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葵一号”登船启程,下一站深水油田!
5月12日18时左右
随着我国最大的半潜工程船缓缓上浮
一朵海上盛开的“葵花”
再次完整浮出水面
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
“海葵一号”
经过12个小时的拖航、沉浮
精准坐底登船完成浮装作业
几天后
这个“超级快递”将启程南下
前往流花油田海域进行“签收”
从“打包”到“发货”
“海葵一号”持续获得各方关注
跟随记者的脚步
一起去现场沉浸式感受全过程吧~
1
“超级快递”如何派送
“海葵一号”是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
等功能于一体的FPSO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一般自身不具备航行能力
要想将其从位于青岛的建造场地
转运至位于南海的作业海域
就需要进行长距离运输
而这个“快递”可不是一般的大
“海葵一号”FPSO总重近3.7万吨
高度相当于近30层楼
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
要完成这个“大块头”的打包
并进行1000多海里的海上派送
难度可想而知
海洋石油装备的运输方式
通常有湿拖和干拖两种
湿拖就像拖车运输
设施依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中
通过拖船牵引
全程在水中被拖至目的地
此前“深海一号”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干拖则类似于货车运输
设施搭载驳船运输至目的地
一般用于跨海域、跨大洋的远洋航行
另外,非浮式设施也会用这种方式运输
“海基二号”导管架出海
就是搭乘的“海洋石油229”驳船
综合考虑圆筒结构特点及作业风险
本次“海葵一号”运输采用
“长距离干拖”和“短距离湿拖”
相结合的方式
先通过“大船背小船”的干拖方式
将其从青岛运送到广州锚地
最大限度缩短航期
再通过大马力拖轮
直接拖带运送至作业海域
2
“吉时”已到,黎明出发
海上作业“看天吃饭”
由于“海葵一号”重量大
吃水深度接近航道极限
且浮装作业对水深要求较高
同时满足潮位高度和时长的日期
每月仅有3天
且需要抓住每天涨潮的时间窗口出发
条件非常苛刻
原计划于10日进行的作业
由于接连的大风、强对流天气
推迟两天才最终确定启程日期
5月12日凌晨5点多
“海葵一号”迎着晨光离港启程
“货车”就位:我在水下等你
“海葵一号”离港的同时
几公里外
我国最大的半潜工程船“新光华”
已完成准备工作
由于“海葵一号”底部
布满牺牲阳极、传感器等突出物
施工人员提前在运输船的甲板上
放置了630条约60厘米高的枕木
每根枕木在各个方位的误差
均不能超过50毫米
早晨6:30分左右
“新光华”甲板逐渐没入水中
船体压载下潜至水下25米
等待“海葵一号”的到来
“快递装车”:海上穿针引线
装船过程需要
6艘拖轮和半潜船上的锚机密切配合
“穿针引线”将“海葵一号”
牵引至设计位置
进船时的两侧间隙误差和就位精度
都要求控制在50毫米以内
且过程中不允许发生任何碰撞
为此
“新光华”和“海葵一号”
分别安装导向柱及定位捕捉器
辅助“快递”精准就位
本次作业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
智能测量机器人辅助系统
相较以往依靠瞭望员查看定位情况
可以更加直观精确地监测FPSO的位置
本次作业技术难度
创行业同类装船作业之最
现场通过标尺、全站仪及摄像头确认
就位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打包发货:为“海葵”系好“安全带”
经过12个多小时的作业
半潜船排载上浮
将“海葵一号”背起托举出水面
随后作业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甲板
检查FPSO坐底精度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
作业人员将连夜进行绑扎固定
通过68个结构
提供约5000吨的横向约束力
和约2800吨的纵向约束力
为FPSO系好“安全带”
未来运输航行期间可抵御
超过4.5米的浪高和7级大风
3
“踏浪登船”为何如此丝滑
“海葵一号”装船成功
开创了我国全流程自主实施
超大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装船作业的先河
全程一气呵成
背后是一系列“黑科技”的加持
最先进的“海上大力士”
用于运输的“新光华”号船,是亚洲最大、全球最先进的10万吨级半潜船。甲板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全船有118个压载水舱,下潜作业无需利用动能加载,只要通过船上的控制系统打开相应压载舱室的海底阀门,在6小时之内就能自动潜入水下30米。
最精准的“定位捕捉技术”
项目团队采用捕捉器、自动全站仪与水下摄像头相结合的定位技术,这也是该技术在国内大型海洋平台装船中的首次应用。同时,项目团队自主完成了技术方案编制、复杂计算分析、施工指挥管理等系列工作,确保“海葵一号”精准装船就位,助力我国超大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装船拖航技术实现全流程自主化。
最成熟的“海洋装备物流技术”
目前,中国海油已完成近700次大中型海洋平台装船作业,总重超过300万吨,具备了35万吨级浮式生产装备浮装、12000海里远洋运输等关键能力,系统掌握了拖拉装船、模块化运输车装船、浮托装船等多类型海洋平台装船运输成套技术。
目前,我国拥有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规模与总吨位均居世界前列。随着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全球首例千米级自动发球管汇等深水油气装备建造相继建成,我国深水装备自主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深水油气资源资源开发提供了关键装备保障。
“海葵一号”到达预定海域后,将陆续开展海上系泊和联合调试等工作。它将和“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油田群,推动亿吨级老油田焕发新生机。
“海葵一号”,深水再见!
视频 | 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文字 | 左李军 贺佛林 王德洋 李龙祥 李国民 吴险锋 王继强 侯宪鹏 尹永强 王辉 宋旭东 林川
图片 | 李彦昭 王子君 李浩玮 贾雪东 曹柳忠 卢德杰 龙峰 蔡鹏飞
制作 | 左李军 黄子阳 云泽霖
编辑 | 刘建坤
责任编辑 | 房瑗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