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军,请把这款“空调”焊在我身上!
白露节气已至
北方已经秋高气爽
南方的朋友却仍在
“秋老虎”的“蹂躏”下汗流浃背
在海油
“局部高温”的地方就更多了——
头顶的烈日,脚下的“铁板”
周围呼呼运转发热的设备
“喷火”的焊枪
密闭的舱室里散不出去的热量
……
许多海油人都体会过
各种buff叠加下
高到“爆表”的温度
也都有过几分钟内汗湿重衣的体验
这时候如果有个能“穿”的空调
你想不想要?
在“海洋石油117”FPSO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仪表班组还真就把这样的“空调”
给做出来了!
这是一款“通风马甲”
以仪表软管为骨架
表面均匀分布排气孔洞
外接设施公用仪表气
近身安装空气减压阀调节风量
仪表气从小孔吹出
一方面空气膨胀降压吸热
一方面吹风降温
带来十足清凉
目前“海洋石油117”FPSO上
共有4个“马甲”投用
穿着者实测马甲环绕处温度
低于舱室温度十几度
相当于建起一座“移动空调房”
这么妙的发明,怎么来的?
“通风马甲”的设计初衷,还要从海上的“谈‘舱’色变”说起。像“海洋石油117”FPSO这样的油气集输终端,舱室的维护管理是重中之重。生产水工艺舱、原油工艺舱、压载水工艺舱等不同舱室涉及油田群安全生产运行的方方面面。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进舱工作“高深莫测”。
“高”是指舱室温度达40摄氏度以上
工作人员常常一动一身汗
“深”是指舱室底部往往深达几十米
爬上爬下一趟不容易
“莫测”是指受临近舱室影响
一个舱室一天里
可能迎来数个温度高峰
之前,作业者普遍使用传统空调设备来给巨大的舱室通风降温,但效果甚微。由于冷气管道从空调设备延伸到舱室口距离很长,凉气在途中就已经损失殆尽。另外,“海洋石油117”的舱室空间巨大,最大的已经超过两万立方米,少量凉风只能是“杯水车薪”。
清舱防腐工程是“海洋石油117”本年度重点项目,舱室的闷热难耐影响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舱室里一项作业需要几队人员“车轮战”才能完成。人员轮替时爬上爬下,效率更是大打折扣。
舱室两万方 身边两三方
有没有一种办法
把冷风直接送到身边?
“海洋石油117”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共同探讨降温方案
通风管道直吹不行
利用现有小家电不安全
工作人员在安全上做“加法”
设计上做“减法”
上百次尝试后
便携灵活、高效安全
的“通风马甲”问世
经过实地测试、查阅资料
马甲又经过多次改造调整
排气孔数量、空气流量、
材质硬度
进一步优化
保证穿着者清凉舒适
环境舒适了
连带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
几天前
准备下舱室接替一队作业的
二队队员被中控告知不用下舱了
因为一队独自搞定了
以往需要两个班组轮替
才能完成的任务
大家纷纷感叹
小马甲起了大作用
这样好用的“移动空调”
就问谁不想要?
不久前
这款“通风马甲”
亮相我们的视频号
收获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仪表工王国军是将“移动空调”的构想
具体落地的制作人
网友的好评让他意外之余信心倍增
仪表工
王国军
热心网友的关注、同行的肯定和鼓励,让我们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继续做好发明创造的干劲更足了!
不少海油人还热心提出了改进建议,“海洋石油117”的维修监督曹文刚在评论区和大家一一讨论交流。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结合大家的建议,仪表班组正在试用新材料、研究新方案,尝试使用小型涡流管等零件优化细节,他们还计划在锅炉房、直晒的户外等环境里推广应用,不断改进发明,争取让“通风马甲”在各种环境中都能有优异表现。
“通风马甲”是“海洋石油117”党支部“红砖”党建品牌引领下的一项创新成果。在该党建品牌引领下,员工们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持续擦亮创新创效品牌,陆续推出“通风马甲”“智能T卡箱”“温度在线监测”等“五小”创新10余项,大到生产流程稳定改造,小到一个闸门螺栓的改进,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万元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一线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
小发明,大作用!你的班组是否也有这样的实用发明?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探寻能源宝藏系列科普读物一本。来评论区聊一聊吧,也许我们的下一个创新主角就是你!
来源 | 有限天津分公司
视频 | 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文字 | 康博微 柴胜杰 王雷
图片 | 蓬勃作业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报
制作 | 冯威
编辑 | 秦怡然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