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心村脱贫难?别怕!有“懒汉产业”

他们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娃娃,血管里流淌着父辈们执着坚韧的血液。他们又是新一代蓬勃向上的青年,性格里浸染着青春奋斗的底色。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敢闯敢拼,与父辈们一起,共同守护这片生养他们的热土。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与拼搏,才让我们的乡村更有活力、更有希望。
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空心村燃起致富梦》。




向敏是“恋家”的人

辞去上海工作回到烈坝村



这是乡亲眼中的他:


  • 村民向代文:向敏是大学生,有社会经验、有领导力,工作干得很好、又出色。

  • 原村支书 彭继维:为人诚恳,工作踏实认真,善待老人、爱待小弟。

  • 原村支书 彭英龙:向书记一毕业就回到村里,有能力、有知识。

  • 驻村对口帮扶队队员 王振:这个小伙子发展产业、照顾老人,很善良、很朴实、也是一个肯干的人。


向敏:我是向敏,今年28岁,我现任烈坝村支部书记,平时我喜欢打打篮球和羽毛球。我们村地处山区,交通不是很便利,在村里仅有120来人,且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极度缺乏劳动力。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求我们村的发展方向。


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城出发,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洛塔乡烈坝村。这个在2018年被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地方,就是村支书、28岁的向敏出生、长大的故乡,“烈坝”是土家语,是“领地”“封地”的意思。


在东临长溪河、西靠万亩茶山的坡地上,8个村民小组、428户村居散落其间,数百棵香桂、猴栗、大叶泡等巨大的亚热带长绿乔木,将村子掩映在绿色的怀抱里。

高山葱郁孕育了婉转悠扬的土家民歌,却没能给烈坝人带来多少庄稼地。在向敏的记忆里,从小学毕业那年开始,打工、求学、做小生意……一批一批村民走出山村,村里开始变得静悄悄的

向敏:当时我每年回来,已经没什么年轻人了,反差还是非常大的,走到哪里都是静悄悄的。像我们小学的时候,经常在这家玩、那家玩,大学回来以后,已经没有和你差不多大年纪的一起来玩了。


个子不高、微胖,一副黑框眼镜下,是一张娃娃脸,看起来并没有实际年龄大……站在我们眼前的向敏开始慢慢回忆起村子的往事,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他说,虽然自己是个“恋家”的人,但回到村里做村支书,并不是他毕业后的第一选择。

向敏:当初,我父母意见肯定是有的,也是为我考虑的。一个是农村工作确实比较复杂,比较担心我做不了;另外一个在外面工作,确实比在农村收入会高一些。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支持了我的决定。


向敏家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和弟弟在外务工,供出了他这个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家人的付出,让他在心里默默感恩的同时,早早种下了一颗决心“脱贫”的种子。

2015年,向敏大学毕业,在自家的地里种植了10亩红心猕猴桃留给父母,然后只身去了上海。在那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他学起了电商。两年后,猕猴桃长势喜人,但山路弯弯,销路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向敏心里的挂念。

“是不是该尽快回到村里?”电商做得越顺手,向敏的内心就越纠结。就在这时,村里的扶贫干部和老村支书给他发来了“邀约”。

原来,从2017年开始,长沙天心区对口帮扶队计划在洛塔乡推行锥栗种植,5年内投入1000万元资金,致力打造锥栗扶贫产业基地。容易保存,果子香甜……直觉告诉向敏,烈坝村的气候适合锥栗种植,如果能够规模化推广,说不定能让大家就此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2018年4月,始终惦念着家乡亲人的向敏终于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烈坝村,做起了扶贫志愿者。2019年10月,他被推选为村支书。

空心村几乎都是老人
脱贫路该怎么走?

尽管拥有“向山而行”的勇气,可村支书的担子光靠一腔热忱显然远远不够。地在、屋在,人却不在。一年多的工作下来,空心的山村让向敏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有一回村里要修路需要人帮忙,一找竟然全都是老人。

向敏:整个我们村当初只有100多个老人,所以说当初也提出发展那种“懒汉产业”,也就是说种下去以后不需要大量劳动力来管的那种产业。


没人怎么办?脱贫的路还得往前走啊。于是向敏召集村民大会,一起琢磨什么产业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容易管理、收益还好呢?最终,大家一致同意,种油茶和锥栗。


向敏:锥栗和油茶也是一样的,种下去以后后面除草也不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锥栗和油茶这两个产品采收的时候,它的时效性和季节性相对来说不像其他果蔬那么紧,一个是油茶,一个是坚果类,收回来以后保存的时间也是比较宽松的。


致富途径是有了,可真正到了要实施的时候,问题又来了。三百多亩地,16000株苗子拉过来,可参与种植的总共只有20多个人,而且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种植进度慢不说,不少老人第一天晚上回去就已经累的动不了了,这可把向敏吓坏了。他赶紧给管护工打电话,请了挖掘机进场。终于,新来的苗木在12天内全部种了下去。

为了提高管护效率,向敏又想了个办法,把所有700亩地分成13块,每一块由一个负责人来承包。

向敏:每年两次抚育,每一次是50块钱一亩,一年的话是有100块钱每亩。如果搞得好的话,年终我们进行评比,每亩还有50块奖励资金。13个人每个人基本上都有四五十亩,一年的话也有将近5000块钱的收入。



越来越多年轻人
关注村里新变化

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户积极性,向敏还组织村民成立了烈坝种养农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产生收益后农户占净利润的80%。这回,村里人的劲头更足了。


如今,烈坝村已完成300亩油茶和400余亩锥栗种植,还改良了300亩老油茶林,形成了1000亩的产业布局。向敏说,预计2022年可以挂果,2024年进入丰产期。

向敏:当初讨论时,农户都还是非常支持。为什么?他们自己不需要担任何风险,他们土地入股过来以后,自己不需要监管。如果说他们自己有劳动的话,肯定是有额外的劳务费。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他们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村里的新变化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向敏说,今年他已经接到了好几个在外打工的小伙伴的电话,询问产业发展情况。在微信群里,年轻人探讨种植技术和回乡创业的话题也逐渐热闹起来。

向敏:我们村条件确实算是比较差的,但是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就是自己的家。在外面再好,包括上海那几年,感觉心里面是空荡荡的。回来很安心。我一直认为我想回来,还是能够带动发展的。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写给20年后的自己》

向敏


你应该种了几亩农田,养了点鸡、鸭,空闲时和村里人一起聊天。
对,我希望能有人陪你一起聊天,有许多人、有许多和你一般大的人,更有许多年轻人。
你应该每天都会出去转一转,看一下成片的油茶林和锥栗林,还有种植的花海,这也是我所期望所向往的生活。所以为了你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正在努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总监制:高岩

总策划:樊新征 沈静文 周尧

审稿:樊新征

记者:张明浩 湖南站尧遥 姜文婧

主播:黎春

制作:李晨雨

新媒体编辑:王元巾



往期回顾:


想拍出最美泸沽湖?这位摄影师带你打卡→

村里首个“男主播”,居然还会种花养蚕运木材?

“最贵”的土豆长啥样?青海农民靠它能致富→

女大学生成羊倌了!

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18岁的他,如今成了全村的骄傲!

放弃月入过万工作回村织布?!她能成为织女版李子柒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