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述:黄莎莉| 音乐美学(四)——音乐存在方式

黄莎莉 Shirley ART LIFE 2022-10-23

二胡世家三代,合奏《战马奔腾》


音乐美学(四)—— 音乐美的存在方式(语音)
(黄莎莉试读2020. 8.10)

引言: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问题,属于本体论的研究。以往忽视了音乐哲学美学研究中这一本体论的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认识论的问题上,即音乐审美的主客体关系、内容和形式、音心对映等问题,这就容易导致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中的失误甚至错误。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研究和整体音乐学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的问题,除了从音乐美学的认识角度,还有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以及音乐文化人类学这类具有较强实证性提供认识。从音乐美学的研究角度来看,必然决定其研究绝非是纯思辨性的,而是历史追求与逻辑、现象与思辨的统一。进入具体的对音乐审美现象的研究,需要以音乐学诸多学科实践性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包括构成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给予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在对立美审美实践活动以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概念体系。

G20峰会琵琶演奏《春江花月夜》

本世纪以来,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审美经验、现象及实践活动的研究,注重从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多种角度对美学研究以新的开拓情况下,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研究更加具有新的学术意义。对音乐存在方式的研究,可以为音乐美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点,也可以为音乐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在现阶段,这方面的研究的缺憾而导致音乐美学基础理论的不牢的情况下,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即是音乐美学也是音乐学的学科基础理论问题,对其的研究必然要取哲学美学的、文化民族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多种角度和方法展开综合的研究。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在研究上的重视是音乐美学研究进入新的学术发展阶段的标志,也是阶段性音乐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只有从音乐作为人类行为方式的整体存在,即由音乐在形态、意识和行为三方面构成的完整存在认识,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才具有意义。

《二泉映月》朱昌耀·二胡演奏
一、音乐的存在方式

1、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提出(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从理论上讲提出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破除音乐理论与实践中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或者说是为了在理论上重新确定“乐”本体而放弃“音”本体,进一步的思路在逻辑上必然是从构成存在的基本要素上着手将音乐美学理论的研究扩展到音乐研究的各个方面,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音乐的存在方式:音乐学跨文化体系研究的理论前提作了四点考虑
(1)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学研究(包括跨文化体系研究)的理论前提,即中国传统音乐的“乐”本体和欧洲专业音乐的“音”本体;
(2)重申音乐的存在不仅仅是音响形态的存在,而是音乐的行为、形态和意识三要素共构一体的存在;
(3)音乐学进行跨文化体系的研究根据音乐的存在方式的理论为前提,面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建立相应的为研究方法,即理论前提的共性化,具体研究的个性化;
(4)分析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形态、观念和行为)在构成某种类型音乐特征时的相互作用来说明民族音乐特征形成的原因。

喜相逢 (蒙古)王宏伟 笛子独奏

2、音乐存在方式:行为、形态、意识(观念)

将音乐视为人类文化行为方式,而非单纯从乐音形态学的角度认识其本体存在(包括行为、心理和形态三要素)是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美学等基础学科以及认识中西音乐关系诸种复杂现象的必要理论前提。与将音乐运动形式作为音乐传统符号的看法不同,与音乐的存在方式有关,音乐的传统符号具有形态的、观念的和行为的这三种不同的符号类型,关于构成音乐存在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认识以更为确定的表述。在音乐美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中,一方面是在音乐美的本体论认识上,以“乐”本体代替“音”本体,另一方面是从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这一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确立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框架。这三个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观念)和行为三方面,它们通过时空展示、伴随诸种人类行为的音乐审美和立美实践活动形成一个不断处于运动过程中、不断处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中的完整的音乐存在。这样的一种存在,从本体论的角度称之为“结构本体”。对于这样一种存在的认识不能只从声音的物理存在去认识音乐的本体存在,包括(1)音乐的存在;(2)形态的存在;(3)意识(观念)的存在。音乐的存在方式的完整认识,“音”本体的存在是不完整的存在,只有“乐”本体的存在才是完整音乐的存在,音乐三要素的理论从本体论的角度提供了认识音乐存在方式的理论基础。

古筝 《暗香》孤桐演奏
3、音乐的存在与音乐美的存在(“三要素”的分析)
(1)音乐的存在:行为与形态;意识(观念)与形态;意识与行为。
  (2) "三要素”与音乐美的存在的综合分析。
“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或相互关系的改变都会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影响音乐美的存在,音乐的行为对音乐美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影响并构成必要的支持。社会音乐审美趣风尚的改变通常是由大文化的存在而影响到本身处于其中的音乐的存在,通过审美意识活动进而对音乐的各方面(曲调的形成和唱法等)产生影响,即音乐文化参与行为甚至可以影响到具体音乐操作上的演唱行为并对音乐曲调、音色等乐曲形态的构成因素产生影响。同时,音乐行为的改变可以促使音乐审美意识的改变进而导致音乐形态的改变。在审美听觉感知过程中经后天教育和熏陶习得而形成的音乐听觉感知力以及相伴随的审美判断力在音乐审美心理活动中是一个文化变量,它会影响到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听众对不同音乐美的存在的审美鉴赏力和判断力。任何一部音乐作品其美学品质的改变都可以从构成音乐美的存在的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中去分析原因。

古琴独奏《潇湘水云》巫娜
二、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略)
1、对乐音存在认识的声学理论基础
引起听觉的声波的与声波引起的听觉就是“声”,而“音”是指有音感的声觉与能引起音感的声觉的声波。人不能感知超出自身感知能力之外的声波,人对于声音的感知这一实际存在来说,与物理声与音乐声学意义上存在的声和音存在皆有赖于人的存在和人这一有意识的物种的存在,是人的听觉感知的实践活动构成其存在的基本条件。人只有在自己的听觉对象中才能证实自己的听觉能力的存在。

野孩子乐队《黄河谣》(民谣)
2、乐音感知的生理基础
人的听觉感知活动并非仅仅由听觉感觉器官受到声波的刺激而构成,而是包含了与之相应的复杂心理活动的参与才构成听觉感知的全部内容。人的听觉感知力也由于受到教育和职业经历的不同而产生明显的差异。听觉灵敏的人能在钢琴的相邻白键之间辨别出20-30个中间音。音乐工作者的音高听觉较一般人发达,器乐演奏家的音高差别又较声乐家高一些。这种感觉的差异是在长期的听觉实践中形成的。

廖昌永(男中音)独唱《怀念》

降央卓玛·(女中音)独唱《 卓玛》
3、乐音感知到心理基础
(1)音高与旋律的知觉判断;
(2)音色与和声的知觉判断;
(3)音强于节奏的知觉判断(未完,待续。。。)

胡夏 郁可唯 合唱《知否知否》(李清照·词)

购买生活画店作品请扫二维码
延伸阅读:
艺述:黄莎莉| 音乐美学(一)——西方音乐审美意识历史流变
艺述:黄莎莉| 音乐美学(二)——音乐美的鉴赏(上)
艺述:黄莎莉| 音乐美学(三)——音乐美的鉴赏(下)

艺述:黄莎莉|音乐的“归途”与解密音乐美学流派

艺述:黄莎莉|法国钢琴学派中的“贵族”气质

艺述:黄莎莉|戏剧美学概论网络讲座·文字合集
艺述:黄莎莉|恶的美学——欧洲神话学中的“序幕”
Shirley ART LIFE:关注文艺,持续分享!
shirleyhww@sina.vip.com(投稿与合作)
@微信shirleyhww入读者群
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使用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并及时处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