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开幕!这一年,推动全方位国际能源合作,中国海油这样做!
金秋时节,黄浦江畔,世界瞩目。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今日在上海开幕,彰显着中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
作为我国首个“海上特区”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特行”,中国海油突出发展油气主业,深耕能源国际合作,业务规模覆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推进全球油气可持续发展、构建国际能源合作新平台贡献海油方案。
更务实、更智能、更绿色的发展模式也为中国海油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多认可。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海油不断寻求与蓝色伙伴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合作,以实际行动书写共赢共享的发展答卷。
融
全力加强高水平对外合作
“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越来越智能通达的输电网络,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得以点亮,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共建国家能源与低碳发展合作成就,并为国际能源合作擘画发展蓝图。
携手并肩,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创造长期繁荣贡献能源价值;互惠共赢,打通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国际能源发展之路。
海洋石油工业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近年来,中国海油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领域对外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质量拓展,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下,孕育出一个个能源“硕果”。
坐落在伊拉克大漠中的米桑油田是中国海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实例。项目成立至今,米桑油田已成功实现从日产近9万桶到30万桶的历史性跨越,建成了年产1500万吨级的原油生产基地,为促进中伊能源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乌干达,中国海油担任艾伯特湖区项目翠鸟油田作业者。油田项目投产后,将帮助乌干达成为东非地区重要的原油生产国。
2022年,中海油服与沙特阿美签订了7艘钻井平台“5+2”年作业合同,这是我国油田服务公司在国际上迄今获得的最大单笔合同。目前,双方合作已从海上钻井拓展到油气田一体化服务等领域。
中国海油海外项目多点开花,捷报频传。今年上半年,圭亚那Stabroek区块勘探取得新进展,在中深层再获油气新发现。6月,巴西Buzios5项目投产,该项目是中国海油完成Buzi-os油田权益并购之后投产的首个项目。
累累硕果,见证中国海油在能源国际合作的努力与成就,也见证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步伐。
中国海油在加大投资、建设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全力保障油气发展的同时,积极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一个个“惠而实”的民生项目,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多幸福感,也建起一座座友谊的桥梁,让中外双方合作愈发紧密,共享发展的果实。
万里随风起,大道复同行。中国海油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中国海油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让一个个对外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开花结果。
智
科技创新为高水平合作赋能
“璇玑”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系统,自2021年在印尼投用后,“璇玑”不断赢得客户认可,逐渐在国际市场成为一张鲜明的“海油名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展高水平对外合作的背后,是中国海油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实践。
今年,“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恩平油田新区、流花16-2深水油田群和文昌油田的8座生产装置均实现台风生产模式的“首秀”,在有效避免产量损失的同时,油气田自动化程度也显著提高。
8月,我国首艘、全球最大LNG(液化天然气)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在广州港锚地,首次为全球最大吨级双燃料超大型油轮提供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目前,中国海油已建成3座国际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工建设;由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22”完成船体建造;5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完成穹顶浇筑作业,中国海油金湾“绿能港”二期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完工;世界最大的海上LNG接收站、全球首个海上离岸式全钢结构双泊位接收站码头——香港LNG接收站完成首船卸料和管线通气;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拟建设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裂解装置之一......
今年是中国海油连续第六年参与进博会,此前签约合同金额已累计突破500亿美元。从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从能源资源技术装备共享到油气工程服务合作——一个开放的中国海油,一个深度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中国企业,正与更多合作伙伴同向前行。
绿
为发展与合作绘就低碳底色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施碳减排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议题。
绿色,一直是中国海油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底色。中国海油积极推进绿色发展跨越工程,探索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一体化开发新模式,着力提升清洁能源产业占比,加强节能低碳全过程管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新格局,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海油力量。
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中国海油构建新能源体系的主攻方向。
5月16日,满载6.5万吨LNG的“马尔文”轮在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顺利完成接卸。9月26日,随着“巴图尔”号LNG船舶顺利完成接卸作业驶离码头,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投产首年累计接卸量突破35亿立方米。
在下好天然气布局先手棋的同时,中国海油同步推进风、光、水、电融合发展战略。
5月,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项目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到22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油田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7月,中国海油首个陆地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近6000万千瓦时。
在减碳目标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碳吸收和利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世界公认的促进碳减排的有效方法。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正式投用。该项目为恩平15-1油田群的减碳配套项目,投用后,将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150万吨。该项目的成功也为岸碳入海奠定技术支撑。
近年来,中国海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助推能源结构转型上的努力得到更多认可。绿色实践不仅是中国海油广结伙伴的靓丽“名片”,也为国际合作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乌干达做好油田区域水资源保护,在油田开发区域建设6口地下水监测井,共同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在巴西顺利完成首船原油境内过驳作业,大幅度缩短油轮转运航程1400海里,减少燃油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伊拉克打造智慧环保的米桑石油城,推进油田社区内的生活污水循环多功能利用......在高质量开展对外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海油不断提高安全环保标准,将绿色理念贯穿油气勘探和开发生产的全流程。
击鼓催征稳驭舟,同心协作创繁荣。中国海油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围绕油气主业深入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与合作伙伴携手为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文字 | 何巧云
图片 | 李浩玮 陈涛 胡兴豪
赵建霖 中国海洋石油报
制作 | 徐一邱
责任编辑 | 刘瑶 房瑗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