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雯:2023年的3次系统升级 | 2023年终总结
我的2023年,经历了人生发展的两个重要时刻:生二胎、装修人生第一套房,以及一次重要的职业跃迁:在行动研究中重新定位总监角色,主责提出益微青年新的变革理论,重拾了职业的信心和价值感。这个过程中有慌张、怀疑和焦虑,也有欣喜、感动、骄傲和满足。对于当下的自己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和热情。
作者 | 柯晓雯 益微青年(EV)项目总监
小树出生,升级二胎四口之家
为什么想生二胎呢?2017年,我在和益微青年(EV)匹配的一对一支持导师瑞霖姐做教练时,就畅想过未来的家庭关系。我毫不犹豫就画出一家五口生活的一个画面。那时候我和爱人广义还没聊过我们要生孩子的事,我更未预料过是公公一直帮忙带孩子。
2018年石头出生后,我们就讨论过要不要二胎,什么时候要。要不要二胎,我们有三个考虑因素:
1、我们喜不喜欢孩子;
2、我们是否有适当的经济基础养育孩子;
3、是否有人照顾孩子。
我出生在西北的农村家庭,有1个姐姐、1个妹妹以及最小的弟弟。和同样是多子女家庭的广义一样,我们都很喜欢孩子,希望石头也能够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里长大。
我的成长记忆中,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一起分工做家务、一起打闹,还是有非常多关于手足之间美好的体验的。
我自己很擅长分工协作、有同理心,我觉得也是得益于姊妹之间的相处。我和妹妹都是考了大学后在外地读书、工作、成家,因为大姐和小弟在父母身边,每每遇到父母生病或者其他需要帮忙的事情,身边有大姐和小弟的及时照应,总能让我安心不少。
大约一二年级时的我和家人
关于我们是否有适当的经济基础养育孩子,评估目前和未来的经济状况,我们都觉得没有特别大压力。21年买房时我们有贷款和借款,但好在我们的收入相对稳定,财务规划和管理也都比较清晰,贷款和借款都在稳步归还中。
在生活上,我们会尽量区分需要和想要,减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石头的衣服大部分是朋友家孩子的,现在还能接着让小树穿。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家做饭、做孩子们想“解馋”吃的快餐甜品,这样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孩子在童年想要的仪式感和乐趣。
因为我们相信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所以在教育的资金投入上也比较少。我们给石头报了学期内幼儿园的美术班,既满足石头想学画画的兴趣爱好,也实现了石头晚放学,我和广义多办公的需求。
其余的时间,我们会尽量选择自己陪石头玩益智游戏、体育锻炼、户外玩耍。我们把在工作中学习到的教育活动都实践在了石头的身上。虽然陪玩会让我们辛苦一点,但的确给石头建立了很强的安全感、自信心,让他拥有了充满爱的亲子关系。
带石头去乡村的姥姥家,编草帽
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是否有人照顾了。之前我们因为石头爷爷是否能继续帮忙带老二苦恼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最初的期待就是石头3岁后就可以考虑要二胎了,但是在前两个因素都比较确定的情况下,石头爷爷能否帮忙照顾却迟迟无法确定。
因为广义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身体不太好,石头爷爷还是希望自己能守在老人身边照顾尽孝,直到安然送他们离开。再考虑到我自己的身体精力状况,还是希望能更早生二胎的。
就在我焦灼难以抉择时,我重新梳理了我们面对的困境,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家里老人不能帮忙,我们还能生二胎吗?我们发现答案是能。因为在爷爷无法照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接受找靠谱的阿姨带孩子,目前的经济状况也是勉强可以支持这个方案。于是我们决定2023年生二胎。
小树的到来还是比我们想象中快。这次怀孕相比怀石头时我的妊娠反应是比较大的,呕吐了3个月,耻骨从5个月就开始疼。加上疫情的封控,爷爷回老家后我和广义边办公边带石头,整个人焦虑难受,甚至抑郁到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22年的12月,我们终于迎来了解封。我选择了回父母那边待了2个月,在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整个人的状态才慢慢好起来。
2月开工后,我紧锣密鼓交接完工作就开始待产,2月20日一早,去医院做常规检查时医生告知已经开指,需要立刻住院。下午4点多,伴随着强烈的阵痛,我听到了腹腔内“嘭”的一声,羊水破裂,随之而来的就是难以忍受的宫缩。
一个小时后,我进了产房,还在跟医生讨论要不要打无痛时,强烈的冲击感袭来,我感觉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医生查看情况后立刻把我挪到产床上,不到20分钟,小树出生了。
医生举着小树给我看,说是个男孩。虽然前期一直期盼生个妹妹,但那一刻看到小小的他安安静静、健健康康躺在你身边,性别什么的都不重要了。
小树刚出生时,是个7斤6两的胖小子
小树是老二的小名,和老大石头一样取自然名,寄托了我们希望孩子们有大自然般的蓬勃生命力的期许。小树的大名叫张敬田,石头大名张景云。合在一起为“云田”。广义在2019年创办了自己的公益组织“云田公益”。广义说两个孩子就是他的“自留地”,让我们这些做教育的人有一片实验田。
生完小树后才理解了妈妈以前常说的一句话: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也不能全怪父母没有教育好。对比我家两个孩子的性格,爷爷巧妙地找到了名字和性格的关系。石头是圆圆的到处滚,张景云的云是天上飘的、自由自在的、变幻多端的,和石头活泼好动、机灵聪明、敏感善变、不喜欢约束的性格很契合。而树是有根的,田是安定、深沉的,和小树沉稳、安静、乖巧的性格很契合。
石头是一个高需求宝宝,而且情绪不是很稳定,很爱哭。从小对我很黏,只要我在身边,就不愿意让其他人陪他玩,几乎都要我抱着护着陪着玩。而小树是个低需求宝宝,情绪稳定,只要吃饱了,舒服的状态下,谁抱着或者陪着玩都可以。我在家办公时爷爷带他在旁边玩也不会哭闹要我抱,他不需要我时时关注互动。
也因为这样,家里人总会拿石头和小树比较,说石头爱哭爱闹,小树很乖。每当这个时候,我和广义都会提醒家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尽量不要对比。我们希望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接纳他们的不同,不作比较,让他们在充满安全感和爱的环境中成长。
小树3个月时和哥哥一起拍照
这次生完小树,为了让我的身心得到充足的休息,我爸妈和公婆出钱请了做月嫂的小姨照顾月子。小姨照顾月子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再次感受到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的道理。
从产妇的身体恢复、饮食安排、生活环境的清理和维护,到孩子的照顾,月嫂都用专业的方法做到了让我特别安心地休息、喂母乳。尤其很多细节的事情,让人感觉舒服又放松。
比如每天轮流给每个屋开窗通风、拖地倒垃圾,保持环境的干净卫生;喂奶时她会立刻在身后、腿边放上靠枕,给我盖好被子,给孩子身边放上靠垫方便他侧身吃母乳;一日3餐2点,到时间叫我起来就能吃,吃完稍微活动一下就上床继续睡;晚上小树不睡觉时先把小树抱走,石头先睡着后再把小树抱回来。
早上5点多小树吃完母乳后再抱走小树,我可以继续踏踏实实睡2个小时,不会因为小树一翻身有动静就醒来拍他。这次四十多天的月子里,因为专业靠谱月嫂的照顾,我自己得到了很好的身心恢复,家人也一直是舒服和轻松的状态。
小姨照顾月子结束时,和小树合影
石头爷爷是5月份才来兰州的,处理完家里的一些事情后,爷爷虽然很担心留奶奶一个人在老家生活,但也不得不来到兰州开始了照顾小树的生活。
这次爷爷回到兰州,我发现爷爷有了变老的痕迹。记性变差了,很多事情说过后第二天就忘记了;精力变差了,之前带石头时,大部分时间都是陪着石头玩,讲故事、做游戏,主打一个高质量陪伴。
现在带小树时,小树只要不闹,就会边看手机视频边看小树。能感觉到爷爷在陪伴孙子时的心力没之前那么好了,会更期待自己能休闲娱乐一会儿。所以我复工后,我们选择中午回家替换爷爷,让他短暂地休息一下。
如果放在两年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会恼火甚至生气的。因为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老人有义务给我们带孩子,加上我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格的人,所以事事都有很高的期待。但是石头爷爷回老家这两年,我和广义边工作边照顾石头和一家的生活起居,我深刻理解到了有人帮忙哪怕只是分担一点点的不同。
另一方面我也更加接纳了老人如果能帮忙带孩子是他们的情分不是本分这样的观点,加上去年和我父母生活了2个月后,真实地感知到他们的老去,心里更多还是心疼。所以面对爷爷时多了一些理解和接纳,还多了一些感激。感谢他能帮忙照顾小树,分担家务。
很多人担心生了二胎后对老大的爱会被分走一半,老大会因此被忽略,甚至老大对老二有敌意。我们最初也有一点点担心,所以做了很多准备。
首先在生小树之前,我们跟石头非常真诚地讲了为什么想要个弟弟或妹妹的想法,也一直在有意识给他塑造一个哥哥的身份,比如经常带石头和肚子里的小宝宝互动,比如讲一些哥哥和弟弟妹妹一起的美好场景。加上我们给石头的陪伴还是比较充足的,石头获得的爱和安全感很足,所以石头对小树的出生更多的是期待。
其次在小树出生之后,我和广义选择清晰地分工来照顾两个孩子。早上石头穿衣洗漱,送幼儿园,晚上陪石头写作业玩耍,都是广义负责。给石头做他喜欢吃的美食、洗衣讲故事都由我完成。
绿毛卷卷海盗咖喱饭
第三是允许石头尝试使用弟弟的东西。比如他好奇弟弟的奶粉、辅食是什么味道,我们就允许他尝一尝;他好奇弟弟的玩具,我们也允许他玩儿;当他看到爸爸给弟弟举高高荡秋千时,他也想要。虽然他真的很重,但广义也会带他玩弟弟玩过的游戏;他甚至好奇弟弟的小衣服、小袜子穿起来什么样,我们也允许他试着穿一下。
有时候爷爷会有点着急强调那是弟弟的,石头大了不能吃。但我们还是选择让石头去尝试,满足他好奇心的同时,让石头感受到我们不会因为有了弟弟就忽略他的需求。
我们发现,当他被允许尝试弟弟的一切新事物时,他很开心、平和,尝试一次后基本就不会再要了。偶尔遇到好吃的零食,他想多吃点,我们也是一视同仁让他吃够。有了这种允许后,石头对弟弟更多的是喜欢和爱护。
他会在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亲亲弟弟,跟他打招呼“哎!小树儿,哥哥回来了”;他会在我批评小树咬我时,对我说“妈妈你别批评小弟弟,他还太小,他不懂”;他会经常跟我们说“妈妈我觉得小弟弟太可爱了”;当我们说“你要给小弟弟做一个榜样”时,他会有更多的尝试去完成一件事。
我发现好的兄弟关系也是需要去建立的,它不是凭空就有的。石头有时候也会因为我们的忽略而难过哭诉,但我们也会快速反思自己,表达我们照顾不到的歉意。
石头喜欢抱小树,小树也很喜欢哥哥
有了两个孩子的日子的确会很忙碌,有时候我甚至会跟广义打趣“你看,要是没有生小树,我们现在就能自在躺着了”。但他们让我看到了兄弟关系建立的过程,看到手足情深的美好,也让我们学会了处理两个孩子之间关系的能力。这件事的确增加了我们家庭的复杂性,但我更加享受这份挑战给我带来的成长。
新家装修,认识人与家的关系
今年对我们最重要的第二件事是6月份新家交房,开始装修了。
这两年陆续听到身边朋友和网络上关于烂尾楼的信息,我们的新房能够按期交付还是挺幸运的。拿到房子后,我们便紧锣密鼓开始了装修计划。虽然我们买的是精装房,但是房屋的软装也是一个大工程,对于小白的我们也是苦恼了很久。
收房时全家合影
对于新家的样子,开始时我有很多想象,但参观了几个样板房后,我发现没有一个是我期待中的样子。这让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下手。后来我在小红书上查阅了各种资料,恰巧看到逯薇老师的《小家越住越大》这套书,果断买回来耐心钻研了好一阵子。
逯薇老师的《小家越住越大》系列书
这次装修我有3个重要的学习和意识改变。
第一,房子对家庭的作用和意义。逯薇老师说2023年中国家的变化是从“豆腐块”变成了“豆腐脑”,即原来客厅、卧室、餐厅等严格边界的功能区划分,到现在的开放式厨房,集娱乐、学习、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客厅,或者符合老人生活习惯的适老装修。他们重新定义了“装修”,也重新定义了家庭的互动关系。让一个家庭的空间布局更加适应人的需要,而不是人去适应空间甚至被空间限制。
我从2014年毕业工作到现在,一直处于租房状态。之前在北京更是经历了每年1次搬家的痛苦。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是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住在哪里都是家。租房时对“家”的想象和期待,总会因为各种现实的条件被按压下去。
但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才发现空间承载了家的很多美好期望。房子是家的载体,它承载了一家人的梦想、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承载了一家人的成长故事、更承载了每个家庭的互动关系。
带着这样的新装修理念,我们没有选择全屋定制,而是选择了自己做功课画设计图,确定家里的基本布局,再找师傅定制柜子,购买其他家电等物品。
专门建了一个装修的飞书文档
第二个是如何选择购买电器。我们去了线下门店,发现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电器介绍让人眼花缭乱难以抉择。比如洗衣机有水魔方、冷水洗、空气洗、除螨、自动清洁等等功能;比如冰箱有不同的除菌功能、真空冷藏功能,面板材质有玻璃或者金属的。
我继续发挥了自己好学的特质,回家后上网认真学习各种电器的运作原理,然后甄别开发商花里胡哨的广告,从中选择了经济实惠又好用的电器。这个过程不禁让我感慨,原来在初高中学过的物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真的可以派上用场的。
第三是家庭的功能布局不仅仅决定了家人生活的舒适度,也承载了生活习惯养成的功能。在新家的布局和装修上,我反复思考了家人的生活习惯、行动路线,在脑海中一遍遍去预演,从进入家之后我们的动线是什么,厨房的动线是什么、卧室的动线是什么。
把人作为主体去考虑家里的每一个细节设计,不仅重新认识了每个人和这个家庭的关系,也更加理解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对家庭布局的需求。
例如为了满足二胎家庭超多杂物收纳的需求,我在主卧里加入了逯薇老师设计的“800库”,存放两个孩子的各种车车和不方便放在柜子里的杂物;为了让两个孩子养成自我照顾的习惯和能力,我在衣柜、鞋柜、洗漱台和次净衣区都调整了他们能够得着的挂放高度;老人屋也是结合爷爷的生活习惯,设计了南北朝向的榻榻米大炕,也预留了满足爷爷奶奶共同生活需要的储物空间。
2024年的3月份我们就会搬进新家,开启新的生活了。逯薇老师说“设计师,只能提供半成品的‘住宅’。居住者,才能搭建独一无二的‘家’”。可能搬进新家后还有很多需要根据真实的使用场景去设计、调整的地方,但我觉得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方法,可以从容应对。
我对生活空间的期待,映射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关系塑造的热情,也让我觉得自己很有能量去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状态。
行动研究,重新定义总监角色
2023年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我完成了行动研究的答辩。历时20个月,从我个人的困惑出发,反思发现、洞察问题、建立假设、形成理论、制定新的行动计划,推动了EV的一次重要变革。
为什么我会参加行动研究呢?2022年5月初,在寻找行业扫描评估报告的资金时,我阴差阳错遇到了初心研习社,结识了郭小牧老师,开启了以机构战略更新为目的的行动研究。最初的我,依然是抱着迭代项目的期待开启了这段看起来困难重重的行动研究之路。
开始行动研究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在总监岗位上有三个深层的困扰,即“学习了科学的项目设计和迭代方法,但总是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忙于救火,不知道如何做出合理的项目战略”“面对一大堆的复盘总结和项目评估报告,无法提出新的洞察”。
这些困扰是我2020年开始做总监时感知到的机构发展需求,也是做总监这三年时间里一直未被很好地回应到的需求。
最初的行动研究,我也是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边学边进行的。在小牧老师的指导和同事们的配合之下,我做了一场乡村夏令营的测试,做了大量的访谈,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但一直找不到真问题。
最让人难受的是这个过程中我要不断“逼问自己”:你有什么发现?你背后的假设是什么?EV和大学生的关系是怎样的?大学生和乡村夏令营的关系是怎样的?大学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EV想回应青年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之下,我逐渐感到了无力甚至恐慌。我发现了我们设计项目的假设和我们的初衷不一致;我发现青年在变化,而我们并没有真实地看到他们的处境,洞察到他们的问题;我发现我们引以为傲的研究成果有时候反而成为了大学生的负担。
我发现当我跟同事们分享这些发现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项目还是有很多做的好的地方和亮点呀,你怎么光盯着这些做的不好的地方?”“那我们还能怎么办?我们已经很努力了!”
而当时的我也因为不太确定机构变革和我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一直没有底气去推动机构关键角色参与其中。直到休完产假回来后,我参与了悦享新知的总监训练营,有两个重要学习推动了我在行动研究中的进展。
一个是我发现了自己不敢独立做决策的行为偏好。因为不敢承担可能的后果,所以很多项目层面的决定我都会希望征询更多人的意见,甚至为了“逃避”可能的挑战和后果,我会选择向不同的意见妥协。
另一个是我知道了总监的职责之一就是战略对话,对下能将一线实践者的经验做梳理总结,洞察真问题;对上能让总干事看到真实的一线实践经验,提出更加合理的战略。
8月底结束产假,参与机构年中总结会
当我认识到我的职责和行为特征时,我将提出新的变革理论定位了我的重要职责,然后发挥自己负责任的特长,快速组建核心团队,推动了变革理论的产出。
行动研究变革理论
这次行动研究也提升了我洞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在现象背后看到假设、洞察真问题,这让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了很强的抓手,能快速厘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也让我对下一个阶段的总监工作产生了新的期待和热情。
12月年终总结会时,全机构一起庆祝我们的2023年
我的2023年,经历了人生发展的两个重要时刻,也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职业跃迁。
感恩我自己努力又充满热情地去过好每一天,尽管休完产假后我曾一度担心自己还能在EV贡献什么,但行动研究的产出、和同事们很有成效的一对一对话,让我重拾了信心和职业的价值感。
感恩陪伴和支持我的家人,在怀孕和生完小树后,爷爷没回兰州时过来悉心照顾我们一家,我出差时跟着一起奔波照顾小树,让我时刻拥有强大后盾的安全感。
感恩我的同事,让我安心休了六个多月的产假,他们分担我的工作,体谅我的处境,在出差时给予特别的照顾,让我能够在复工后快速恢复工作状态,持续稳定输出工作成果。
感谢一路同行的其他良师益友,你们的关注和默默支持,让我对自我和职业一直充满着自豪感和幸福感!
// 更多2023年终总结文章 //
编辑:柒月
责任编辑: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