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剧评 |《军工记忆》:为国铸剑的军工情怀

央视剧评 CCTV电视剧 2020-09-20


这是一群并不为观众熟悉的人们,然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他们就是军工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906i91ivj&width=500&height=375&auto=0  

《军工记忆》第二季宣传片


纪录片《军工记忆》(第二季)选取了国防科技工业战线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工作的军工人为采访对象,讲述了武器装备研制背后的故事,表现了老一辈军工人曾经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无私大爱的军工情怀。






一、“硬核”叙事

军工人的使命及其家国情感




《军工记忆》(第二季)里向观众展现的,除了氢弹这样的“定海神针”,还有像直10武装直升机、05式两栖装甲车族、054导弹护卫舰、歼11系列飞机、95式枪族等,都是为维护国家安全。这些大国重器的价值,沉淀着无数军工人毕生的心血、精力以及他们对国家的情感。





武器装备是一个民族用来披荆斩棘、击破长空的剑,是我们民族的牙齿。《军工记忆》里的这些武器装备可以树大国形象,立大国之威,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重要的符号化表征。我们拥有了自主研发、拥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在军工技术的核心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在纪录片《军工记忆》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使命感,铸造大国重器利器,奠定国家安全发展基石,孕育了代代相传的血脉基因和精神财富。





《军工记忆》(第二季)第一集中的于敏,原本在原子核结构领域的研究已经很有成就,当组织安排他担任氢核理论组的组长时,他二话没说,就投入我国第一颗氢弹科研工作之中,就因为四个字:“国家需要!”





二、对比叙事

研究的困境与科学的前沿



在整个《军工记忆》(第二季)中,给我们印象深刻有很多对比性叙事。


从无到有。纪录片讲述了中国武器装备研制是如何实现零的突破。比如,氢弹核心技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是在完全没有外援的条件下,攻克关键技术难关,实现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弱到强。纪录片表现了我们的武器装备研制如何实现技术更新以及跨越式发展。95式枪族研制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最后制造了有很多技术指标都领先世界军工技术水准的新一代枪族。





最强烈的对比叙事,还在于《军工记忆》(第二季)将研究困境的前提条件与最终达到科技前沿的效果对照,生动反映军工人能吃苦、能打科技硬仗的工作作风,让观众深刻理解他们身上所蕴藏的科技智慧。比如,原本研发基础较为薄弱,而直10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团队,最终实现中国专用武装直升机研制技术突破。






 


三、揭秘叙事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在观众分层中,本来就有一批军事爱好者,他们探寻世界各国的先进武器信息,并乐此不疲。中国军工产品,更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谈资。通过全景展示武装直升机、两栖作战的装甲车、先进的导弹防卫舰、歼11战斗机、95式枪族等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激发了受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军工记忆》在向我们揭秘这些武器装备研制历程的同时,反映了它们背后那些军工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精神。





由于工作需要,军工人的工作、身份都需要向外界保密,甚至向妻儿父母都不透露。片中的很多场景拍摄于远离都市繁华的偏远地区,甚至是杳无人烟的大漠、戈壁。


两弹元勋于敏在完成氢弹研制任务28年之后才解密自己的身份,就连他的妻子都感叹说:“老于原来是搞这么高级工作的!”这些充满了戏剧性的揭秘叙事,让人深刻感受他们特殊的人生脉络。







、变奏叙事

由静而动的镜头设计及故事讲述



对于回忆性叙事的纪录片来说,镜头资源相对匮乏,画面往往单一、枯燥。片中很多反映科研攻关的工作场景,以静态为主,本来动作感不强,这对于影像表现所需要的动感、节奏感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但本片创作者通过巧妙的镜头设计把大国重器研制背后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其最根本的叙事技巧就在于纪录片导演对题材内容的变奏处理。


变奏方式一,静态镜头的动感化。以摄像机的运动,如移、摇、推、拉等方式,将一些静物拍成动态,人为地加强其动感。





变奏方式二,镜头的精短处理。每个镜头在足够传达信息所应有的时间外,尽可能不留多余的时长。


变奏方式三,人物活动多呈现特写、近景。刻画人物的表情,通过眼神、动作传达细腻的人物情绪,具有教科书式的近景系列的镜头运用技巧。





变奏方式四,人物采访的同期声处理以短促、精要为主,使节奏加快。捕捉人物采访中极富感染力的表情、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同期声的沉闷感。如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原所长倪先平的采访构图,以特写、近景为主,通过用光、色彩的陪衬,突显了人物源自心底的坚毅。





在处理更多的静态信息时,该纪录片导演注意将静态与动感交错,以达到动静结合,节奏起伏。同时,通过故事化、戏剧化的叙事设计,以强化其内在的动感,配合以上所说的外在节奏,形成该片内外节奏的共振,从而使受众的观看变得轻松、舒畅与愉悦。





五、时间限制

制造故事的紧张感与悬念性



时间限制叙事模式往往是电影、电视剧等虚构影视作品运用比较频繁的技巧,也就是事件或问题的解决限制在一个确定的时间里,当叙事一步步地接近截止期,也一点点地强化故事的紧张感,制造悬念。





《军工记忆》(第二季)多次采用时间限制的叙事模式。05式两栖装甲车族于2003年5月已经完成诸多的科技攻关之后, 可此时“距离212工程的截止时间仅剩一年”,但“最重要的航速指标”还没有实现。在这里,给后面的故事讲述中的强力的时间限制做足了铺垫,让观众陡生紧张情绪,也迫切希望知道最后的结果的收视预期。





《军工记忆》通过讲述故事,回眸历史、情景再现,真实再现了一代代军工人毕生奉献国防科技工业的自豪感、荣誉感,真实呈现了当代军工人传承精神,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让观众走近军工、了解军工,唱响了全社会同心共铸中国梦的主旋律。

 

(评论员:陈立强)


更多精彩央视剧评点击



主编 | 杨  珺

责编 | 杨  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