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困惑吗?答案在这里

2017-04-16 更多干货→ 高中生学习

| 政策 • 信息 • 考点 • 试题 • 方法 |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高中生学习


学习哥在后台,经常收到同学们问的这类问题:马上要高考了,但我都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也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迷茫啊...


今天,学习哥想初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两个事例——



A是个瘦弱的女生,从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性格唯唯诺诺。平时不爱与人交际,所以朋友很少。唯一的爱好就是写作。平时走到哪里总是抱着本书,一有空就伏案写作。所以高中毕业后,在选择专业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


进入大学后,因为专业的原因,她的确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写作,没事就去泡图书馆,双耳不闻窗外事。


但大家都知道,大学是一个锻炼人各方面能力的地方,每一个进来的同学,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提升自己,增长见识、增加阅历、积累人脉等等。可A君虽然进入大学,却没有融入大学。就她而言,从高中到大学,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写作罢了。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A君大学毕业,在大学的四年里,她一直过得风平浪静,既没有像其他同学考研的考研、实践的实践、考证的考证,她完成了大学应该修满的学分,仅此而已。但毕业后,她不得不面临社会,找工作是她遇到的第一座大山。


去了几家公司面试,可是都因为没有经验、不符合条件等原因没有结果,但其实别人在面试她的时候就发现:她连基本的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很欠缺。


最后终于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因为公司看中了她的文采,但才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公司劝退了。原因是虽然很有文采,但所写出来的文字太过感性、文艺,不能满足公司广告宣传的需求,经过多次指导,仍不能有所改进,所以只能让她离开。


后来,听说A同学没有再找工作,是父母托人在朋友的公司给她安排了个文员的工作,每天整理整理资料、打打字,无所作为。



再说说B同学,他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帅小伙儿,和其他很多男生一样,除了热爱篮球和运动,他也喜欢打网络游戏。一到周末,白天就和朋友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晚上就窝在一个网吧打通宵的游戏。虽然成绩算不上太好,但高考成绩出来,也还是可以填报一所不错的大学。


因为父母并不太管他,所以志愿填报全凭他自己喜欢。因为对于大学专业的不了解,他只能挑看着眼熟的,第一志愿他选择的是自己蛮有兴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也与他喜欢打网游有关。可是天不遂人愿,他遭到专业调剂,被调剂到了不熟悉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用B同学自己的话说,“就感觉被老天爷耍了一回”。但没有办法,他硬着头皮进入了大学,最开始他还抱着转专业的想法,到处打听、询问,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还是要上。


可是,就在这慢慢的接触过程中,B同学发现自己并不是很讨厌现在所学的东西,老师上课的方式幽默风趣,班上的同学也十分友善,加之自己本身善于与人交际,所以很快就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了。


这时候B同学渐渐放下转专业的念头,想要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发现自己身上更多的潜能。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帅气的外形,成为全年级中的佼佼者,还没到大四,就因为出色的表现,被老师推荐去到有名的大公司实习。在公司的锻炼中,B同学日益长进,还没毕业,就被公司破格录取了。


等到他毕业在公司工作几年后,已经被提升到中层领导职位,但他并不满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到国外去发展了。


B同学说:“要不是当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勇敢的拼搏这一回,或许我还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更或许,我我只是在一家小公司做一个小小的程序猿,看不到大千世界的精彩……”



误区1:高中学得好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


不少高中生在兴趣识别时,往往认为高中时成绩比较好、自己学得舒服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但高中时学习的科目,对应的往往是大学里基础学科的专业,感觉上也比较宏观。


误区2:喜欢现实中很具体的事物,就是兴趣所在?


还有一部分考生的兴趣,来源于影视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高科技终端产品,学习哥曾接到过一位家长的咨询,“孩子喜欢机器人,人工智能方面,报哪所学校哪个专业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本科教育在学科层面仍然是基础教学,而高科技终端产品已经到了应用层面,并且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体。


比如说社会上流行的苹果手机,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操作系统,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屏幕和镜头,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工业设计,有些人喜欢是因为它的市场营销,你又是因为它的哪项特点而喜欢呢?


误区3:据说收入很高的职业,就是兴趣所在?


也有一部分考生和家长,属于“五线城镇四千月薪三口之家一个孩子”的家庭,对于孩子上大学、找份好工作、赶快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有很急迫的需求。


于是听风就是雨,金融、电力、石油行业工资高?那就报这些专业!医生、律师、海关、公检法地位高、有灰色收入?那就报这些专业!其实,自己或家里人根本就没有从事这些行业的,完全是街坊邻居瞎扯、被垃圾影视剧洗脑造成的。


遇到这样的家长,学习哥劝考生要坚决怼回去:这种乌七八糟的择业观,趁早歇了吧!且不说是道听途说,真就是那么回事,轮得着你吗?



考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专业,是志愿填报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按照兴趣选择专业对于本科志愿填报也是很有必要的。只不过关键在于,考生要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习哥在此给大家几个建议:


一是拆分你的复杂“兴趣”,找到其中与本科专业直接相关的内容;


二是找一些职业规划、性格分析的工具,认识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本科专业中找到与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


三是选择科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选择延展性高的基础学科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了解各个专业,再有目的地进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具体方向。


四是大类选择法。如果孩子没有特别排斥的专业,也没有时间去体验不同的工作场景与内容,并且家长也不愿意请专业机构为孩子作出判断与选择,那么还有最后一种方法,就是选择大类专业。


现在有很多高校实行通识教育、大类招生,学生可以在入校之后先学习一些基础课程,一年或二年之后再去选择专业方向。填报时选择这一类高校,可以暂时解决孩子选择专业的问题,因为孩子在这期间对某些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可以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但是这只是暂时、只是也许,因为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这次选择,也不是所有同学都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学校对于专业的选择是有各自的规定的,学生必须满足了这些要求和条件,才能去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倘若不能满足,那么只能由学校来给他安排专业,是否适合孩子,多少就带有一些赌的风险了。


1.使用排除法,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职业或者大学的学科专业类别先除掉。


例如不学医学类、不学理学类、不学农学类。再在可接受的职业或专业范围内 选择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专业就相对容易了,再去看看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自己是否感兴趣,专业就业去哪些单位工作具体内容,顺便考查下工作环境自己是否适合等。


2.可以选择基础学科专业。


在兴趣不聚焦的本科阶段学习基础学科专业,为以后的再次选择奠定深厚的基础,留出更大空间的转换空间。考生可在大学四年期间找到兴趣点后,到研究生阶段再依兴趣做学科专业的选择。


基础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比如本科学数学研究生考研考财会类专业也占优势,可以把考研数学三分数拉高,且财会类对数学也要求高,比如这样搭配数学+金融工程、数学+保险精算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


3.可以通过专业测评工具评下看看感兴趣、适合的专业。


比如,会计专业一定程度上要求严谨认真,外向型性格学生很多就不适合,而且要求也较严得考从业资格,初级等等才可以毕业,有的学校这样要求。


高中生的兴趣其实很“狭隘”,

莫把此“兴趣”当彼兴趣


A同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却并没好的发展,原因在于能力有限;B同学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却有了意外的更好的发展,原因在于敢于尝试。


也就是说:光有兴趣而无能力,兴趣就只能是兴趣,无法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


所以学习哥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不仅要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我是否喜欢”,还要考虑的是“这个专业我是否合适”,前者是兴趣,后者则是能力。只有两者综合考虑,才能选出最好的专业。


其次,很多同学会有这种现象,认为没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就没必要再努力了,不想勉强自己。但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


你所谓的喜欢的专业——你了解它吗?你喜欢它什么?你深入接触过它吗?在选专业时所谓的“喜欢”不过是片面的印象,认为它是我喜欢的,但并没有依据可言,那么这就无法说这选择是可靠和正确的。


不是还有大批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展的很好吗?并且,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这需要时间和精力。


很多专业在我们看来并不有趣,但却十分适合和有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才是最大的保障。


B同学就是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喜欢的专业,才有了如今的发展,不得不说,“量体裁衣、因地适宜”这些词语是多么有道理。


所以,当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不一定要问我是否喜欢它,但一定要问我是否适合它



声  明 本文由高中生学习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