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工作室是否能取代健身房?
我国的健身行业本来发展就缓慢且羸弱,一些健身培训机构进入大陆,将港台或者国外的行业规则搬进大陆后,更是把大陆的健身行业变得更加混乱,绝大部分的健身房教练只需要经过培训机构的几天的培训和考试就能够上岗教学。很多的教练拥有不同培训机构的相同教练认证,更是说明了当下教练培训的混乱。我在《作为一个训练者,我为什么不喜欢大部分的商业健身房? 》(点击可以阅读)这篇文章里已经说过,如今的健身房盈利模式就是靠销售年卡与私教课苟延残喘,赚取的是那些来健身房一两次就不再来的会员的钱,主要盈利还是靠未来市场来盈利(一年卡:未来一年健身房使用权)。
健身房实际上是场地提供商+教练提供商。
但是健身房无法把现在的市场扶植起来,他们没有好的服务和好的教练让顾客能留在当下,只能饮鸩止渴先捞一笔。
对于当前健身行业的商业模式,我们不妨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健身房的弊病是什么?
2.健身工作室相比健身房优异在哪里?
3.未来健身房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4.健身教练的盈利模式在哪里?
5.一对一授课的形式,是否必须依存于健身房?
6.一对一的私教授课,是否必要?
7.健身工作室与健身房的关系是什么?
8.健身工作室和独立教练是否能取代健身房的私教功能?
一、健身房为什么留不住优秀教练?
健身行业的私教流动性非常大,专业也各有不同,科班出身的很少。这里面有之前做销售的,有部队退伍的,有自己练了几年就出来做教练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体育院校毕业的。
在二线城市的商业健身房,一节私教课程在一般在150元-300元之间,在北上广这类一线城市则在300元-600元之间。高昂私人教练课程的价格对行业以外的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很多健身爱好者觉得健身教练是个轻松而高薪的职业。
但是对于教练而言,这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大部分的健身房中,私教课程收入的70%—85%都归健身房所有,剩下的那15%-30%才归私人教练所有。不高的底薪、极低的提成、狭窄的上升空间,这才是大部分健身教练的生存现状。业绩不仅决定了教练的收入,甚至决定了教练的去留。
我在前一篇文章《作为一个训练者,我为什么不喜欢大部分的商业健身房?》里还说过,现在许多健身房对教练的职业要求其实就是销售能力,而不看重教学能力、技术水平或者训练经验。在业绩的压力下,健身房的教练为销售疲于奔命,而无法去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加之健身房对教练剩余价值的剥削,更是让许多有能力、有眼界和有客户资源的教练不再愿意为健身房打工,而选择自己开设健身房,或者开设健身工作室。
“不要考虑孵小鸡了,也不要考虑那只母鸡了,先把鸡蛋卖了再说”——这是传统商业健身房的弊病,也是新兴的健身工作室的机会。如果中国的商业健身房继续当前的盈利模式,在未来,中小型的健身房很可能变成单纯的场地提供商,教练会逐渐脱离于健身房的控制。
二、什么是健身工作室?
健身房靠提供私教服务和健身场地赚取利润。
但是假如有一个地方,它能够提供比健身房更优质的教练、更高水平的教学以及更私密化的健身服务,而价格与健身房私教相近,甚至还更低,那么人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它去学习健身呢?
健身工作室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健身工作室是健身行业的一种业态形式,它与健身房有很大区别。健身房是属于面面俱全的健身场所:有操房、单车房、有氧区、器械区、自由力量区等等。而健身工作室不一定会有这些。
健身工作室所经营的内容更直接、更细致、更优秀、更加个性化,它有自己的侧重点:或是体能,或是瑜伽,或是力量举,或是单纯的减脂,或是康复,或是高水平的理论教学。它所凭借的,是经营者多年的从业经验和较高的健身技术,而不是更贵的器械、更大的场地和更精致的装修。
健身工作室的成本不高,但是对教练往往要求极高。一个工作室一般由3~5个有从业经验的教练组成,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专项技术或者是资源,每个人都必须能够独当一面,有的人有充足的客户资源,有的人提供技术,有的人负责运营。他们凭借个人的能力和资源立足于健身市场,颇有底气地与健身房开展竞争。
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健身工作室已经取代健身房,占领了本国的健身市场。
三、健身工作室未来的三种盈利模式
私以为,未来十年健身工作室将会在我国遍地开花,逐渐取代健身房的私教,中低档次的健身房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这部分健身房将主要提供健身的场地,放弃私教方面的盈利。未来的大趋势会是,健身房成为提供健身场地的场所,而工作室成为提供健身教学的场所。
目前看来,有三种盈利模式将成为健身工作室的主流:
1.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2.多人的团体训练
3.一对多的标准化教学
四、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这种盈利模式是延续健身房传统的私教课模式。但是与健身房不同的点在于,随着健身人群的增加,在未来,健身工作室的教练很可能会细化定位,不会再像健身房局限于普通的增肌、减脂、增加身体素质这样教学,而是深入到不同的健身体系中:力量举、举重、crossfit、体能训练、体态矫正、瑜伽、产后康复、功能性训练等等。有水平和有影响力的教练,不会再把自己定位为“健身教练”,而是更精细的“力量教练”、“体态教练”、“体能教练”、“普拉提教练”等等。
他们能用自己的体系,给有需要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不只是简单地增肌、减脂,也不是仅仅再有韦德健美体系一种训练方法。
五、多人的团体训练
(这个部分由虎柔主笔,我进行部分修改)
说到多人的团体训练,很多人可能第一个印象就是Crossfit。
对,这里要说的就是Crossfit。
Crossfit的这种团体训练模式影响了不少的工作室和教练。一些没有冠名Crossfit的工作室,实际上用的也是Crossfit的训练方法在进行教学。
Crossfit之所以流行,除了训练计划的多变和灵活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团体训练的氛围。
传统的健身房,是场地提供商、器械租赁商、私教提供商、操课提供商。
传统的健身房,是年费+私教费+周边补剂、餐饮费用。
而CrossFit,基本上只有年费,大部分Box(CF的场馆名称)没有私教课。大部分的CrossFit Box的年费都比健身房的年费要贵许多,国内的Box收费普遍在1~2万。因为CF的年卡收费,已经把在年卡里面已经把场地费、教练费全部包括进去了。
健身房会有免费的操课提供,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每次参加课程的伙伴都不一样。教练为了维持教学,不至于讲的太难使新人跟不上,就不可能把训练强度增加太多。
CrossFit的教练,必须是长期驻扎在那个Box的,他需要熟悉学员的情况,为学员长期进行训练制定计划。而每次训练的组合成为WOD(Workout of Day),每个Wod,教练都会依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划分等级。初学者进行Scale基础组。高水平的练习者进行RX(perform as prescribed)标准组。这种教学实际上是私教+操课的结合。
在Box中,一起训练的伙伴是相对固定的,带队的教练也是固定的。
Crossfit看上去,和操课类似,一群人在密闭的环境内进行统一内容的训练。
事实上,组织形式完全不一样。
Crossfit的本质,在于Community,在于社区文化。
每一个Box,是CF爱好者的集中地。
Box与Box之间,不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而是做大市场的同一阵线。
六、一对多的标准化教学
我看到的这种盈利模式来自谢奕炜和柔王丸在上海的轻重健身工作室。他们与一般的健身工作室不太相同。主打的不是一对一私教,也不是团体训练,而是课程教学。课程主要瞄准的,是没有基础的健身者和想要塑形的女性。
这种课程教学和一般私教课的区别在于:
是多人教学
2.是理论教学和健身训练并行
3.是完整的系统性教学
一般的健身私教,教学员动作,带学员训练,但是理论讲得很少,即便有教授也是零碎性地教授。如果市面上有人能够提供面向新手的健身课程。以较低的价格和极其优秀的教学质量给学员进行系统性的理论教学,那么健身者是会奔赴着去学习的。
在当前,如何选择一名靠谱的健身教练,在这个混乱的健身市场中,真的是一门学问。而具备识别靠谱健身教练能力的人,他往往也脱离了健身小白的行列,不再需要那些低水平健身教练的指引。如果有办过健身卡的人会发现健身房的私教要么太贵,要么太水。而要和健身房的高手套近乎,你又不敢开口。健身的小白想要入门,就只能买私教课,而私教课一整套下来是大几千甚至上万,这其中你还会遇到各种奇葩私教——让你一节课就跑一个小时步的、各种忽悠你向你推销蛋白粉的、除了健美就不知道其他练法的。你想入门,那么你就是去选择免费模式——让高手带或者让懂健身的朋友带。前者成本太高,后者机会太少。
因此,这种健身课程实际上是抓住了健身者的核心需求:如何更好地练。
这三个月,我开始在福州用这种方式带我的朋友们训练,我发现,这种健身的教学模式和一对一的私教相比,难度大了许多,对教练的要求也高了许多。
一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课程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二是对上课时间的把控要更加严格,上课时不能再随心所欲想到什么说什么,而是要严格按照之前的教学计划讲授知识,三是要将当前课程的理论和训练相结合,四是需要教练本身有一定的号召力才能够聚集到愿意跟你进行学习的学员。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教练或者工作室使用这种模式对自己的学员进行教学,授人以渔,这是真正抓住了健身行业本质需求的模式,也是真正能够提高中国健身行业发展的模式。
“不要藏私,要倾囊相授,以后会有更好的东西。不要害怕竞争,因为我们都在做大这个市场。”——我对自己说。
这是「健身行业私人观察」的第三篇文章《健身工作室的崛起》,下一篇预告:《来自二十个城市的健身行业调查》。
(本文完)
陈柏龄/文
注:至发布此文为止,我从未收过健身行业里的任何创业公司或者教练给我的费用(稿费除外)。至写本文为止,我与任何健身创业公司、健身行业从业者都从未有过推广协议、合作关系和金钱交易。
相关文章: