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亮眼!2024上半年“成果展”

CNOOC 中国海油
2024-12-13

2024

CNOOC

成果展


7月26日,中国海油2024年领导干部会议在京召开,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体干部员工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新征程上高举改革旗帜、激发创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油新篇章。


上半年,中国海油围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突出抓好增储上产、价值创造、创新发展、精益管理等工作,新发现、新技术、新设备纷纷亮相,硕果累累,以实干实绩交出优异答卷。




增储上产



勘探开发水平再上台阶




中国海油牢牢把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增储上产攻坚工程,积极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工程钻完井等全业务链的提质增效,作为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勘探发现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

开平南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平均水深约500米,最大井深4831米。这是我国在深水领域自主发现的最大油田,也是全球核杂岩型凹陷最大的商业发现,充分展现了我国深水勘探的广阔前景。


勘探发现我国首个超深水超浅层气田

陵水36-1气田位于南海西部海域,平均水深约1500米,平均气层埋深210米,探井测试无阻天然气流量超1000万立方米/天,标志着我国超深水超浅气层领域勘探获重大突破,进一步夯实了南海万亿方大气区资源基础。


渤海再获亿吨级大油田

秦皇岛27-3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4亿吨,是渤海中北部海域第一个亿吨级岩性油田,也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自2019年以来勘探发现的第六个亿吨级油气田。油田平均水深约25米,发现井完钻井深1570米,钻遇油层48.9米。经测试,该油田单井日产原油约110吨,展现了渤海浅层勘探的广阔前景。


我国海上第一深油气井投产

我国首口自主设计实施的超深大位移井——恩平21-4油田A1H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顺利投产,测试日产原油超700吨。该井钻井深度9508米,水平位移8689米,是我国海上第一深井,同时创造我国钻井水平长度纪录,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万米级大位移井技术瓶颈,海上超远超深钻井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前列。



“深海一号”保持高产稳产,二期工程加快建设

“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累产天然气超8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80万立方米,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平台稳步推动升级改造工作,为二期工程控制系统的顺利接入和油气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加速推进,钻井作业总进尺超50000米,综合处理平台完成海上安装并建成“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二期工程重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3套深水水下中心管汇顺利安装就位,为二期工程定向研发的全球首套深水水下自动发球管汇完工交付。



深煤层大井台释放开发潜力

中国海油首个深煤层高效大井台全面建成投产,共建设35口井,已投产井平均单井产能达到设计产能的2倍,展示了深煤层直定向井及双气合采井的生产潜力,助力深煤层气规模开发。

“一井一策”深入挖掘单井潜力

渤海油田加强单井精细管理,持续实施“一井一策”深入挖掘单井潜力。今年以来,技术人员持续摸排实施近800井次,实现每日增油超4000吨。通过开展“渤海油田老井复查专项”工作,进行老井地质复查和动态复查推动措施挖潜,治理后所贡献产量超12万吨。



“一井两眼”实现少井高产

渤海油田某井成功应用新型分支井技术,使该井产量超过配产2.9倍,实现少井高产目标。分支井技术是助力海洋石油资源高效开发、提升井槽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可降低油藏开采综合成本。


“重器”上新



· 装备建造能力再提升·




中国海油牢牢把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加快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大国重器”研发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完工交付“安家”深海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葵一号”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由船体和上部功能模块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高度接近30层楼,总重约3.7万吨,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设计寿命30年,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投产后,它将与“海基二号”平台一起服役于流花11-1油田,创新形成“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开发模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高效开发提供全新方案。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上安装就位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在珠江口盆地海域安装就位。“海基二号”导管架总高338米,总重达3.7万吨,在“海基一号”基础上创造了新的“亚洲第一高”“亚洲第一重”,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深水超大型海洋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LNG储罐群建设完工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新建成6座27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储罐,与此前已投产的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组成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对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建成投产

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由中国海油自主建造,搭载人工智能、数字仿真等先进技术,将生产线缩短近95%,拥有柔性加工、智能装配、在线检测等功能,能够满足上百种完井工具产品的自动化、定制化生产,推动我国高端海洋完井工具智能化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国内最大吨位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完成首吊

完成此次千吨级吊装任务的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参数设计大,1000吨主钩最大起升高度达58.5米,最大跨度达50米,可将设备运至码头以外25米,在刷新国内最大吨位可移动桅杆式起重机纪录的同时,解决了大型港口货物吊装覆盖面广、荷载重量大、精准要求高等问题,可大幅度降低大件设备装卸和转场费用。




绿色发展



转型动力更加强劲




中国海油始终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锚定“双碳”目标,奋力推进绿色发展跨越工程,积极拓展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持续推进“绿色油田”“绿色工厂”“绿色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生产水平。

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顺利投产

乌石23-5油田群秉承高效开发和绿色低碳一体化思路,实现原油处理站、液化天然气站、液化石油气站、生产水站、变电站、5G基站“六站合一”建设,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

“海油观澜号”提前实现投用整年发电目标

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投用以来,其绿色电力持续保障文昌油田群13座海上油气生产装置平稳运行。“风电+气电+智慧电网”的一体化供电新模式,有力支撑文昌油田群绿色低碳发展,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节约天然气近1000万立方米。


亚洲首座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投产

埕北油田CEPC平台(中心平台)首创油气生产与岸电供应共建新模式,即将高压输电设备与油气处理设备共同建设在同一个平台上。油田可通过岸电设施接入来自陆地的绿色电力,减少海上“自发电”所带来的油气消耗,进一步实现海洋油气资源的绿色开发。



中国海油首座商业化开发、市场化超级充电站投运

中国海油虎泉文化广场充电站在湖北武汉投运,开业首日充电量即接近7000千瓦时,服务车辆超300台。该充电站项目共建设充电车位40个,均使用最新型充电设备,全部支持250千瓦超级快充,可满足快速充电需求,后续还可升级为600千瓦液冷快充。



坚定信心,凝心聚力

改革创新,奋勇开拓

全力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建设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策划&编辑 | 刘瑶

素材 | 各单位提供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海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