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四)——现代、后现代电影美学

黄莎莉 Shirley ART LIFE 2022-10-23

3、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三)—— 独立电影美学语音

(黄莎莉试读2020. 7.24)

4、世界电影艺术观念(四)——现代、后现代电影美学(语音)

(黄莎莉试读2020. 7.25)

一、经典好莱坞电影
 经典好莱坞电影盛行于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的美国,成为世界叙事电影创作的主流形态,并与大众文化和技术一起成为主导的现代媒介。

1、原型(prototype)、定型(stereotype)和类型(genre)
好莱坞电影化风格被用来阐明影片故事的“过分显性的电影”;结构形式上遵循三段式(秩序——失序——恢复秩序)契合所谓的英雄的历程;电影情节由人物引导,即叙事的心理化和动机的个性化;类型电影的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情节中的不明确最终都要得到解决;电影风格从属于叙事,包括镜头布光色彩等要跟剪辑和场面调度以及声音一样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这些都要为制造“真实”服务,神话式的真实性故事线索反映其他神话,即对于金钱和成功的追求。所有的原型目标就是要清晰和流畅地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叙事范围包括一个主人公受影片序幕展示欲望的驱使,与主人公有关系的浪漫伴侣和对抗主人公的反派角色和一个清晰的解决问题的线性情节),至于电影原型主要是故事原型,一个根本性的原型故事衍生出的变种,即类型片的各种故事类型,人物原型在不同影片中展现的不同面孔,形成不同类型的定型让观众识别与认同的符号式角色人物。

《猜火车》片尾(1996)

2、好莱坞类型电影(Hollywood gemre filmmaking)和美国神话制造(American cultual mythmaking)
好莱坞类型电影不但完整地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精神,而且也广泛深刻地强化了美国意识形态。商业电影的制作具备更本质和直接的社会功能,那些公式化的类型电影叙事结构包含基本的社会文化主题;存在一个商业电影制作悖论,即类型由观众的集合式反馈反映,而电影却是由专业的电影人制作,原始的叙事是一种集体化的艺术创造,涉及类型电影的类型化演进,电影制作者和观众对于电影社会功能之外的表达原则和建构形式导致类型电影产生有趣的演进,以及国外电影制作者将这些类型特征作为社会功能的美学观念等。

《党同伐异》预告片(美国:1916)

3、高雅艺术(High Art)和通俗艺术(Low Art)
通俗艺术是关于情感的艺术缺乏心智的控制,情感是低级化的艺术不具备知性的特性而被认为是纯粹娱乐性的形式,而高雅艺术拥有一系列艺术敏感的程序原则而成为一种有意识的知性艺术创造,而创造此类艺术形式的创作者才被成为艺术家。流行的类型电影同样具备重要的含义,对这样的观念提出了挑战,许多流行作品经过时间的洗涤而被保存和流传成为经典的艺术作品,并不比高雅艺术作品少。新好莱坞时期的导演们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成功地结合到了一起,创作出了一系列好莱坞的现代经典影片成为不争的事实,包括《教父》《现代启示录》《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奇爱博士》《发条橘子》等成为经典案例。此外,上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浪潮更进一步将流行艺术和大众文化娱乐元素融为一体,彻底消弭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之间的鸿沟。欧美独立电影如通俗大杂烩《低俗小说》(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猜火车》《两杆大烟枪》等也在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对电影的精英艺术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预告片

4、堕落(Degeneration)与救赎(Redemtion)
好莱坞电影强调的道德主义、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美国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体现,而似乎已经独步世界影坛的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也经由电影在全世界的展映和发行成为一种“洗脑术”行销全世界,使得一种肉体欲望畅销全球所形成的人欲横流无所不用其极的狂潮与赤裸裸的欲望享乐成为灵与肉超越、堕落与救赎的“空间”,好莱坞除了生产大量价值低劣的商业娱乐片之外,也推出《公民凯恩》《华尔街》《911短片:美国篇》等具有强烈反思和救赎意味的作品。

好莱坞历史传奇 战士与和平缔造者 传记体影片《公民凯恩》

5、爱慕(Love)和敌意(Hatred)
好莱坞在全球电影的主导地位以及其生产的流行产品具有如下特点:保守大众和自由知识分子对好莱坞的态度截然相反,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好莱坞满足了其最基本的娱乐消费欲望,而对保持自主头脑和具有反思意识的自由知识人来说,好莱坞刻意回避人类作为知性和灵魂的超越的本质;从“白人至上”和“欧洲中心论”建立好莱坞文化精神其中反映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观念并借用美国和好莱坞的强势形成对全球其他区域侵袭和渗透。好莱坞的“糖衣炮弹”正以话语霸权和文化侵略的方式作为军事占领、政治颠覆和经济控制之后的殖民主义的最高阶段能够形成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公民凯恩》为何如此伟大?

二、现代主义电影
现代主义电影浪潮是执著于个性表达、非理性展现和反叛意味的一种类型观念。现代主义主张在艺术创作中摆脱理性的束缚,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活动和意志等“原始力量”在作品中体现出创作者真正的“自我”,强调创作者要在作品中表达对世界事物直接的感受,摈弃理性主义的综合概括,并着重作品的个性表达和感性体验。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地、最后彻底否定理性和传统的艺术创作规范和手法,包括叙事规律、逻辑关系、人物行为动机、时空关系、透视法则和形式美感等。现代主义追求艺术完全的独立性,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原创性和特异性。现代主义认为艺术家和批评家必须独辟蹊径、独具慧眼,发现和创造常人无法发现和创造的艺术,强调艺术的超越性和精英性,对大众化的通俗流行毫不在乎。

《公民凯恩》对影史的影响

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出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欧洲大陆的“先锋派电影”,包括法国超现实主义、德国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和抽象派电影等,先锋派电影的现代主义主要涉及实验电影范畴,真正对世界电影形成革命性影响的现代主义浪潮则出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背景下的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包括欧洲的许多艺术家们,如英格玛·伯格曼、阿兰·雷奈、让·吕克·戈达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费德里科·费里尼、路易斯·布纽埃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党同伐异》中采用非线性的平行交叉叙事模式所传达的深刻哲理命题;《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对精神病患者变态和畸形世界的变态描绘;《公民凯恩》的多视点复合叙述使其成为现代主义电影的里程碑;《罗生门》更是以多视点的矛盾性叙事将现代主义的暧昧虚无和不确定推向了高潮。

《罗生门》片段

可以说,现代主义电影作为对经典好莱坞和主流商业电影的反动与否定几乎在所有方面与经典传统电影都相反:
(1)不像经典好莱坞那样讲究“文法”和类型规范,而强烈凸显个性风格和特色主题,每一个导演独特醒目和始终如一的视听语言风格;
(2)关注人类精神性存在的神秘和内心的波澜壮阔,梦境、幻想、记忆和潜意识成为现代电影最热门的话题,而对人类物理性的和外部动作“不屑一顾”;
(3)强调非逻辑或反逻辑的意识流和生活流故事情节,并打破传统叙事的完整性和封闭性,而不像经典好莱坞那样重视叙事的逻辑关系和结构的完整,从古希腊开始的戏剧结构传统遭遇了彻底的颠覆;
(4)凸显制作者的风格化视听语言,主观随意的自我介入,甚至使用跳接等极端手段表达自我,强“表达什么”的同时更强调“如何表达”,而不隐藏叙事主体和电影制作者,也不用流畅的连续性剪接造成时空一体化的真实幻觉(梦工厂)
此外,现代电影还强调一种对电影主题内容的反省,还对影片制作拍摄的自省。之后,现代主义的许多观念得到主流电影的认同吸收和消化并在此孕育一次新的反叛。
《天生杀人狂》片段

三、后现代性电影
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没有权威的思维模式和主导的美学原则,是电子革命的产物。后现代主义是各种流派的兼容并蓄和各种艺术形态的解构重构,这在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中具有突出和集中的表现。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上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创作上的艺术风格,具有新的无深度性,即肤浅的反思认识实在和拼凑组合风格占主导地位;理性规范和权威话语的解构和最终消失,逐渐失去了历史的坐标。必须重新审视历史和过去而非简单的否定历史,对其进行具有自我意识的嘲讽性的重现思考。后现代采用了一种反叛的形式,反对现存方法和语言传统存在的刻板和僵化,它抨击现存的文化状况,抨击它纵容和宽容一种话语凌驾于另一种话语之上。文化产品需要不断变换形式以满足大众消费需要,消解中心、无确定性和无深度感和平面化的后现代艺术应运而生,它反对中心性、真理性的观念,坚持不确定的主张;批判“元话语”,反对“宏大叙事”;转换知识的功能和消解知识的权力,语言游戏的异质性和否定性取代了思想的同一性,知识启蒙变成了专家控制。

剖析《低俗小说》为何被称为西方经典电影

后现代电影美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推向更为极端的反理性主义,从经典主义的常态、现代主义的非常态到后现代的反常态,直至真正意义上的疯狂和变态;(2)道德上的犬儒主义;(3)感性上的快乐主义;(4)技术上的复制主义;(5)意义上的多元主义;(6)模式上的大众主义。后现代主义颠覆了传统、规则、范式,但并不打算建立一个新的意义体系,这正是后现代艺术特征成为一种不确定的原因所在。后现代主义要消除一切“中心”,破坏和摧毁现代主义时期确定的美学原则,与商品和消费合谋,驱逐精英和高尚直抵通俗。不相信元话语而致力于裨史的创造。作者与作品还有观众不再是传统的关系。正如巴特所说:读者的诞生以作者的消失为代价,读者被赋予了某种自由的权力,后现代作品是开放的,读者可以随心随遇创立文本的意义。权威和核心全都消解,创作不再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也非迎合他们的趣味,更不是教育和塑造他们,作者成为某种文本的解释者和复制者,甚至只是转述者。文本具有的互文性让独创的艺术品“消失”,即它们只是“互为文本”。文本的界限消失殆尽,创造性销声匿迹,复制模仿拼贴大行其道。
(黄莎莉试读2020. 7.26)
总之,后现代的真正颠覆意义在于恢复艺术本真的价值。也许,后现代主义以后应该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理论回归做准备。从《天生杀人狂》和《低俗小说》这类后现代主义电影中不难发现其中的颠覆和回归的共存。(未完,待续。。。)

《低俗小说》,昆汀经典犯罪神作,拿奖拿到手软

购买生活画店作品请扫二维码

延伸阅读: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一)——先锋派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二)—— 欧洲艺术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世界电影艺术观念(三)——独立电影美学

艺述:黄莎莉|戏剧(美学)概论网络讲座·文字合集

艺述:黄莎莉|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恶的美学》阅读札记(集)

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
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合作)
@微信shirleyhww入读者群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