备和各项参数。随身携带的本子被她记录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夏茜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一线工作的学习上,在第一个海班的后半段,她便完全适应了海上的“生物钟”。
对于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女生来说,生理期也是一个逃不开的难题。“身体不舒服时候脑子就转得不够快,思路也会变得不清晰,但这不能当做放松自己的理由。我会稍作休息调整状态,也会请同事一起帮忙、协作完成工作。”
夏茜在量套管
坚韧的品格支撑着夏茜在海上实现一次次蜕变。2019年12月,她考取了钻井监督证,成为海上钻井监督。
初入行的不适,在中海炼化大榭石化担任储运内副操的顾惟思也感同身受。
实习期间,顾惟思先跟着师傅学习外操。她发现,师傅可以轻松拧动的阀门,自己力气小,拧不动;去装置区巡检,师傅在前面大步流星,她在后面一路“狂奔”……面对男女在体力方面的天然差距,顾惟思有些无可奈何。
值班时的顾惟思
和外操相比,内操的工作对顾惟思来说相对“舒适”,但难题依然不少。对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和复杂的流程,顾惟思一个头两个大。一开始,她连CFD原油就是曹妃甸原油的简写都不知道,硬是凭借着一股韧劲儿,一步步胜任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和夏茜一样,倒班制也曾令顾惟思十分痛苦。“我们是四班三倒,一方面身体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和家人、朋友的作息对不上,别人节假日都休息了,但我得上班。一开始感觉非常难熬,也想过放弃……”
从化工“小白”到独当一面的内操,工作9年来,顾惟思有过很多个类似的“挣扎期”,但她都快速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工作节奏。“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适应它、做好它,现在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我得给她们做个好榜样。”
从不适到适应再到适配
总要经历痛苦的破茧期
这不光是她们与工作环境的
互相磨合
也是对自身的成长和历练
勇敢跨过那道坎儿
就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斜杠人生”
如何找到“平衡点”?
晔哥,晚上打球吗?
我是姐姐……
不好意思!姐怎么会在篮球群里?
姐不能打篮球吗?
这是不久前一位新入职的同事给赵晔发的微信。
赵晔是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的一名地质工程师,留着一头帅气、利落的短发,热爱篮球,举手投足间透露着果敢和独立。
在渤海石油研究院担任物探助理工程师的王英男虽然也留着短发,但举手投足间却透着十足的文艺范儿。
和传统认知中沉默寡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研工作者形象相比,赵晔和王英男的人生多彩、灿烂。专注于工作的同时,她们积极拓展兴趣爱好,收获颇丰。
在赵晔家的过道里,一个简易的篮筐被结实地贴在墙上,让她在家也能随时过过球瘾。今年上半年,她还带领研究院队获得了有限海南分公司篮球赛的冠军。
除了热爱打篮球,赵晔还喜欢跑步、引体向上、技巧性瑜伽,是个不折不扣的运动达人。
赵晔参加篮球赛
入职两年多,王英男先后参与了亿吨级发现渤中13-2的评价和渤中19-2的勘探发现工作。
热爱绘画的她,在工作之余常常绘制各种风格、主题的漫画来讲述海油人的奋斗故事。目前,由她绘制的漫画作品已有20余篇在集团公司各媒体平台发表,广受好评。
工作中的王英男
“斜杠”的人生虽然精彩,却也意味着她们要在各个领域付出更多精力,还要努力做好平衡。所幸,她们找到了“斜杠”的平衡点。
“运动会让我快乐,也能让我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工作状态,让精力更集中,效率更高。”上半年的一天,一口钻井在凌晨到了需要随钻测量的阶段。凌晨四点多,赵晔和同事们一起回到办公室对系统实时传送回来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地层的含油气情况。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测井工作顺利完成。
与其说运动是赵晔的爱好,不如说是她的生活方式,“有时候项目上遇到卡壳了,我就会到公司楼下跑两圈换换脑子,偶尔会迸发出新思路。”
赵晔在看标定剖面
工作9年,赵晔也坐过“冷板凳”,在几年都没有钻井、没有新采集资料的勘探“冷区”中坚守。年轻的她没有浮躁,而是沉下心提升专业技能,默默成长。她深知只有日复一日的训练和积累才能把握“进球”的机会。
对她们而言,“斜杠”不是毫无交集的平行线,绝非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她们全力拥抱自己的不同身份,在其中汲取力量,让一个个“斜杠”成为助力自我全面成长的相交线,在多种身份的相互融合中,收获“N次方”的惊喜。
王英男在绘制漫画
在王英男眼中,做勘探研究和画画极为相似——枯燥又有趣。从小学开始学画画的她,写生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段经历让王英男养成了耐得住枯燥的性子,让她更能沉下心来做研究。
王英男曾经绘制过一期关于先进典型侯静的漫画,“侯静姐说,要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句话让我很受激励。我画过很多先进人物,也了解到他们的奋斗故事,当工作和生活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我就会想起他们,给自己打气。”
王英男的漫画作品
起初,有人说王英男的作品画风轻柔,和海洋石油工业的澎湃、热烈不搭。尝试调整画风后,王英男还是选择坚持自己。她认为海油是多面的,它可以是硬朗的、刚毅的,也可以是温馨的、唯美的。“刚”和“柔”在王英男的笔下恰当融合。
作为斜杠青年的她们
能坐得住“冷区”
能深挖地层找油找气
能驰骋球场
也能笔下生花……
面对多重身份,她们不偏不倚
每一项都认真对待,每一次都全力以赴
正如网络上流行的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
“标签”撕不撕?“偏见”怎么破?
“女孩子出什么海?”“女生穿连体工服多不方便啊。”“你找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多好啊。”……夏茜还能清晰记起自己刚入职时的那些不理解和质疑。
“平台上95%以上都是男性,很多老员工都觉得年轻女孩吃不了海上工作的苦,我想要尽快融入团队就要加倍用心。”
夏茜在海上工作
夏茜从不矫情,工作中总是主动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平台同事积极地沟通、耐心地解释。心思细腻的她还总能指出作业方案中不合适的内容并给予建议。休息时她也喜欢和大家开玩笑。后来,大家对她的印象变成了“你还挺适合这份工作的!”
如今,累计出海时长已超1100天的夏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出海和女生并非不适配。夏茜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女生勇敢地来海上一线大展拳脚,追寻自己的梦想。
对于“海油唯一海上女钻井监督”的标签,夏茜感到骄傲,却并未就此停下探索职业发展新阶段的脚步。未来,她想尝试钻井监督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谈到标签和偏见,“女博士”是侯胜珍躲不开的一个标签。博士毕业后,她入职研究总院从事油田化学研究。
侯胜珍(左二)在实验室“传帮带”
侯胜珍曾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人对女博士颇有微词。也曾有一些远亲对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年书不好,你就去当个化学老师吧,别去搞研究了……对此,侯胜珍置若罔闻,始终坚定自己的内心。
“我目前从事的油田化学研究是我自己选的,是适合我的,也是我想坚持做的。只有做真正喜欢的事,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独立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不必在意其他人的想法。
于李晶晶而言,“新媒体达人”不仅是一个标签,更是大家对自己的肯定。
从绘制单幅漫画,到参与微信制作,再到自主策划融媒体作品,李晶晶慢慢从宣传“小白”成长为“融媒之星”,也成就了她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职业转变。
李晶晶在作业一线采访
很多同事、朋友都称赞她的成长,但李晶晶不敢沾沾自喜,她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把自己的“标签”贴好贴牢。
“新媒体更新迭代很快,总怕自己某一个技术学不会就会掉队,因此我每天都会加倍努力。”因为了解专业技术知识,李晶晶能够更好地将新闻宣传与公司主业相结合,如今在海油发展党群工作部工作的她能将策划想得更深、做得更细。
坚定自己的选择
勇敢突破自我
这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抉择时
共同的答案
不轻言放弃,不轻易设限
用自己走过的坚实的每一步
回应曾经的否定与质疑
用不同的标签
展示自己的无限“可能”
释放人生中纷繁、绚丽的精彩
更多推荐
文字 | 刘瑶 姬家悦
视频 | 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制作 | 刘瑶 朱国利 张超
责任编辑 | 刘瑶
监制 | 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