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鲁滨逊漂流记》出发,这位特级教师说孩子将来必需这项能力

2018-03-01 外滩教育

看点  对于“独立思考能力”,人们正形成一种共识:这是一项珍贵且让人受益终生的能力。在中国教育创新大会上,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做了关于“公共判断力”的演讲,他提出:判断力就是独立思考能力。他以鲁滨逊荒岛求生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伟大的判断,成就伟大的事业”。但他同时指出,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此,他呼吁教育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文 | 余党绪    编辑丨黄晔


非常感谢大会主办方邀请我来做这个演讲,感谢各位能够跟我一起分享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话题。


我的话题是“批判性思维:剑指判断力”。


在人生的旅行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遇——困境、险境、逆境、窘境等。如何应对这些境遇?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


我想很多老师想到的第一个词是“行动”。


我们有多词语来证明和渲染行动的价值,比如大干、苦干、巧干和实干,无论怎么说,“干“都很重要。我想,“行动”应该是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我们将哈姆雷特定义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将哈姆雷特的思考看做是他行动的障碍,却忽略了他思考的价值。或许有的人更喜欢的是“行动的巨人,思想的矮子”吧?


但是,如果我们的行动有问题呢?如果我们行动的方向出了问题呢?显然,缺乏头脑的实干与苦干,并不一定能带来美好的结果。


今天跟各位提出一个概念:判断。判断,就是独立思考。


接下来,我以鲁滨逊的孤岛生存为例,来看看行动与判断的关系。我们先来一场头脑风暴,究竟是那个关键因素让鲁滨逊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奇迹呢、或者是是哪一个判断,奠定了他生存的基础?


一个人,一座孤岛,28年的生存,何以可能?


根据我的经验,多数人的答案将是,这个人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他的信念、勇敢和乐观。但我要追问的是,如果没有物质基础,鲁滨逊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鲁滨逊的精神力量又从哪里而来?


我相信很多人还会找到另一个答案,那就鲁滨逊有着丰富的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这个有道理。鲁滨逊知识非常丰富,而且行动能力特别强,他善于将周围的资源变化成自己的生存资源。但我依然要问:如果没有工具支持,他的知识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呢?


因此,我们还是需要继续追问,鲁滨逊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他所依靠的工具,到底从哪里来的?


如果我们认真读过这本书,就会发现,鲁滨逊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他所依靠的工具,全部都来自那一艘差点要了他的命的轮船。


多亏了那艘船,我的意思是,鲁滨逊沦落孤岛之后,决定再次回到轮船上,搬运所有能够搬走的东西,这个决断奠定了他28年生存的基础。


不妨列举一下,看看他从船上得到了哪些东西



1

鲁滨逊船上的东西

 

船上的物品我们可以做一个分类。第一种,是能够满足鲁滨逊温饱需求的面包、面粉、烟草和酒等,这些解决了鲁滨逊的短期的饮食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要在孤岛上生存28年,仅靠这些现成的面包、面粉、烟草和酒是无法支撑的,他需要再生产。


我们发现船上已经给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有各种工具,有种子,而孤岛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肥沃的土地……


还有解决安全需要的枪、火药和望远镜。


再有是满足心理和精神需要的东西:一条狗,两只猫,还有《圣经》……


尽管猫与狗无法完全解决他的心理孤独,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些动物确实给他带来了精神的慰藉。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大家想一想,鲁滨逊还能有信心和勇气吗?他的知识还能派上用场吗?


有了这些东西,试想,就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恐怕也能生存下去。或许我们缺乏的,只是重新回到轮船上搬运这些东西的勇气。


请大家看一下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2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做了区分。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发现,鲁滨逊的每一个层次的需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那也就是说,他的生存是合情合理的。


马克思说,


孤零零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或生存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可以做到。


这几乎就是为鲁滨逊量身订做的一句话。鲁滨逊就是一个“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他不仅是文明人,而且还拥有人类文明的载体与象征:各种工具。


我这样展开,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的是,鲁滨逊生存所依赖的物质与物资基础,都得益于鲁滨逊的一个伟大的决定。大家知道,鲁滨逊被抛掷到孤岛之上后,他发现这里没有人类,没有文明,没有资源,没有工具,没有伙伴。当然,也没有希望。惊魂未定的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判断或选择:


无论多么危险,我都必须回到搁浅在海洋之中的那一艘轮船上,必须把轮船上所有能够搬走的资源全数搬到孤岛上。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我说鲁滨逊的生存,归根到底是“多亏了那艘船”;再进一步说,鲁滨逊的生存,归根到底取决于他的那个伟大的判断与决定。


刚刚从死神那里逃过一劫的鲁滨逊,在那样一个惊魂未定的时刻,做出了这样一个关键的决断,这就是鲁滨逊的非凡之处。


正确的判断带来正确的选择,正确的选择才能带来优胜的结果。


伟大的判断,成就伟大的事业。


需要警醒的是,现代人的判断力正在退化和钝化。因为我们有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有着完备的社会保障,有着良好的社会交往体系,我们很少有机会像鲁滨逊那样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窘境、险境乃至于绝境的选择。


更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与责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判断力在日常生活中退化和钝化了。


更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也在参与谋杀判断力。换一种说法,或许大家更能接受:我们正在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


易中天先生在讲到中国社会的公共判断时,用三句话来概括:


问态度不问事实,不问动机不问是非,问亲疏不问道理。


我很赞同易老师的说法,我从思维的角度,改变一下说法:


第一,混淆情怀与规则。


做教育的人特别喜欢讲情怀,我想,在讲情怀之前,我们有必要问一问,我们个人的情怀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合乎公共价值,是否合乎规律?


教育是公共事业,它不是个人的,也不应该属于个人。没有基本的规则与价值,情怀也会将我们带入“坑”内。


第二,混淆感性和理性。


在公共生活中,我们需要理性,需要公共理性与公共判断,个体的感情应退居其次。


第三,混淆私域与公共。


在数字时代,公共生活空间越来越大,而私人空间越来越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更是公共判断力,也就是要尊重公共事实,恪守公共逻辑,尊重公共价值,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言行。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这样的逻辑来训练我们的学生。学生是国家的,学生是国家的公民,我们没有权力将私人的欲望与诉求强加在他们的身上。


以上我所借用的原理、策略和分析技能,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内容。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论证基础上的评估与判断,其核心宗旨,就是要培养人的判断力。


我们每天都在判断,无时无刻不在判断。面对是非,面对善恶,无论是生活,还是职业,我们都要做判断。一个具有判断力的人,才可能把握未来的方向;一个有判断力的人,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


借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我想向各位推荐“批判性思维”这样一个国际教育中的热词。


最后,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做思维教育的体验。我用两句话来概括:

思维一旦放飞,思想难入牢笼!


谢谢各位!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思辨读写 (ID:sibianduxie)


相关阅读





外滩教育携手耶鲁大学学士、

爱荷华大学作家写作工坊硕士

Nikki老师

以经典的美国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蓝本,

带领学生考察小说的主题和人物,

走进小说内核,

掌握文学分析能力和精读技巧。


点击下图 立即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进外滩教育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