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品江南古典私家花园(15)刘庄·国宾馆

苏杭 苏杭日记 2021-02-0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苏杭美景日记”




刘庄,位于西湖西南湖畔、丁家山南麓,

现为“西湖国宾馆”,

它包括“水竹居”、“康庄”、“蕉石鸣琴”

和丁家山,为西湖第一名园。

刘庄几乎被水竹所盖,

看不出世间日常的生死、喜怒和纷争。

在潋滟水光、绿云红花掩映下的古园中,

亭台楼阁、小桥水榭、

曲廊修竹、古树奇石,

犹如仙境。



总平面图

刘庄的位置了解一下,杨公堤18号,西湖核心景区西侧、丁家山麓。上世纪30年代的的刘庄布局草图。方位与一般地图不同,是上西下东,左南右北。有专门的花圃,菜园,鱼塘和莲藕塘。


1

西湖第一名园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自南宋迁都至杭州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便凭借一汪西湖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居住在西湖边”,几乎是每一个到过西湖人的幻梦,晚清广东富豪刘学询也不例外。

 


1898年,43岁的刘学询以每亩200银元的高价(数倍于市价)购置了紧傍西湖的大片土地,这位对园林情有独钟的富豪,亲自担当设计师,不惜从广东老家的宅子里搬家具、拆门板,就是为了让这个宅子尽善尽美。历时8年、耗资十余万银两(约白银7万两,折合人民币1400万元),终于在1905年底完成了这一浩繁的工程,取名“水竹居”,也就是后来的“刘庄”。“西湖得天下之独厚,刘庄占西湖风光之灵秀”,《西湖新志》卷八中这样描述西湖最后的“贵族庄园”刘庄:在丁家山前,为香山刘学询别业,俗称刘庄。落成之始,粉黛列屋,最称宏丽。



1953年,刘家人把园子献给国家,地处西湖西南湖畔的刘庄,三面临湖,背枕丁家山,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均只咫尺之距,苏堤春晓与雷峰夕照更是时时映入眼帘,衬于杯盏香茗之中,可谓“西湖中的西湖”。占尽西湖绝佳位置的“西湖第一名园”、“西湖观景最佳处”刘庄被定为浙江第一招待所。以刘庄为主,与同样在西湖边上的另几座百余年历史的晚清私家园林康庄、韩庄合并在一起,奠定了如今西湖刘庄·国宾馆无与伦比的自然人文环境。



随后,经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建筑大师戴念慈先生对其园林规划及建筑风格进行了整体重新设计和改建,并在历代园林大师的精心营造下,西湖刘庄·国宾馆亭台与湖山浑然一体、黛瓦于绿荫间掩映成趣,小桥流水,曲廊通幽,春访桃花夏观荷,秋来赏桂冬瞻松,移步其间,处处沉醉。





2

庄园的主人


清末民初,有一位刘姓的牛人,进士出身,才华横溢,蜚声文坛;曾为“赌王”,拥有700万银元财产,相当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娶了多房美妾,莺莺燕燕环绕,个个沉鱼落雁,被人称作“刘三国”,即“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他曾代表慈禧太后访日晋见天皇,却暗中与孙中山多次见面,多次为孙中山提供财力支持。孙中山曾密信于他,许诺革命成功后,愿奉他为总统或皇帝。


这个牛人,名叫刘学询,1855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古鹤村,他和后来大名鼎鼎的孙文是同乡,2人的老家很近,只相距二十几里。



在近代中国,广东以地域优势在很多方面领一时新风,刘家是其中一员。刘学询的父亲刘述庭,曾在琼记洋行任职,是晚清最早的那一批买办。刘学询17岁的时候,离他家乡千里之外的上海,洋务派的重要人物李鸿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之后几年,这家公司积极实行对外扩张战略,在国内及海外的重要港口设立分局。借此东风,其它航运公司纷纷跟进。刘学询的爸爸也有了新职位:到伦敦出任某家轮船公司的“出洋总办”,按今天的说法,就是驻伦敦办事处的首席代表,或者英国分公司的总经理——刘家当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应该是非常不错。


书香世家的刘爸爸认清形势,走了商道,并且走得很不错,说明他个人肯定能力出众,智商情商都高。他的儿子刘学询继承了这些优点,赋性聪颖,青少年时代就显示出过人的文学才华,后来有“文可华国”的赞誉。


刘学询带着欧体风味的小楷


当时的书香世家,正经的上升通道是科举。虽然刘学询从小家境优越,本人也豪放不羁,兴趣多多,据说在刘的少年时代,习武练剑飞鹰走马样样玩得很好,但是,刘学询还是比较靠谱的:在涉猎广泛的同时,正经功课并没有落下。


1879年24岁时,刘学询考中举人,7年后31岁考中了进士,名列丙戌科第156名。这个年纪,在科举史上看,肯定不算晚,但也肯定不算早。


按当时的科举制度,考中进士就算迈入了官绅阶层,可以当官授品了。他曾任晚清大臣李鸿章的幕僚,官场示意后,转而经营博彩业,从此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声名大噪,被人称为“刘三国(“文可华国,富可敌国,妾可倾国”)。


刘学询就是前排左二的这个人,坐着的人是李鸿章和港督卜力


然而这样一位广东中山人,却选择千里迢迢来杭州西湖造园。因为在他考中举人的次年,1887年,刘学询从京城回广州。返家途中他到沪杭游玩,在杭州,刘学询被西湖景色所迷,一见钟情,西湖之美让他震惊,大呼“故乡无此好湖山”!——南粤才子与杭州西湖的深刻缘分,就此拉开了帷幕。


在西湖边,刘学询看到一座美丽的私家花园,楼阁秀丽,气象非凡,当时叫“宋庄”(后来易主改称“郭庄”,一直沿用至今)。刘学询对园林建筑有兴趣有爱好(他的兴趣还蛮广泛的),于是递帖拜访,名帖上写“新科进士广东香山刘学询”,但“宋庄”的主人那天另有客在,于是婉拒了刘的请求,没有邀他进门。



被拒绝的刘学询只好走了,没能一窥宋庄内部美景也许是刘学询心中深刻的遗憾,据说,他因此暗下决心,要在西湖边建一座更美更好的园林。十多年后,这个愿望一步步被实现。


回到家乡的刘学询,没有空等朝廷给他授官,而是抓住机会,下海经商。当时广东倡导洋务运动,但财政资金严重不足,为了扩大财源,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向当时分管全国禁赌工作的兵部尚书彭玉麟提出申请,要求开放广东省的博彩业。为了广东财政新的增长点,朝廷不得不同意广东开放其中的一项:“闱姓”赌博——闱,秋闱春闱的那个意思,指科举考试。就是猜测科举考试中姓什么的学生能考中。



后来下海投身博彩业,一夜暴富,刘学询承包“闱姓”赌博后,以官督民办的身份公开售卖彩票,获利十分可观。由经济实力而影响上层建筑,19世纪最后那十年,刘学询广积财富,结交权贵,人脉圈子非常强大,很快成为势倾一时的广州豪绅。


才华,金钱,美女,无数男人心中的向往,有一项就很不错,而40岁的刘学询,已经全部拥有了。当时,他的家在广州西关荔湾,一座全城数一数二的豪华别墅,叫“刘园”。发达之后的刘学询没什么劣迹,还做了一些好事:他在自己享受生活之余,乐善好施,回报家乡,还创办了一家医院。


水竹居的小船


刘学询虽然1887年离开北京,但他长袖善舞,一直与朝廷高层保持着密切联系。后来随着他财力渐增,一些上层官员的晋升调动背后,也常常活跃着刘的身影。


在承包赌博,多元化投资,拓展人脉,以及为好友筹款的同时,刘学询没有放弃好好过日子的平凡愿望。娇妻美妾之余,西湖的碧波荡漾仍然萦绕在心。1898年,初游西湖11年后,他趁着当时主管商务事宜的皇室宗亲成员,庆亲王奕劻的长子,贝子载振到浙江视察时,“刘以馈献巨金,得圈用杭州民地数百亩,营造刘庄别墅于西湖。” ,在西湖边的丁家山买进大片湖畔土地。西湖边的土地,向来是寸土寸金,并不是单纯有钱就能买到,打点上层以换取自己所要的,向来是一条不成文的捷径。为人精明财大气粗的刘学询,自然深谙其道。



古树奇石,有如仙境


买下土地之后,就是动工兴建了。但1898,1899那几年,刘学询在政治上比较高调,以至于有人称是他“玩政治最上瘾的高潮期”,而且,1899年,刘学询在上海静安寺附近的豪宅沧洲别墅开工兴建。所以,精力所限,西湖边的工地进展缓慢。


1900年之后,对政治失望的刘学询转身寄情山水,想要栽花种竹,与诗书为伴,于是全力督促西湖边家园的建设。又花费了5年多时间,终于建成他理想中的家——一代名园“刘庄”。


刘学询(右一)与李顿调查团成员在刘庄


刘学询给这座精致的新家,取名“水竹居”,临水而建,以水隔离,翠竹环绕,以竹掩映,刘学询心底传统文人的文化情结,投映在这个清朗秀气的名字上——有水为灵,有竹为雅。进士出身的刘学询,对于古典园林,有自己的设想和构思;后来走南闯北,足迹所至,又喜爱观摩当地著名建筑物。他亲自担任设计师,刘庄的建造,不单纯是一座私家园林,也是刘学询把自己的造园理念和艺术才华发挥到极致的完美实践。


1905年,刘庄历时8年,在刘学询50岁的时候,终于建成。占地36公顷,约540亩。建筑豪华,陈设古朴,三面临湖,一面靠山,背山濒水,环境幽雅。以西湖为背景,与苏堤隔湖相望,主要建筑有望山楼,梦香阁,湖山春晓,延秋水榭等,以及各种曲桥,亭廊,还有弯绕的水流与西湖曲折相通,山水互为借美,摒弃了常见园林设计中讲究对称方正的格局,散乱中有统一,清新中见野趣。加上从粤地运来的建材,家具,成为江南园林艺术融合岭南建筑特色的典范。自此,刘庄超越宋庄,成为西湖第一名园,是西湖边最为舒适豪华精巧典雅的私家园林。



“水竹居”完工后,刘学询在庄内开建“刘氏家祠”(平面图里右上角),祠后挖了10穴墓地,墓前有一月牙形池塘——月华池,池前为祭坛,设石桌供祭。每个墓穴都呈扇形,居中2座比较大,高约2米,一实一空,空的是他为自己预留,另一座实的安葬他已经过世的正妻马氏。另外8座,分左右各四对称排列,为8名姨太太准备——修建墓地时他究竟有几房小妾无确切记载,但肯定没有8位,他后来的八姨太范媛英,当时还没有出生。


1935年1月3日,刘学询去世,终年80岁。刘庄外的杨公堤上一时挤满素车白马,丧事办得很隆重,很多民国要员亲临悼念或发来唁电。但刘学询最终没能落葬于一早为自己准备好的墓穴里。当时留美归来的杭州市长周象贤为整治西湖风景,将西湖景区列为禁葬区。刘家交涉许久仍然没能成功,只能择址另葬。刘学询之前打算去世后与原配合葬的想法,没能实现。刘的墓地,据说在西湖西边的一个山坳里。


刘学询,终于和他热爱的西湖,静静的,长伴而眠。


















3

康庄,为渔家少女而建


说到我国近代历史,总是绕不开史上一对有名的师徒,分别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康有为在近代史上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并且还是梁启超的师傅,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终其一生来看,多有欺世盗名之嫌,感觉其远远比不上梁启超。



提起康有为,有人称赞他推动了时代发展,有人骂其是保皇余孽,是复辟运动的推动者。早年的他与梁启超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领导者。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君子赴难。康有为逃亡日本。在日本的他一直鼓吹推翻慈禧统治,还政给清朝皇帝。溥仪退位后,他与张勋等人发动复辟,拥立溥仪复位。从头到尾,他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康有为


其实,康有为的为人,我们可以从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来。辛亥革命成功后,清政府已经灭亡了,被通缉多年、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回到中国上海生活,并在上海建有规模宏大的康公馆,里面还有他的六房姨太太,日子过得十分潇洒。然而,已经50多岁的康有为还是一个那么风流的人物,这与他维新变法中提倡“妇女解放,一夫一妻”极不相符。




回国后不久,他受浙江督军吕公望之邀,前往西湖避暑,来到西湖避暑的康有为在这里流连忘返,并在当地军阀的帮助下,盘下了几十亩田地,建了“康庄”,至今仍在西湖边上。平时康有为就一个人在西湖上泛舟游玩,江南自古出美女,一次,康有为见到一位长相清纯,外貌靓丽的船娘。风流的康有为一下子就被船娘给吸引了。不过,此时的康有为已经61岁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内心的蠢蠢欲动和色心不改,赶紧派人去打听这个漂亮船娘的情况。



原来此少女是当地渔民家的女儿,名唤阿翠,年方19岁,长的是亭亭玉立,其父去世的早,家里有个母亲。为了生活,小小年纪的她当了一名船娘,靠捕鱼为生。康有为知道情况后,立马找人去阿翠家说媒,还叫人去下聘礼,还带上了许多礼物。本来,按照康有为的想法,他名望如此高,一个普通老百姓肯定会答应这门亲事。结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阿翠母亲听说要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糟老头子做妾,竟然果断拒绝了媒人说媒,还将聘礼给扔了出去。



这让康有为很是愤怒,但身为读书人的康有为,理智克制住了心里的愤怒。多祠派人前去骚扰,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味。老母亲被逼的没法,毕竟康有为身份摆在那。于是,老母亲提了一个条件,要求康有为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安排工作,这样才能将女儿阿翠嫁给康有为。这位“康圣人”锲而不舍,最后抱得美人归。



几个月后,康有为在上海康公馆,举行了盛大的结婚仪式,阿翠成为康有为第7房小妾。晚年的康有为,十分喜欢阿翠,把她安置在西湖边上的康庄,日夜笙歌,整日与她在一起。为此,康有为还给阿翠姑娘取了一个文艺的名字,叫做张光,字明漪。



然而即使这样,年老的康有为再怎么喜欢阿翠,但是这位姨太并没有为康有为生下一儿半女的,成为康有为毕生遗憾。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康有为给阿翠想好了未来生活。他担心等他死后,阿翠会生活的不好。1927年,年过70的康有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关门来写下了2000多幅书画,万一生活没着落可以卖出去维持生计。


康有为书法


临终前,康有为对阿翠说:“老夫我没有钱能留给你养老,这两千件书画就相当于金钱了,够你用一辈子了。”意思是说,阿翠可以将这些书画作品卖了,将卖的的钱财用来养老。在当时,康有为德高望重,其书法和书画造诣很是了得。其书法作品可谓千金难还。只可惜,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康有为死后没多家,这两千件书画也被贼人盗空。最终,阿翠贫困而亡


康有为此等行为有负“康圣人”之名,所以康有为的子女多为庸庸无为之辈。




4

最后的主人八姨太


刘庄·长廊


刘的八姨太范媛英,是广东惠州人,原是刘学询女儿的丫鬟。刘学询70岁时把她收房,当时范19岁。五年后,范产一子,名启信。刘学询的子女中,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英年早逝。


1935年,刘学询去世。当时范媛英28岁,儿子启言只有5岁。因范媛英善解人意,为人不颐指气使,颇得众家人拥戴。所以,范媛英成为言之有信、度日有节的当家姨太太。


八姨太范媛英

1949年,范媛英虽已经42岁,却依然风姿绰约,雍容华贵。据见过她的人言,范“皮肤白皙,身材苗条,讲一口广东话,为人热情,乐善好施。每烧一点广东风味的小菜,都要分与邻居品尝。解放初期,人们还常看到这位刘庄八姨太乘一叶小舟从杨公堤上岸,进城购买日用品,见熟人很是客气。”


杭州解放,范媛英变卖金银珠宝,每年缴纳刘庄的地价(税),苦苦支撑了几年。1953年,范媛英把刘庄上交国家,自己迁至南山路广福里1号住了三年,靠佣工为生,工资16元,雇主李仲强是一广东籍的工程师。1956年,范媛英再度搬家至直骨牌弄24号的大慈庵,这里原是刘家的家庙,盛时有尼姑十余人,均来自广东。


刘庄·长廊


范媛英有一本既大又厚的相簿,里面全是水竹居当年的风光、摆设和人物,但后来不知所终。


她的儿子刘启言长大以后,一心一意想成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后来刘启信参加志愿军,为与家庭划清界限,他甚至不认自己的生母。从朝鲜回国,刘启信与一个名为“国英”的女子结婚,妻子是孤儿院长大的,故姓国。


1957年,刘启言被打成右派,他脱下军装,回到广东中山县老家。《羊城晚报》曾经采访过他,称,“刘启言‘硬颈’一生,或颇似其父”。刘启言有首诗,名为《水竹居之望山楼旧居》。“忆昔居止望山楼,少年白马衣轻裘。秋山一抹如淡黛,春堤十里足俊眸。傍湖时感波影动,凭轩坐爱月色幽。最记一湖烟雨暝,倜傥王孙也解愁。”






5

西湖国宾馆


作为杭州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西湖国宾馆曾迎来包括尼克松、布什、曼德拉在内的四十多位外国元首和政要,见证了许多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时刻。



建国初,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等抵达杭州,第一次住进西湖国宾馆前身,刘庄一号楼。在此期间,他调集了国内的专家,在刘庄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1954年3月14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在刘庄诞生。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携尼克松总统、国务卿基辛格一行,在刘庄(即西湖国宾馆)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举世瞩目的最后商定。湖水泱泱,飞鸟瑟瑟,刘庄,能在中国与美国建交史上扮演这样一个不二角色,这是它的故主刘学询永远也不会想到的。1972年2月27日,《中美联合公报》在西湖国宾馆1号楼的八角亭草签;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联合发表公报,震惊世界;公报的发表,同时亦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对抗了20多年之后,开始走向历史性的崭新阶段。



时光飞转,岁月轮回,44年后的杭州G20峰会,中美两国元首在这个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再次会面,并且坦诚讨论分歧,探讨利益交汇合作方向,为未来的中美关系起到了一个好作用。



这些不平凡的岁月,让西湖国宾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美丽的注脚,也为西湖平添了一份历经岁月后的从容与厚重。国宾馆通过不断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硬软件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拥有七栋别墅式客房共一百七十余间(包括总统套房),近六百个餐位,设备先进的会议设施和国际一流的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游艇等高品位的康乐设施,是高端商务会议人士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



1号楼是必去的,这里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的诞生。因为毛主席曾长期居住于此,所以它也叫“主席楼”。尼克松、基辛格等众多国外元首也住过这里。



当年毛主席在刘庄采茶、学英语的地方,如今都有立碑为证。



刘庄一号楼附近的“毛泽东赏雪处”




一见倾心的八号楼:“我们希望在西湖边建造这一样处地方:首先,她是一座富有设计感的建筑,传统的中式元素被现代风格化,精妙的设计令人一见倾心。除此之外,她能让深陷世俗繁芜的人们一见倾心,而后放松身心、寻回本真。旅者能在这里融入自然、感受文化、享受宁静,给自己和家人带去快乐。”



  

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去刘庄内的毛主席纪念馆看看。



你还可以去7号楼看看,这里原是康有为的故居,背靠丁家山、面朝西湖,几乎所有房间都有独立出户阳台,能观览一线西湖景观,风光极好。



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在刘庄接待了他,几天后共同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这张著名合影的拍摄地,你不妨亲自去走一走。



五号楼整体设计年轻、商务,色彩运用比其它楼层客房更加丰富。背山面湖(宾馆内湖)的清静之地,与西湖仅百步之遥。





靠近湖边有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亭子,摆着两张椅子和一张茶桌。它是G20期间奥巴马和我们主席一起喝茶的地方。坐下来喝杯茶吧,感受一番总统的气度。



一位外籍游客站在毛主席居住的刘庄1号楼前眺望西湖;南观雷峰塔,北望保淑塔,苍翠苏堤及碧水盈盈美景纵览无遗。



刘庄是不让普通游客进的,但这几种方法可以进去:西湖国宾馆订餐、喝茶茶或者开房。



去西湖国宾馆喝个下午茶是个不错的选择。用茶的地方叫湖畔居,在二号楼的背面,西湖岸边。和门口保安说一声,来喝下午茶的,就可以大大方方进园啦。



土豪和组团来的人,可以“包船”逛刘庄游西湖。西湖国宾馆有一艘西式的豪华游艇,名叫“刘庄”号,据说是目前西湖水域上唯一一艘超豪华游艇。她还有个御用码头,叫“水绣云锦”。





6

毛主席在刘庄

毛主席在杭州工作


毛主席喜欢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其中对杭州可谓情有独钟。在建国之前他曾到过一次杭州,那是1921年“一大”会议结束后,年青的毛主席游览了杭州和南京。建国以后,毛主席最常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杭州,他先后去过杭州四十八次,是除了北京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他曾动情地称“杭州是我的第二故土”。每一次到杭州,毛主席总是说:“回家了!”,可见杭州这座城市在毛主席心中有非比寻常的地位。


1954年毛主席在西湖湖畔

1953年12月27日,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去杭州,之后的年年南行,每次都会到杭州,有时一年内要来杭州几回。不过,这次杭州之旅,并非为了游山玩水,而是去工作。刚刚建国百废待兴,起草新宪法的重任落在毛主席肩上,他希望在安静而又优美的环境下完成这项工作,于是想到了杭州。在罗瑞卿、杨尚昆、江青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抵达杭州,并入住刘庄。


毛主席在刘庄读书

刘庄有西湖榜首名园之称,这里依山面湖,清静幽雅,不过因为年久失修,显得颇为荒芜寒酸,其已非当年的“西湖榜首名园”。经过简单的改造后,作业人员在院内及后边的丁家山上开荒种植,拓荒出一块块茶林、果园、菜地,每年春天,刘庄果树花香四溢,秋天又是果实累累。刘庄这才变得朝气蓬勃起来,毛主席住进这里的一号楼,他喜爱上了刘庄这个园子,这儿成了他来杭州的“行宫”。毛主席在杭州几乎每天都忙于工作,翻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为起草新宪法废寝忘食。但是,杭州优美的景色让他始终心情愉悦。在杭州住了三个半月后,毛主席才返回北京。


1963年4月28日,毛主席在刘庄采摘龙井茶


这次杭州之行非常圆满,后来毛主席每一年到杭州,他都会在这里工作或者休息,心情极为放松,甚至学习英语。为了让毛主席能有好一点的工作日子条件,1960年末,有关部门将毛泽东住的“一号楼”进行了翻修,按照原来修建的样式做了部分润饰,换去了多年的朽木破瓦,新漆了门窗雕栏,并依据毛泽东作业日子需要,在首要厅室增加了一批新的家具设备,搞了较多的内装修。不料,这些简略的装修却引起了毛主席的大怒。他觉得太过铺张浪费,脸色就不对了,转了一圈后,脸色更是变得乌青,目光凶凶。他良久不语,然后猛地大吼一声:“败家子”!吼出这句话后,对机要秘书叶子龙一挥手:“我们走,不住这儿了!”说完,大步向外走去,决然“诀别”了这所生机盎然的院子。以后每次来杭州改住在汪庄,这是西湖南岸的一座普通院落。


毛主席在杭州爬山

毛主席在杭州期间,几乎每次都抽空去爬山,周边的玉皇山、北高峰、莫干山、城隍山、北山、钱江果园、五云山等全部被他攀登过。在爬完山后毛主席心情大好,还作了几首诗词赞颂杭州的美丽风光。毛主席曾经在杭州还因为爬山兴致太高,走了很远路,出了一次“失踪”的意外。



一九六三年五月,毛主席在杭州召集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会议,会前,毛主席和与会人员在刘庄丁家山上。


一九六九年毛主席在杭州刘庄




7

曲廊修竹 风光灵秀


除了这些历史控的打卡地,风光爱好者来到刘庄也不会失望,刘庄内有“庭园十景”:南台垂青、胜观三台、名园怀古、水锈云锦、水竹柳溪、相宜长亭、三湖两堤、北榭涵秋、杉水掩映、和风湖岸。你不妨一一去找找看。







往期内容

别错过

细品江南古典私家花园(10)西子·汪庄




    微信号:suhang-style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在看就点“在看”吧

  没看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