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兵团榜样 | 贾书钦:一颗红心永向党

 兵团新闻网  |  及时 客观 温暖


94岁的贾书钦敬军礼。 宋冰 摄


“凭着一腔热血,我来到了兵团。因为我知道,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有人来建设和守护……”8月20日,一师九团退休职工贾书钦轻抚着面前的老照片,向记者讲述起过去的故事。


1930年1月,贾书钦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市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2月报名加入民兵队伍,学会了通讯架线和医疗救护技能。1950年,20岁的贾书钦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战友们一起跨过鸭绿江,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贾书钦和战友们一同挖战壕、守阵地,不顾个人安危抢修通讯线路、全力救护伤员。


贾书钦在和女儿贾新红讲自己抗美援朝的经历。 宋冰 摄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贾书钦回到了家乡河南许昌。1956年3月,王恩茂将军来到贾书钦的家乡,招募老兵保卫建设边疆。


“当时有人觉得新疆条件艰苦,但是我愿意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贡献。”怀着这样的壮志雄心,贾书钦来到了当时的农一师(现一师阿拉尔市)。


26岁的贾书钦。 贾书钦女儿贾新红 提供

夏天,戈壁荒滩的气温高达40摄氏度,时不时还会发生沙尘暴。贾书钦与战友们一起在烈日下开荒,用手中的坎土曼锄开板结的土地,让脚下的盐碱地一寸寸地松软起来。


“那时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稗子面馍。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伙儿都没有怨言,一心一意扑在建设上。”贾书钦说,那时,大家的信念很坚定,就像荒漠中的胡杨那样坚韧顽强。


贾书钦全家合影。 宋冰 摄

后来,贾书钦还加入到了建设塔里木河南岸总干渠的“大会战”中,一锹一镐、肩扛背挑,一天干下来,身上总是布满淤青,但他的干劲儿却丝毫不减。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贾书钦和战友们共同努力下,塔里木垦区修通了一条条水渠,开垦出一片片农田。


1960年10月,贾书钦被调到九团水管所食堂工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确保每名军垦战士获得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日常劳作所要付出的体力与精力,是一项挑战性不小的任务。


为了让大家尽量吃饱、吃好,贾书钦精心统筹计划,做好粮食采购、饭菜制作和分发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渐渐地,九团水管所的食堂成了大家心中的温暖港湾。


1962年2月,贾书钦主动要求去水管所一线工地,参与修渠引水、勘测放线工作。“我是党员,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去哪里。”贾书钦说。在修渠引水工地上,贾书钦一干就是20多年,与职工群众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的责任和担当。


1990年,贾书钦从九团水管所光荣退休。“虽然退休了,但一颗红心永向党。我还要继续为党的事业、为兵团事业奉献力量。”虽已94岁高龄、但精神矍铄的贾书钦声音洪亮地说道。(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和平)





来源 / 兵团日报 阿拉尔发布微信号

监制/ 闫文陆

编辑 / 袁晶

关注【兵团新闻网】了解戍边故事电话:0991-8556479
往期推荐:




任免名单!


新疆兵团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启动


9月10日起,新疆一景区将收取门票!


以“优”解“忧” 为民企高质量发展添“信”助“力”


新疆兵团一地最新人事任免

投稿邮箱:bingtuan@chinanews.com
中新社记者“看”兵团

新疆兵团色素辣椒享誉国内外市场(中文)
新疆兵团色素辣椒享誉国内外市场(俄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兵团新闻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