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优势”正在被学校课堂忽略
看点 保持好奇心是课堂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研究显示这也是学术成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但现在,很多学校教育都忽略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很多他们提出的想法,没有给予支持。下文编译自美国大西洋月刊,文中分析了好奇心在学业中的作用,以及我们该如何重视起孩子的好奇心。
编译 | 俞利成 编辑丨李臻
每当奥威尔·莱特,也就是著名的莱特兄弟中的哥哥,被他的朋友指出他和他弟弟将会一直被当做“没什么特殊优势的人也能成功”的典型例子时,他总是强调:“说我们没有特殊优势?我们最有利的优势就是在家庭成长中,我们的好奇心总是能受到充足的鼓励和支持。”
好奇心丰富不仅有助于取得出色成就,对于充实个人生活也大有裨益,这强调再多也不为过。
好奇心被定义为“对探索新奇而有挑战的不确定事件的一种认知追求和强烈渴望”。最近几年,好奇心总和快乐、创造力、满足亲密关系、从失败经历中收获成长、丰富人生意义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在学校教育中,好奇心被认为是一种“性格优势”。在科学研究中,它也受到高度关注。这种“饥饿意识”已被证明是取得学术成就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与众所周知的智商的作用不相上下。
但实际上在校园里,好奇心却被大大低估。正如Susan Engel在其《饥饿意识》一书中所记录的那样,在国家标准化考试热潮中,学校正忽视学习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对学习的渴望应先于一切。正如她指出的,老师们很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管我们生来就好奇心丰富,但这种天生的探索欲望还能继续在所有学生身上培养。
奇怪的是,好奇心培养在天赋教育领域里几近缺失。一项针对美国所有州的研究表明,在所有鉴别天赋的要求中,只有3个州把好奇心作为天赋的一种。但另一方面,智商则被45个州列为评判标准,其中有39个州还要求标准化测试的成绩。
美国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最近一篇专题报道进一步强调了该观点。这篇题为《如何培养天才》的文章,总结了一项为期45年的研究报告,该研究针对在SATs(一项针对小学生的教育评估测试)中表现前1%的12岁儿童,不断追踪研究并提供支持。
至少95%的参与者都因为他们的天赋而受到各种教育支持,其中大部分都参与了类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才青年(CTY)这样的培养项目。该项目曾经培养了马克扎克伯格和Lady Gaga这样的人才,现在开始“寻找那些在STEM方面最有潜力成功的孩子”,并研究怎样帮助孩子以让他们更有可能达到所预期的潜力。
研究者很高兴的看到,结果如他们所料。他们选的“天才儿童”确实成长为一批杰出的人才。其中大部分完成了世界顶尖高校的博士学位,这些高校往往将优秀的测试成绩作为评判机制之一。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实现了卓越的文学和科技成就,包括获得大量专利和出版各类书籍。
这类研究表明早期的优异成绩证明了一个人有能力接受更高级别的教育,这当然值得支持。
但是,这些研究还能得出其他什么结论?如果作为父母,你想要“培养天才”,但你的孩子在早期测试中并没有出色表现,那就没其他办法了吗?或者更糟糕的说,我们整个国家就只能指望这些天才孩子了吗?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大卫·鲁宾斯基说:“看看现在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医疗保障、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能源问题。而这些孩子是最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而这些孩子也是我们最应该投资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研究人员根据优秀的测试成绩这一单一标准来挑选学生,并对这些优秀年轻人提供学业支持,但他们没有考虑其他标准,因此成绩优秀之外的孩子被全部忽略。
加州大学的阿黛尔和艾伦·戈特弗里德进行了一项为期30多年的“富勒顿纵向研究”(FLS),在多个时间节点调查孩子的天赋发展情况。一般的研究方法依赖教师提名,但最近研究发现这种选择方法忽略了至少60%的天才儿童,而富勒顿纵向研究却另辟蹊径,研究人员先测试一群1岁的孩子,因为这个年纪还没有机会被正式贴上“天才”的标签。这项研究唯一的纳入标准是婴儿必须身体健全,包括体重正常且无视觉和神经异常。
这项研究从1979年开始,在多种场合,如研究室和家中,从多种角度持续测试参与者,内容包括在校表现,智力能力,领导能力,幸福感。在婴儿期和学龄前阶段,参与者每六个月接受一次测试,而从5岁开始到17岁则每一年进行一次。
该研究的其中一项发现也验证了鲁宾斯基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认知天赋确实很重要。以智商130作为衡量标准,在107个8岁孩子中有19%的人被认定为“智力天才”。
虽然智力天才与其他孩子相比就性格、表现、社交、或情绪调节而言并没有不同,但他们确实从一岁半开始就表现出他们领先的感知和运动能力,比如他们从一岁开始就知道一些词的意思,以及之后表现出的理解和传达信息的出色能力。他们更多以目标为导向,关注面更广。从他们上幼儿园开始,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表现都高人一等。老师也认为智力出众的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更有能力。
智力出众孩子的父母也有相似的观察结果,相比普通孩子的家长,他们更多提到他们的孩子在被要求参加课外智力活动时反应的更加积极。(智力出众的孩子往往来自那些重视知识和文化追求的家庭。)戈特弗里德总结说,“那些有智力天赋的孩子更能融入环境并从环境中受益。”
这些结果也为研究智力天才孩子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提供了角度。但这也仅仅是研究一部分。研究人员同时还测试了他们所称的“学术内在驱动力”,并将111名青少年参与者中最优秀的20人定义为“好奇心驱动天才”,他们展现出对学校以及学习有挑战性、有难度且新奇的任务的极度享受,以及追求精通,充满好奇和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智力天赋和好奇心天赋之间并无必然关系。虽然智力型天才往往从幼儿期到青春期都表现出更大的求知欲,但也只有8个孩子同时属于智力型天赋和好奇心型天赋。
此外,在学术驱动力测试中体现的绝大部分个体差异并不能用智商测试的差异来解释,而学术内在驱动力测试也与高中成绩有相关性。所以结论就是:那些有好奇心天赋的人也是另一种天才。
有好奇心天赋的学生在各方面教育成绩上都表现优异,包括数学和阅读、SAT成绩和大学成绩。根据老师们的评价,这些有驱动力天赋的孩子学习得更加努力,学到的也更多。
这个研究发现对于天赋教育或更通识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他们认为好奇心天赋是一种独特的性格特点,对取得学术成就有独一无二的帮助。正如戈特弗里德所言:“好奇心应该被看作是一项独立标准,把它放到挑选天才的项目指标中去。”
另一方面,好奇心也证明了那些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的项目是有益的。好奇心并不是用来开发其他天赋的手段,比如智商和考试能力,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性格天赋。“好奇心不应该仅仅被认为是发展其他天赋的催化剂,它本身就应该得到培养。”戈特弗里德说。
刺激性课堂活动是一种更加新奇、充满惊喜和内容复杂的活动,让学生享有更多自主权和自由选择权利;活动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假设问题,通过复习而不是测评考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而这种活动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戈特弗里德进行了研究,通过让孩子们体验一些令他们好奇的经历,比如带他们去博物馆,来调查父母在培养孩子产生科学兴趣方面所起的作用。他们发现,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
例如孩子会说:“我喜欢在科学中学习新东西”,“我喜欢在科学中找到答案。”这些活动还提升老师对学生学业表现的评价。而反过来,这两个因素都预示着孩子会选几门高级课程和是否对从事科学事业感兴趣。这一发现对STEM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拥有好奇心是渴望成为科学家的一个基本前提。
总而言之,富勒顿研究证明了,优秀资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优秀显然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也证明了优秀资质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如在戈特弗里德在他的《天才的智商:早期发展方面》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优秀不是一个随机事件,当孩子的认知能力、好奇心和良好的环境相融合并促进其成长时,优秀自然水到渠成。”
相关阅读
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
针对21世纪学习型家庭的核心需求
外滩教育邀您加入“VIP专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43ocsq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下图
了解更多VIP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