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代”到“顶流”,需要多少海油人的努力?
75个春秋 75载华章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
伴随国家发展的脚步踏浪而行
从浅到深 由近及远
从土法上马,两个桶桶打井
到一次次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海洋油气装备的更迭
见证了海洋石油工业的一次次蜕变
让我们穿越到过去
看看那些曾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
奉献青春的老装备们
打出工业油流
1964年,海洋石油工人
土法上马,两个桶桶打井
设计完成了浮筒式钻井平台
于当年3月在莺歌海
成功钻成我国第一口海上石油探井
1966年,在渤海6米水深处
海洋石油人在克服种种困难
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固定式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1号平台”
钻出了我国海上第一口
工业油流井“海1井”
由此吹响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号角
如今的海洋石油工业向深向远
3年前
“深蓝探索”智能深水钻井平台
在南海东部油田顺利完成首钻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全球首艘智能深水钻井平台
它的最大作业水深达1000米
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
“深蓝探索”的脚步不断向深向远
“不老”油田
“拿下埕北油田,
你们才能走向世界。”
作为我国海上最老的油田之一
埕北油田的建设见证了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现代化之路
1985年,埕北油田正式投产
它是我国对外合作开发的第一个油田
也是我国海域第一个完全按照
国际规范建设的现代化油田
历经39年改造挖潜
如今的埕北油田风采依然
原油日产量达3000立方米
老将再攀新高峰
投产以来,埕北油田
已累计生产原油超1300万吨
突破了15年的设计开采年限
创下“不老神话”
这背后是埕北人的不断创新
2016年,埕北油田整体升级改造
燃气发电机取代原油发电机
油田迎来高质量发展“第二春”
2024年,埕北油田成功投产了
亚洲首座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
为油田高效开发注入绿色动能
埕北油田这名“老将”正焕发新颜
“海上油气加工厂”
你知道吗?
不光陆地上有油气加工厂
海上也有油气加工厂
它就是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35年前
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海上油气加工厂”
诞生于渤海油田
1989年
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FPSO
海洋石油101(“渤海友谊”号)成功下水
截至2020年底正式退役
“渤海友谊”号累计外输642船次
外输原油约1786万吨
2023年2月
“渤海友谊”号被无偿捐赠给天津市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就在“渤海友谊”号功成身退之时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
正处在建造关键时期
9月19日
“海葵一号”正式投产
它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
“海基二号”平台
开创“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
开发模式
实现深水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
从唯一到全球第一
相比固定式油气生产平台
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
更加适用于深水油气开发
1995年,“南海挑战”号平台
从一座旧式钻井平台改造为
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
和15万吨级FPSO“南海胜利”号
共同开发流花11-1油田
在役期间
它累计开采深水油气超2300万吨
3月26日
“南海挑战”号在拖轮的牵引下
缓缓驶离流花油田
这座为深水油田开发
作出卓越贡献的功勋重器也就此退役
二十多年来
“南海挑战”号都是国内唯一一座
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
直到2021年6月25日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
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
它搭载了近200套关键油气处理设备
最大储油量近2万立方米
从“南海挑战”号到
“深海一号”能源站
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实现
从300米深水向1500米超深水
的历史性跨越
海上“火眼金睛”
想要开发埋藏在海底的“宝藏”
离不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装备
物探船作为勘探领域的关键装备
可以独立完成大面积海域的地质勘探
1997年11月
多功能震源船“滨海517”船入列
作为当时中国海油主力物探船之一
它先后参与了多个重要地震勘探项目
14年后的2011年
随着大型深水拖缆物探船
“海洋石油720”船投产应用
“滨海517”船退出了
拖缆地震物探的舞台
但它却并未就此退役
而是被改造成海底电缆
作业模式的勘探船
2024年8月
它搭载中国海油
自主研发的海底电缆成套装备
圆满完成首个自研海底电缆
地震采集作业项目
继续在海洋石油勘探领域发光发热
海上“建筑师”
海管被喻为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
跨越山海,将油气输送上岸
离不开铺管船的“牵线搭桥”
1986年,中国海油引进了
第一艘铺管起重船“滨海109”船
结束了国内无铺管船的历史
1997年,200吨浮吊船“滨海106”船
也经过改造用于浅海铺管作业
形成了第一代铺管船装备体系
随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
不断向深水迈进
铺管船也随之更新换代
2012年,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
的亚洲首艘3000米级
深水起重铺管船“海洋石油201”入列
它的的作业能力覆盖了
几乎全部海管类型和全部尺寸
铺设海管总长度突破1500公里
成为我国自主开发
深水油气资源的“明星”装备
海上“大力士”
起重船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
海上大型结构物的安装少不了它
1974年
我国自主建造了国内首艘
500吨固定式扒杆起重船
“滨海102”船
在退役前,“滨海102”船主要
作业于渤海油田
担负着海上钻井平台、
生产平台以及其它海上大型工程
的建造施工任务
随着更大尺寸、更大重量的
海上平台“拔地而起”
对起重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蓝鲸7500”船为代表的
海上“巨无霸”
接过了海上建设者的重任
“蓝鲸7500”船
主吊机最大起重量为7500吨
是国内最大海洋油气工程起重船
该船自2008年投用以来
共完成超450个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吊装
吊装总重量超200万吨
相当于在海上吊起了
50个国家体育场“鸟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顶流”
“初代”海洋石油装备
见证了老一辈海油人
艰苦创业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
第一座固定式海上平台
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FPSO
第一座半潜式油气生产平台
又怎么不算当时的“顶流”呢?
时光流转 接续奋进
如今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
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造了一座座新的行业“顶流”
海油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
全力奔赴新的目标:
努力向“世界一流”
靠近、再靠近一点
策划 | 刘建坤 刘竹林
文字 | 刘竹林 范予瞳 台贺 贾克滨
AI制图 | 杨贯虹
图片 | 中国海洋石油报
制作 | 刘竹林
编辑 | 刘建坤 刘竹林
监制 | 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